1.诗歌鉴赏- (共1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2】颔联两句中的“独”“空”二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小题1】首联一个“_________”字贯穿全诗,奠定了本诗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诗人无罪遭贬的命运。【小题2】颔联两句中的“独”“空”二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2.对比阅读- (共1题)
2.
阅读下面两则 文言文选段, 完成后面小题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小题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②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甲文: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节选)
乙文:
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②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③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丰乐亭记》节选)
注释:①此:指滁州。②上:皇上。③刺史:代称知州。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掇幽芳而荫乔木(拾取) |
B.因为本其山川(根据) |
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 |
D.太守谓谁(对……说) |
A.遂书以名其亭焉/且焉置土石 |
B.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以君之力 |
C.宴酣之乐/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
D.朝而往,暮而归/博学而笃志 |
A.甲文运用对比手法,用滁人和太守作对比,批判滁人不事生产、只知享乐的习气。 |
B.乙文中,作者取亭名为“丰乐亭”的原因是: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而高兴,也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 |
C.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句凝练,笔墨传神。 |
D.甲乙两文在语言上都很有特色。乙文多用散句描写,甲文则多用对偶句,句式变化,错落有致,甲文还巧用虚词“而”“也”,增添了回环咏叹的意味。 |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②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诗歌鉴赏:(1道)
对比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