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72823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30

1.诗歌鉴赏(共1题)

1.
阅读下面两蓄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乙]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①

阳月南飞雁⑵,传闻至此回⑶。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⑷。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⑸。

[注解]①宋之问:唐代诗人,流放饮州(治所在今广西钦州东北)途径大庚岭时,写在岭北驿的一首五律。武后、中宗两朝,宋之问颇得宠幸,睿宗执政后,却成了谪罪之人,发配岭南,②阳月:阴历十月。③“至此回”:传说中冬季大雁南飞,至秦岭而返,故有雁飞不过岭南的传说。④瘴:旧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致病之气⑤陇头梅: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陇头:即为岭头。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客”字点明身份,“悲”字奠定全诗感情基调。
B.甲诗颔联巧妙写出十个意象,明写景,暗写诗人心理和举动,井照应标题中的“早”。实属千古名句。
C.乙诗前两联借雁南飞至此而回, 人雁相比,抒发诗人的漂零之感和思乡之情。
D.乙诗尾联写诗人在望乡处望见故乡的梅花,足见诗人离乡不远而又渐行渐远。
【小题2】乙诗全诗写的是“愁”,却未着一“愁”字。尽管如此,诗人还是表达出愁绪满怀,凄恻缠绵,这正是该诗在道景言情上的别具匠心。请从景情角度予以分析。
【小题3】甲、乙两诗在写景抒情上都使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客具体分析这种手法的运用及其好处。

2.对比阅读(共1题)

2.
阅读下面文吉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余拏 一作:余挐)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袁宏道《满井游记》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调语。
(1)余一小舟
(2)数友出东直
(3)波色
(4)然徒步则汗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湖中得更有此人 二石兽并沉
B.余强饮三大白城居者未之知也
C.局促一室内   如倩女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未百步返     饮少醉,而年又最高
【小题3】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
晶 晶 然 如 镜 之 新 开 而 冷 光 之 乍 出 于 匣 也
【小题4】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小题5】甲文张岱“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而独往湖心亭看雪,体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情趣;乙文一句“惟此官也”句中的“惟”字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心世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诗歌鉴赏:(1道)

    对比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