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辨析作答。
材料: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1004年澶州之战,宋军打退辽军。1005年,辽与宋议和,宋辽盟约——澶渊之盟,辽军撤回,宋朝每年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西夏建立后,多次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北宋与西夏连年战争,双方损失惨重。1044年,北宋与西夏订立和约,夏对宋称臣,宋每年给西夏岁币: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斤。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宋高宗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金朝以金兀术为统帅,兵分四路大举进犯,岳飞奉命坐镇郾城,指挥抗金,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之后,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机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1141年,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南宋每年给金岁币:银25万两、绢25万匹。之后,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两宋在民族政权对立中的表现是受什么政策的影响?
(2)小历同学认为,宋朝统治者都是软弱无能、妥协退让,以屈辱的条件换来和平,大量岁币的送纳加重了宋朝人民的负担。因此,议和这种做法百害而无一益。你同意他的看法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1004年澶州之战,宋军打退辽军。1005年,辽与宋议和,宋辽盟约——澶渊之盟,辽军撤回,宋朝每年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西夏建立后,多次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北宋与西夏连年战争,双方损失惨重。1044年,北宋与西夏订立和约,夏对宋称臣,宋每年给西夏岁币: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斤。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宋高宗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金朝以金兀术为统帅,兵分四路大举进犯,岳飞奉命坐镇郾城,指挥抗金,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之后,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机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1141年,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南宋每年给金岁币:银25万两、绢25万匹。之后,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两宋在民族政权对立中的表现是受什么政策的影响?
(2)小历同学认为,宋朝统治者都是软弱无能、妥协退让,以屈辱的条件换来和平,大量岁币的送纳加重了宋朝人民的负担。因此,议和这种做法百害而无一益。你同意他的看法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而水耨(放火烧荒,耕种水田)。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不忧冻饿,亦亡(通“无”)千金之家。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归纳西汉到北宋,全国人口出现了什么变化趋势?分析该变化趋势出现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南宋的海外贸易超过北宋。宋高宗末年,市舶收入岁达200万贯,是北宋治平年间岁入63万贯的三倍多。
材料四: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4)根据材料四,概括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格局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5)综合以上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我国目前的经济建设的启示。
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而水耨(放火烧荒,耕种水田)。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不忧冻饿,亦亡(通“无”)千金之家。
——《汉书》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宋书》
(1)根据材料一的比较,指出江南发生了什么变化?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归纳西汉到北宋,全国人口出现了什么变化趋势?分析该变化趋势出现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南宋的海外贸易超过北宋。宋高宗末年,市舶收入岁达200万贯,是北宋治平年间岁入63万贯的三倍多。
——朱绍侯编《中国古代史》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海外贸易繁盛的原因有哪些?(至少三点)材料四: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朝代 | 项目 | 南方诸路 | 北方诸路 | 南北比例 |
北宋1045年 | 赋税 | 35811000 | 45095000 | 44:56 |
南宋1196年 | 赋税 | 60000000 | 14319000 | 81:19 |
(4)根据材料四,概括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格局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5)综合以上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我国目前的经济建设的启示。
2.选择题- (共18题)
6.
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如果要对“北宋与辽议和”与“北宋与西夏议和”进行比较,下列比较项中比较出的“相同”点不准确的是
A.都是北宋送给对方“岁币” |
B.都是北宋向对方“称臣” |
C.有利于边境的贸易与开发 |
D.双方都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 |
9.
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岳飞在中军帐的场景,其中正确的是
A.书桌上摆放着一篇墨迹未干的《过零丁洋》 |
B.书柜上放有《资治通鉴》和苏轼的词集 |
C.帐内正中挂着一幅宋金议和后的《金、南宋对峙形势图》 |
D.兵器架上有在郾城大捷中打败蒙哥骑兵缴获的新式火器 |
10.
某历史兴趣小组打算编排一场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课本剧,下列情景与史实相符的是
①在泉州港经营由朝鲜贩运来的高丽参专卖店,接受市舶司的管理,按规定时间内营业
②携带纸币,去苏州等地进货
③乘坐海船,从明州出发,将丝织品贩运到日本
④景德镇瓷器在市面上出现
①在泉州港经营由朝鲜贩运来的高丽参专卖店,接受市舶司的管理,按规定时间内营业
②携带纸币,去苏州等地进货
③乘坐海船,从明州出发,将丝织品贩运到日本
④景德镇瓷器在市面上出现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11.
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历史人物与其功绩相符的一项组合是
A.隋文帝:灭掉陈朝,开凿大运河 |
B.唐太宗:建立唐朝、“贞观之治” |
C.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定都大都 |
D.忽必烈:改国号为元,统一全国 |
12.
北宋宰相赵普曾推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下列体现北宋在政治上“夺其权”措施的有( )
①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
②分解相权
③设通判监督知州
④设置转运使
①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
②分解相权
③设通判监督知州
④设置转运使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15.
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960年 | 1005年 | 1038年 | 1044年 | 1125年 | 1127年 | 1140年 | 1141年 |
北宋建立 |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 西夏建立 | 宋夏达成和议 | 金灭辽 | 金灭北宋 |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 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
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
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
16.
北宋初,四川地区使用铁钱,但携带很不方便。宋真宗时,成都16家富商联合发行一种纸币,叫做“交子”,用来代替铁钱在市场上流通。南宋时,纸币的需要量更大,政府就大量印行纸币。这表明交子
A.具有市场流通交易凭证的功能 |
B.促进了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
C.是宋政府敛聚财富的主要手段 |
D.提高了四川富商的社会地位 |
18.
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组图片,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 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B. 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
C. 两宋时期对外贸易的繁荣 D. 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A. 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B. 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
C. 两宋时期对外贸易的繁荣 D. 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9.
下图是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其中的a、b、c、d指四个朝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a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②b的都城在上京
③与c并立的两个政权是由契丹族建立的金和党项族建立的西夏
④d的建立者是忽必烈
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①a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②b的都城在上京
③与c并立的两个政权是由契丹族建立的金和党项族建立的西夏
④d的建立者是忽必烈
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