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鉴赏- (共1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节选自《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小题1】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
B.“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
C.选文中,诗人由自身处境联系到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
D.诗人遭受夜雨的痛苦,期盼广厦与民,将苦难加以升华,情绪含蓄压抑。 |
2.对比阅读- (共1题)
2.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用“/”线为下面句子断句,划两处。
室 有 洼 经 尺 浸 淫 日 广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 不知其旨也(________) ⑵ 然后能自反也(________)
⑶ 顾而笑曰 (________) ⑷ 已而复然 (_________)
【小题3】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小题4】甲乙两文有一个怎样的共同话题?作者表达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
(乙)蓉①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经尺浸淫②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④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⑤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⑥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选自《习惯说》)
(注释)①蓉:刘蓉,清代文学家。②浸淫:逐渐,渐进。③踬(zhì):被绊倒。④蹶(jué)然:跌倒的样子。 ⑤不与洼适:不能适应凹地. ⑥窒:阻碍。【小题1】用“/”线为下面句子断句,划两处。
室 有 洼 经 尺 浸 淫 日 广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 不知其旨也(________) ⑵ 然后能自反也(________)
⑶ 顾而笑曰 (________) ⑷ 已而复然 (_________)
【小题3】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小题4】甲乙两文有一个怎样的共同话题?作者表达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诗歌鉴赏:(1道)
对比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