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徒区实业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72767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3/25

1.字词书写(共1题)

1.
阅读下面的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
江山如此多娇。阳关的关隘(_____)巍然屹立,让人心驰神往;海峡那边的阿里山,静mì(_____)如画;去湖心亭看雪,只见雾凇沆dàng(_____);世界著名的威尼斯,瑰丽神奇,让人翘(_____)首以待。

2.诗歌鉴赏(共1题)

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小题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中的“钟”和“割”两字用得好,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它们的妙处。
【小题2】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3.
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小题。
【甲】《湖心亭看雪》(略)
【乙】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夫不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节选自袁宏道《满井游记》 )
【注】①倩女,美丽的女子。靧(huì):洗脸。掠:梳掠。鬟(huán):妇女梳的环形的发髻。②鬣(liè),指马一类动物。  ③罍(léi)这里指端着酒杯。    ④蹇(jiǎn)这里指骑驴。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是日,更定矣
②余强饮三大白
③余拏一小舟
④而此地适与余近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②夫不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小题3】这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______________的特点;乙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_____________的特点。
【小题4】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4.
(题文)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大地的恩典
杜怀超
①在江南,我时常遥望家乡的那片竹林。
②对于竹子,我处于一种远距离的仰望或者审视中。它于我,或如千年的深潭,或如捉摸不透的阵风,空行处唯有水声一般漫漶过来:竹林深似海。这也不是雨打竹林的声响,猜不透道不出其中深藏的未知和遮蔽的隐语。
③对于竹子,父亲与我看法截然不同。父亲是从一根竹扁担开始与竹耳鬓厮磨的,磨得光亮的半月型长扁担,与父亲时常纠缠在一起,使得父亲瞬间有了担山填海的力量,一种承担着苍茫大地的力量,养活了一家人的生活。父亲和竹子挨得那么近,皮肤挨着皮肤,骨头连着骨头,以至在手搬肩扛之间,我听到了骨头与竹节的窃窃私语声。当然,父亲总是默不作声,至疼痛处他也只会咧嘴一笑。
④我不理会父亲对竹的迷信和虔诚。在我六岁开始扶起歪歪斜斜的竹毫,在宣纸上战战兢兢地涂抹下重重的一笔后,弃笔逃离。但父亲就像老鹰捉小鸡般又把我抓回来。我老老实实地重新捡起竹毫,继续在宣纸或者红纸上描摹虔诚、图腾和吉祥。
⑤父亲也完全不理会我的委屈,他只纠结我对竹毫的亵渎和无知,以致多年来,我一直在书桌前,挺直身子,坚守着对竹毫的执笔姿势。父亲呢,在门前的田畴上,种下一片竹林。四季里,把竹子枝条捆扎起来,做一柄扫帚,在旷野里扫荡着秋天。
⑥我是在历史的河流里认识竹简的。最初的文字里,竹简是一座立体凝固的雕塑,在时间的刻刀里留下他们刀砍火烧的背影。父亲不懂竹简,即使竹叶大的象形文字,他也是看不懂的。但这不能阻止他对文字的向往。在我夜晚习字的空闲里,他也会郑重地拿起竹毫,在空中比划一番,那举止与深情,分明是我多年后仰望庙宇般的神圣或对万物生灵般的虔诚。确实也是,一行行端庄的文字,当我们给予它生命,谁能窥尽其中的叱咤风云?在竹简深处,或者说在竹海深处,父亲是无法窥知内部世界的,诸如竹子的暗语与象征,比如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此父亲是一片茫然。
⑦父亲要做的就是怎样从文化的战场转移到生活的舞台上。对文化他没有发言权,而在生活的漩涡里,他就是自己的主宰者。他可以从竹枝上取下一节,打磨成祖母手中的捻线陀,纺麻线、棉线;他可以用竹片打制成厨房里的砧板,甚至可以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用上好的竹青编织成憩息的竹席、躺椅之类。父亲对竹席有着独特的情怀。即使在农历的五月或者秋收正午,只要有了它,疲惫与艰辛就会逃得无影无踪。累了就和衣而睡,醒来则投入劳作。他侍弄庄稼、竹子的模样和我在纸上写生字没有两样。在旷野里不停劳作、奔跑的父亲,正是一棵竹子,一棵在风中奔跑的竹子。在一起十年的光阴里,凄风苦雨,冰刀霜剑都没有折弯它,即使在最黑沉沉的深夜里,依然发出铿锵的回音。
⑧父亲对竹子或竹制的事物,总是有着命里的熟稔和暖温。即使老了,他依然握一支竹质拐杖,继续保持挺拔的身子,在大地上行走。他从老家来江南,看到我书房里摆放一盆花草,我告诉父亲它叫文竹,他竟然不以为然。看着眼前纤弱的盆中之竹,他迷茫的眼神里还有一丝轻蔑。文竹,文竹,这也能算竹?是的,一段文字的力量怎么能比得了一件竹器的重量,也没有春笋从大地深处,穿破一冬的禁锢,直刺云天的竹子。父亲临回老家时,居然在门前给我种上一丛竹子。
⑨心情低谷时,我总会搬一竹椅,陷在里面看父亲种的竹林。当竹子看我时,我不知道父亲是不是在老家也一样地打量着我?父亲曾对我说过,竹子是很神秘的,一夜之间可长高一米呢,最终同大树般高大,它还能开花呢。事实上,见过竹子开花的人并不多,以至于不少人认为竹子根本就不开花。父亲说这话时发出罕见的叹息声。后来我才知道,竹子终身只开一次花,花上数年、数十年的时间积蓄,一朝迸发,然后死去。花期就是死期。对着老家的方向,我泪眼婆娑
⑩我很少给父亲买什么礼物,一是他会心疼我花钱,二是他的喜好我也不甚清楚。后来我给他寄去产于江南的礼物——一整套用自然生长的竹子提取原生态纤维素制作的衣物,他竟甚是欢喜。父亲一生爱竹,就让竹子从他的手足、皮肤、血脉和骨骼出发,与父亲融为一体吧。父亲来电说,这衣物有竹子的味道呢。我哑然失笑,如果夜晚仔细倾听的话,它还会和你一同呼吸呢!
⑪念及此,我看到一株高大挺拔的竹子,正走向大地上菩萨般的父亲,直至生命深处,随即竹涛涌来……
(节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小题1】(小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
【小题2】(小题2)请从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小题3】(小题3)依据文章第⑨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我”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60字以内)
【小题4】(小题4)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⑩段中“我”为什么给父亲买了一套用竹纤维制作的衣物。
【小题5】(小题5)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大地的恩典”的理解。
5.

不拘一格的宋代便服

王志艳

①与礼服相对而言,便服是帝王百姓及士庶百姓平常所穿的衣服。宋代主张衣着要简洁朴素,不提倡华丽奢侈,服装日趋世俗化。

②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是极其生动的北宋民俗写照,从画面上可以看到北宋都城汴梁城中的各色人物服饰。总体来讲,男子的衣着依然不外乎“长袍帮”与“短衫帮”两大类。官吏、商贾、文人和富庶的市民都穿交领长袍或圆领衫,头戴巾子,下身穿长裤,足登靴、履。遗憾的是,由于色彩和花纹无法表示出来,这些衣衫显得式样变化不大。

③但从宋代的纺织技术上看,当时的丝绸色彩和纹样是十分丰富的。宋代世俗社会中仍不乏追逐华丽衣衫的人。《水浒全传》中描写柴进的衣着时,说他“身穿一领紫绣团胸花袍,足穿一双金线抹绿皂朝靴”。可见当时人们虽然趋向简朴,但对服饰的质料、颜色、纹饰还是很注重的。《清明上河图》中众多人物的服装,该也是五颜六色,缤纷竞呈的了。

④相比之下,穿着短衫的各种劳动者就随便的多。这里有农民、船家、商贩、挑夫等,大多是上身穿一件短短的襦衫。下身穿裤子,头戴巾子,赤脚着草鞋。上衣长短不一,长的可及膝下,短的仅到后腰。这些短衣的衣袖以及短腿都比较细窄,便于劳作。很多劳动者,挽起袖子,有的人上身只穿一件对襟半臂。更有趣的是一些挑夫身穿有前后两个衣片连成的两当式布背心,这种背心直至今日还可以在北方的农村中见到。这些劳动者的装束在当时颇具代表性。

⑤宋代是封建士大夫文化最发达的时期。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封建文人阶层。在他们中普遍存在这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从北宋开始盛行的山水,花卉画中,显示出一种散淡清雅、和平闲逸的艺术气氛,充分体现出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审美情趣。与这种情趣相协调,宋代文人喜欢穿宽松朴素的便装。朱熹给自己设计过一套家常衣服:上衣是直领对襟的传统短襦,下摆至膝;下身为黄色的裙裳,腰间束一条缘上黑边的白绢;足登方履。这种便服更多地保存了古代汉族衣裳的特点,简单典雅,很适合士大夫们既好古又追求闲逸的心理。

⑥当时士大夫阶层还爱穿宽大的长袍。它也叫道袍,或者直裰(duō)、直缝,这是由于它的背面分为左右两个衣片,中间一道直线缝合。直裰多用素纱、素绢、麻布及棉布等衣料制作,颜色以黑、白为主。这是宋代官方规定百姓平民可以使用的服色。除去市民文人之外,僧侣也经常穿直裰。所以后来黑色的直裰变成了僧袍,和尚们日常穿用。

(选自《中国服饰:异彩纷呈的华夏衣冠》,有改动)

【小题1】从《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画面看,宋代男子的衣着一般分为哪两类?
【小题2】文章第③段写《水浒全传》才进中柴进的衣着有什么作用?
【小题3】请分析文章第④段加点词语“大多”的表达效果。
【小题4】阅读全文,说说宋代主张衣着要简单朴素的原因有哪些。

5.名著阅读(共1题)

6.
名著阅读。
(1)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保尔简直不敢相信他的环境变化得这样快,早上他还在牢里,而现在,他却与   A 并肩坐着,穿着洁净的衣裳,特别是,他现在已经自由了。
……
  A ,你应该帮助我。请你到调车场去替我找找阿尔焦姆,并且送一个条子给       B  ,我有一支手枪藏在老鸹窝里,我不能去拿,叫他拿下来吧。这些你能替我办吗?”
A是_________    B是____________
保尔是怎么获得自由的?
(2)下列四个选项中错误的是(______)
A.保尔打开水龙头后睡着了,水流了出来,且越流越多,漫过了许多客人与他们的行李,这让堂倌恼羞成怒,把保尔打了一顿并赶出了车站食堂。  
B.克里姆卡把朱赫来给他的纸条交给了安东尼娜,随后朱赫来把机车上的事情都告诉了保尔的母亲,说他们三个都很平安。
C.保尔头部受重伤治疗出院后,因暂时不适宜上前线,他便跟朱赫来一起参加肃清反革命的工作。肃反委员会繁重的工作影响了保尔的健康。 
D.保尔的好友谢廖沙在与反革命军的战斗中,被远处飞来的一颗流弹打中,全身哆嗦一下,没有喊叫,左右摇晃一下,随后就直挺挺地倒在地上,牺牲在战场上。

6.作文(共2题)

7.
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旅途中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我们享受快乐,也体验忧伤……我们在前进中感知世界的奇妙,也收获生命的成长。

请你以“一段___________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5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8.
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旅途中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我们享受快乐,也体验忧伤……我们在前进中感知世界的奇妙,也收获生命的成长。

请你以“一段 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 600 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7.其他(共1题)

9.
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年届75岁的鲍勃·迪伦一周前成为诺贝尔文学奖自创造以来,获得该殊荣的首位音乐人。②他成名于20世纪60年代,并被广泛认为是美国六十年代反叛文化。③从1962年发布首张专辑至今,他在流行音乐界和文化界的影响已超过约50年。④诺贝尔文学委员会授予他这个大奖,不单单是对所有热爱差异者的激励,更是对鲍勃·迪伦个人的肯定。
(1)第①句用词不当,应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第②句成分残缺,应在__________后面添加__________。
(3)第③句不合逻辑,应该删去__________。
(4)第④句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__与__________互换位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2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