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2.现代文阅读- (共2题)
白鹅(节选)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们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 )吃一口冷饭,( )喝一口水,
( )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小题1】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小题2】从上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在文中用“ ”画出来。
【小题3】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鹅的( )之情。
A.喜爱 |
B.讨厌 |
C.尊敬 |
D.留恋 |
(1)选文的语言很有特色,生动幽默,而且富有童趣。(_______)
(2)白鹅的种种举动在作者看来非常可笑,不值一提。(_______)
(3)作者写白鹅吃饭时的迂腐,表现的是它个性张扬,质朴率真。(_______)
巧嘴王老师
王老师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就分到我们学校来教我们班的数学。
王老师课上得很轻松。我们听王老师的课,再难懂的知识,只要他一开口点拨,我们总能在欢快的气氛中掌握。王老师不布置家庭作业,我们轻轻松松就学过了一年,但考试下来,成绩总是全县前三名
我们把自己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考试中所获得的成绩,全部归功于王老师的“伶牙俐齿”。在课下,我们说起王老师来,总是称他为“巧嘴王老师”。
“巧嘴王老师”的称号是名副其实的,不信,让我从我们班编的《王老师趣事记》一书中找出几件来给你讲一讲。
一天,上数学课时,王老师说:“给大家讲个小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住着两个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住着两个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听着听着,我们都笑了,王老师问:“哪位同学能接着往下讲?““这个故事能讲完吗?为什么?”“这个故事讲不完,后面的话可用什么标点符号来表示?“在我们兴趣盎然时,王老师引出了“循环小数”的名称,使我们觉得,学循环小数就同听故事一样。在讲“混循环小数”的定义时,王老师指着“1.63838……”说:“这个循环小数不是从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开始循环的,此处的6不参加循环,是‘混’进去的,所以我们把这一类小数叫作混循环小数……”一个“混”字,把我们的学习热情点燃了。在后面练习找混循环小数时,大家争先恐后地去找有没有“混”进去的数,兴奋极了。
王老师的巧嘴( )在课堂上发挥大作用,在课后( )处处叫人拍手称绝。四年级的一次课后,我们班的艾华同学不小心把墨水溅到了王老师的白衬衫上,艾华吓得低下头,等待王老师的批评。同学们也呆住了。王老师看了看我们,笑着说:“艾华呀,你怎么搞的嘛,早知今天你要给我泼墨水,我就穿黑衣服来啦!”同学们听了,发出一阵笑声……
王老师就凭这样一张“巧嘴”,让我们一听上数学课就觉得高兴;一看到他走进教室就觉得他是那样的可亲可敬。
【小题1】文中括号里应填的关联词是( )A.因为……所以…… |
B.虽然……但是…… |
C.不仅……也…… |
D.与其……不如…… |
【小题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第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从短文对王老师的插述,可以看出于老师是一位_______________的老师。
【小题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选取了三件事来说明人物的特点。 |
B.作者在描写人物时,从一个角度进行选材,充分说明人物特点。 |
C.王老师课上得轻松,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怎么好。 |
D.本文叙述方式别具一格,讲故事的形式显得与众不同。 |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