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北京课改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6.白杨

适用年级:五年级
试卷号:718329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6/12/27

1.连线题(共1题)

1.
词语巧搭配。
飞流的 悬崖
茫茫的 戈壁
清凉的 白杨
陡峭的 瀑布
挺拔的 井水

2.选择题(共1题)

2.
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黄(hūn  hún) 摸(fú  fú)
(sù  xiāo) 着(lóu  lǒu)

3.填空题(共3题)

3.
规范书写词语。
4.
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 )
2.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 )
5.
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晓”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晓”的解释有:①天刚亮的时候;②知道;③使人知道。在“晓得”中“晓”选第________种意思。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6.
白杨礼赞(片段)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堤力口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桠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1.短文写了白杨树的普通又不平凡。“普通”是说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 。“不平凡”表现在:________的干,________的枝,叶子也绝不________,表现了它________的性格。
2.本文的写作手法是什么?作者借赞美白杨树来赞美谁的什么品质?
7.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神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就告诉儿子和小女儿:“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晓得爸爸在新疆工作,是自愿去的;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也是自愿去的。他们只晓得爸爸这回到奶奶这里来,是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晓得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听了爸爸的叙说,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的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而它们不管在哪里,总是那么直,那么高大。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用波浪线画出短文中描写父亲表情变化的句子。
2.文中画线部分说明白杨树的什么品质?
3.本文的写作手法是以物喻人,短文中最后的大白杨和小白杨分别代表的是什么人?

5.句型转换(共1题)

8.
按要求写句子。
1.用“不管……不管……总是……”说一句话。
2.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缩句)
3.火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不改变句子的意思,给句子换一组关联词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连线题:(1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3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句型转换:(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