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6题)
材料一: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它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随后遍及欧洲大地,成为l4世纪摧毁中世纪旧结构的“灾难”。……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
——丹尼斯·谢尔曼乔伊新·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文革”结束后开始的)这场讨论的内容是,究竟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场讨论深层的含义则是要解决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因此,这是一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和社全主义命运的大讨论。
——据邢贲思《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启示》
材料一: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它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随后遍及欧洲大地,成为l4世纪摧毁中世纪旧结构的“灾难”。……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
——丹尼斯·谢尔曼乔伊新·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文革”结束后开始的)这场讨论的内容是,究竟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场讨论深层的含义则是要解决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因此,这是一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和社全主义命运的大讨论。
——据邢贲思《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启示》
2.填空题- (共3题)
(1)这间小屋让人觉得很压抑。( )
(2)夜晚大街上到处闪烁着明亮的灯光。( )
(3)学校为我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
(4)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件事情在我脑海中渐渐模糊了。( )
(1)因为搬迁,我家zū( )了一栋房子,那些旧房子都要chāi( )掉,那些旧房子,虽然很多年了,都是用gāng jīn( )和水泥建造的,仍然非常坚固。
(2)屋后的菜园里到处是péng péng bó bó( )的生命,给金秋增添了 wú xiàn( )生机。
3.现代文阅读- (共1题)
快乐的杉树林(节选)
一阵阵凉风吹来,赶走了炎热的夏天,迎来了秋高气爽的季节。杉树林也更新换貌了。杉树的叶子开始由绿变成了半黄半绿的颜色;过不多久,叶子全变成红色。红得那样鲜艳,火红火红的,远远看去,好似一团团燃烧的火焰。秋风扫过,那火焰般的红叶飘落在地上,像红色的地毯,美丽极了。夕阳和晚霞增添了它的红,雨后的水塘更映出了它的美。在铺满红叶的地上来回走动,脚下软绵绵的,舒服极了。
(1)找出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________”画出来。作者把________比做________。
(2)认真读短文,填空。
①能概括秋季特点的词语是________。
②这篇短文作者通过描写杉树的________,反映“秋天是杉树林最美丽的时候”。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填空题:(3道)
现代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