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共5题)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炎帝之少女 (_________________)
2.溺而不返 (_________________)
3.故为精卫 (_________________)
4.以堙于东海 (_________________)
1.炎帝之少女 (_________________)
2.溺而不返 (_________________)
3.故为精卫 (_________________)
4.以堙于东海 (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精卫填海》中精卫鸟其实是____________变化的,她不甘心自己这样死去,就决心_________填平东海,以免此类悲剧再发生。
2.《精卫填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精卫填海》中精卫鸟其实是____________变化的,她不甘心自己这样死去,就决心_________填平东海,以免此类悲剧再发生。
2.《精卫填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辨字组词。
精(______) 娃(______) 溺(______) 衔(______)
情(______) 蛙(______) 弱(______) 街(______)
请(______) 洼(______) 疆(______) 衡(______)
睛(______) 哇(______) 羽(______) 衙(______)
精(______) 娃(______) 溺(______) 衔(______)
情(______) 蛙(______) 弱(______) 街(______)
请(______) 洼(______) 疆(______) 衡(______)
睛(______) 哇(______) 羽(______) 衙(______)
5.
精卫在传说中,还有很多别名。请你猜猜这些别名的各自含义是什么?
誓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冤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志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誓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冤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志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6.
课文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中“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句话表现了女娃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你如何理解人死后化成鸟填海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小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中“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句话表现了女娃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你如何理解人死后化成鸟填海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代文阅读- (共1题)
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题2】在文中找出与“怎么能搬动这么大的山?”这句意思相反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玉皇大帝是被愚公的什么精神感动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愚公移山
传说很早以前,在冀州以南、河阳以北有两座大山,一座是太行山,一座是王屋山,山高万丈,方圆七百里。
大山的北面,住着一位叫愚公的老汉,年近九十,他家的大门,正对着这两座大山,出门办事很不方便。愚公很恼火,下定决心要把这两座大山挖掉。第二天天刚亮,愚公就带领全家老小开始挖山。大家干得很起劲,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
黄河边上住着一个精明的老汉,人们管他叫智叟。他看到愚公他们一年到头挖山运土不止,觉得很好笑,就 地劝告愚公:“你这个人可真傻,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活几天?用尽你的力气,也拔不了山上几根草,怎么能搬动这么大的山?”
愚公 地说:“不错,我是老了,活不了几年。可是,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一直传下去是无穷无尽的。又怎么会搬不了这座山呢?”
听了这番话,那个自以为聪明的智叟,再也无话可说了。
后来,玉皇大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了,派了两个大力神把两座山搬走了。从此以后,冀州和汉水的南面,就没有高山阻挡了。
【小题1】在第三、四自然段的横线上加上合适的提示语。【小题2】在文中找出与“怎么能搬动这么大的山?”这句意思相反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玉皇大帝是被愚公的什么精神感动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言表达-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填空题:(5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