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西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4 数字图书馆练习卷

适用年级:六年级
试卷号:714509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13

1.填空题(共2题)

1.
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1.(______)把传统的图书转化为电子图书,(______)会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和更持久的保存。
2.(______)我们已经疲惫不堪,(______)我们为人们奉献知识的热情并没有减弱。
3.他(______)自己吃点亏,(______)不愿亏了别人。
2.
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与传统的图书馆不同的是,“数字图书馆”收藏的是“电子图书”,而不是一本一本的纸质图书。(______)
2.所谓的电子图书,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文字、图像和声音进行压缩处理,使它转化为数字,然后,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储存,通过网络通讯技术进行传播和接收。(______)

2.现代文阅读(共1题)

3.
课外阅读。
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节选)
①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做简或牍。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做“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竞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②现在的书,不光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期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③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小题1】选文第①段第一句中说的“正式的书籍”是指(    )
A.具有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竹片或木片。
B.写有文字的“简”或“牍”。
C.把竹片或木片用绳子或皮条串编起来的“册”。
D.把“简”或“牍”用绳子或皮条串编起来的“策”。
【小题2】第①段最后一句话引出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这里引用孔子勤奋读书的传说,主要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②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其特征是_______________。
【小题4】第②段中“而且有的越来越小”一句,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
A.承上启下B.提起下文C.总括说明D.提示中心
【小题5】选文②③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句型转换(共1题)

4.
图书管理员把我放在一个奇怪的机器面前。(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言表达(共5题)

5.
现代人的生活已经越来越多地被数码产品影响。结合本课的内容,请你思考一下传统阅读方式和数字阅读方式各自的优缺点,简要说明你更喜欢哪一种阅读方式,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你知道“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我和我的伙伴们排列在书架上。(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按要求写句子。
兴奋紧张,这次我能不能被选上呢?(用画线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回答问题。
1.请说说“等待”“期盼”“羡慕”“叹息”的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中的“我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采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填空题:(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句型转换:(1道)

    语言表达:(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