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实验初中2019-2020学年九年级9月月考科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71150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31

1.简答题(共1题)

1.
嘉兴玫瑰米醋是地方性传统名品,其酿制历史悠久,深受百姓喜爱.米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其化学式为CH3COOH.某同学为测定米醋中的醋含量,取100g米醋于锥形瓶中,然后向锥形瓶中逐渐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氢钠溶液,相关质量记录于下表中.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已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NaHCO3===CH3COONa+H2O+CO2↑)
实验次数
1
2
3
加入碳酸氢钠溶液质量(g)
25
50
100
锥形瓶内剩余物质质量(g)
123.9
147.8
196.7
 
(1)醋与碳酸氢钠反应属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反应.
(2)分析上述数据可知,第______次试验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过量了,理由______.
(3)根据表中相关数据计算该米醋中醋的含量.______

2.选择题(共15题)

2.
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点燃酒精灯
C.制取氧气D.滴管滴加液体
3.
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内层是用铝箔包裹并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有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可使外层两包化学物质发生反应,此时便可对内层食品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的最佳选择是 (    )
A.浓硫酸和水 B.生石灰和水C.石灰石和水 D.氯化钠和水
4.
下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是Na+和OH-
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分子
5.
某科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反应时,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C.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D.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6.
下列试剂中,能把稀硫酸、KOH溶液、CaCl2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的是 (  )
A.KCl溶液B.K2CO3溶液C.稀盐酸D.NaNO3溶液
7.
下面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准确的是……………(    )
A.图①是Ph-13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B.图②是用适量的KCl03和MnO2混合物加热制O2
C.图③是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D.图④是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申加入铁粉至过量
8.
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呈无色的是()
A.Na2CO3、NH4NO3、Ca(OH)2
B.Fe2(SO4)3、Na2SO4、Mg(NO3)2
C.AlC13、Ba(NO3)2、CaCl2
D.NH4 HCO3、AgNO3、BaCl2
9.
下列方程式不符合变化事实的是(    )
A.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 2NaOH+CO2═Na2CO3+H2O
B.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Al(OH)3+3HCl═AlCl3+3H2O
C.金属铝防腐蚀的原因: 4 Al +3O2=2 Al2O3
D.用稀盐酸除铁锈: Fe2O3+6HCl =2Fe2Cl3+3H2O
10.
下列数据为常见水果的近似pH,其中呈碱性的是()
A.菠萝pH=5.1B.杨梅pH=2.5C.苹果pH=4.1D.柿子pH=8.5
11.
华裔科学家钱永健等发明了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技术而获得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绿色荧光蛋白分子中含有氨基(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具有酸的性质).若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植入肿瘤细胞的遗传物质中,经过复制,科研人员可跟踪、监视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小鼠,在特制的显微镜下,能看到其皮肤、脑部、肺部发出绿色荧光. 关于绿色荧光蛋白分子与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B.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氧化钠反应
C.只能与硫酸反应
D.既不能与硫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12.
“盐酸化性乌龟壳,一头一尾四只脚”--如图是小王归纳的稀盐酸的化学性质,X的物质类别与图中其他物质不同,则物质X是下列物质中的(    )
A.硝酸钾B.氧化铜
C.碳酸钙D.氢氧化钾
13.
对实验现象的认真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科学本质。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关于物质组成成分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将某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说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B.将白色硫酸铜粉末露置在空气中变蓝色,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
C.将氯化钡溶液滴加到某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
D.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内壁出现小水珠,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14.
人的汗液里含有氯化钠,手摸过物体后,指纹线上的汗液就留在了物体上。因此,法医做指纹鉴定时,可选用的试剂是()
A.酸碱指示剂B.AgNO3溶液C.碘酒D.酒精
15.
食醋中含有醋酸,其溶液呈酸性。食醋除作调味剂外,生活中还有些妙用,下列使用食醋肯定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除去菜刀上的铁锈
B.除去水壶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
C.鉴别黄金饰品中是否含有铜
D.清洗溅到皮肤上的碱液
16.
“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下列反应中,一定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的是(    )
A.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C.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制取碳酸
D.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3.填空题(共7题)

17.
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某同学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 (填字母序号)。
A.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①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B.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
C.碳酸钙粉末产生的CO2质量多
18.
下列五种溶液:①NaOH溶液、②Ba(OH)2、③Na2SO4、④稀硝酸、⑤混有少量硝酸的MgSO4溶液。
(1)指出其中属于碱溶液的是_______(选填序号);
(2)若将Ba(OH)2溶液与Na2SO4溶液混合,产生沉淀质量是116.5克,需要20%的硫酸钠溶液多少克?_______
19.
“有一些花的颜色是红的、蓝的或紫的。这些花里含的色素叫‘花青素’,花青素遇到酸就变红,遇到碱就变蓝……”。小勇阅读此段文字后,做了如下家庭实验:将一朵紫色喇叭花泡在肥皂水中,喇叭花很快变成了蓝色;将另一朵紫色喇叭花泡在厨房的某种调味品中,喇叭花变成了红色。请你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
(1)小勇选用的调味品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_(填“食醋”、“酱油”或“老酒”);
(2)肥皂水的pH_____________7(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仅用喇叭花不能鉴别的一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HCl、NaOH
B.HCl、NaCl
C.NaOH、NaCl
D.H2O、NaCl
 
20.
小王在进行科学实验时,不小心将少量的氢氧化钠混入了食盐中,为了重新得到纯净的食盐,他在食盐中加入了适量的稀硫酸来除去氢氧化钠杂质。我们知道这样的实验方案是不合理的。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你认为合理的方案应加适量的什么物质呢?试用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小明打扫卫生时发现地砖上的铁锈(主要成分Fe203)用水很难清洗,决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一难题,他进行了如下活动:
①通过测试pH,寻找除锈剂,结果如下表:
物品
食用醋
洗洁精
油污净
洁厕灵
pH
3
10
13
1
 
②将少量洁厕灵倒在地砖的锈斑上,进行擦拭冲洗,铁锈很快被清除;
③查阅资料得知,“洁厕灵”主要成分是一些酸和多种其它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1)铁锈在水中的溶解性为________________(填“易溶”、“可溶”或“难溶”);
(2)上述物品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洁厕灵中某酸的化学式为HR,该酸与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2.
检验一份溶液中是否含有Fe3+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方法是利用无色的硫氰化钾(KSCN)溶液,将硫氰化钾溶液滴入盛有待测溶液的试管中,发现溶液变为______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3+。反应后试管内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元素有:______(填元素名称)。
23.
同学们都有这样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夏天,将食品放在冰箱里不容易腐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颗粒状石灰石比块状石灰石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泡更快。说明反应物的浓度(溶质质量分数)、温度和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对化学反应快慢有影响。小明利用稀硫酸与某金属的反应来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下表是五组50mL稀硫酸与0.1g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丝状金属的规格相同):
实验序号
1
2
3
4
5
金属状态
丝状
粉末状
丝状
丝状
丝状
稀硫酸质量分数/%
5
5
10
10
15
溶液温度/℃
反应前
20
20
20
35
丢失数据
反应后
34
35
35
50
55
金属消失的时间/s
500
50
125
50
30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实验 (填实验序号),表明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越快;
(2)比较实验1和2,表明 ,化学反应越快;
(3)依据实验规律,推测“丢失数据”的值约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