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读我国自然区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g区域与a、b、c等区域大致以__________为界。
(2)制约f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
(3)就种植方式而言,b地以_____为主,c地以______为主,f地以_____为主,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4)不同区域的粮食作物也有所不同:b地以______为主,c地以_____为主,d地以_____为主,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

(1)g区域与a、b、c等区域大致以__________为界。
(2)制约f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
(3)就种植方式而言,b地以_____为主,c地以______为主,f地以_____为主,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4)不同区域的粮食作物也有所不同:b地以______为主,c地以_____为主,d地以_____为主,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调水线路依次经过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和塔里木盆地等主要地形区。
(2)图中A、B、C三地所属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此规律产生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
(3)分析图中A、C两地气候特征差异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材料一 “海水西调,引渤入新”工程的基本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
材料二 海水西调入疆构想图。

(1)图中调水线路依次经过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和塔里木盆地等主要地形区。
(2)图中A、B、C三地所属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此规律产生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
(3)分析图中A、C两地气候特征差异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单选题- (共22题)
4.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读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
【小题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小题1】读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
A.发展水平 | B.生活特点 | C.发展方向 | D.发展条件 |
5.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2】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小题1】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围垦 | B.过度开垦 |
C.过度放牧 | D.过度养殖 |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
C.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 D.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
7.
读下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示Ⅰ、Ⅱ、Ⅲ三大自然区划分依据是( )
【小题2】有关Ⅰ、Ⅱ、Ⅲ三个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 )

【小题1】图示Ⅰ、Ⅱ、Ⅲ三大自然区划分依据是( )
A.土壤和植被 | B.水文与植被 |
C.地形与气候 | D.地貌与水文 |
A.Ⅱ区比Ⅲ区纬度高,故热量较Ⅲ少 |
B.Ⅲ区比Ⅱ区纬度低,故太阳光照比Ⅱ区强 |
C.Ⅲ区与Ⅰ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
D.Ⅱ区比Ⅰ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与Ⅰ区北部为界 |
8.
读某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
【小题2】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

【小题1】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
A.西南区 | B.西北区 | C.南方区 | D.北方区 |
A.北方区和南方区 | B.北方区和西南区 |
C.西北区和西南区 | D.西北区和南方区 |
10.
读我国某地区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一般情况下,河流R
A. 只有春汛 B. 只有夏汛
C. 只有秋汛 D. 春季和夏季各有一个汛期
【小题2】城市P是在大型能源基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能源基地是
A. 水电站 B. 油田
C. 天然气田 D. 煤矿
【小题3】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势条件
A. 单位面积产量高 B. 人均耕地面积大
C. 交通发达 D. 水热条件好
【小题4】城市Q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
A. 原料产地 B. 消费市场
C. 廉价劳动力 D. 高素质的技术开发人员

【小题1】一般情况下,河流R
A. 只有春汛 B. 只有夏汛
C. 只有秋汛 D. 春季和夏季各有一个汛期
【小题2】城市P是在大型能源基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能源基地是
A. 水电站 B. 油田
C. 天然气田 D. 煤矿
【小题3】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势条件
A. 单位面积产量高 B. 人均耕地面积大
C. 交通发达 D. 水热条件好
【小题4】城市Q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
A. 原料产地 B. 消费市场
C. 廉价劳动力 D. 高素质的技术开发人员
11.
A. 温差逐渐变小
B. 气候的海洋性越来越强
C. 太阳辐射逐渐减弱
D. 气候的大陆性越来越强
【小题2】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自然带的变化所体现的规律是( )
A. 由沿海向内陆的变化
B. 由赤道向两极的变化
C. 非地带性
D. 垂直地带性
在建筑保温材料还没有普遍应用的时代,从大西洋沿岸往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在厚度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A. 温差逐渐变小
B. 气候的海洋性越来越强
C. 太阳辐射逐渐减弱
D. 气候的大陆性越来越强
【小题2】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自然带的变化所体现的规律是( )
A. 由沿海向内陆的变化
B. 由赤道向两极的变化
C. 非地带性
D. 垂直地带性
12.
沼气是我国农村地区积极推广的新能源之一。就沼气开发利用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比南方日照强,利用沼气时间长 |
B.北方冬季晴天较多,沼气产气量较大 |
C.南方夏季降水较多,沼气产气量较小 |
D.南方比北方气温高,开发利用条件好 |
13.
读下列甲、乙两图,有关甲乙两地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降水量多,洪涝灾害频发 |
B.乙地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
C.甲地地势低平,土壤肥沃,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
D.乙地农业生产易引发土地盐碱化 |
14.
下图为秸秆全量还田循环利用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生产模式可能分布在( )
【小题2】该生产模式的优点包括( )
①农作物的产量明显增大 ②秸秆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
③肥料施用量减小 ④农业生产投入减少

【小题1】该生产模式可能分布在( )
A.三江平原 | B.塔里木盆地 |
C.黄淮海平原 | D.太湖平原 |
①农作物的产量明显增大 ②秸秆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
③肥料施用量减小 ④农业生产投入减少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15.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第一条西气东输管道没有直接在东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其主要原因是( )
【小题2】图中反映出我国油气分布与消费方面的特征是( )
【小题3】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①的来源地是( )

【小题1】第一条西气东输管道没有直接在东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其主要原因是( )
A.节约管道建设成本 | B.带动宁夏、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 |
C.补充气源 | D.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 |
A.油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 | B.油气资源分布西少东多 |
C.油气消费西多东少 | D.油气消费东西平衡 |
A.俄罗斯 | B.欧洲 | C.新加坡 | D.日本 |
16.

【小题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小题2】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
读黄河流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 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
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 | 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
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 |
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
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
17.
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回答23~24题。

【小题1】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小题1】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垦 | B.过度放牧 | C.过度围垦 | D.过度养殖 |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
18.
读下表,完成问题。

【小题1】在表中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带里,农业构成差异最大的农业部门是( )
【小题2】造成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带农业部门差异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

【小题1】在表中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带里,农业构成差异最大的农业部门是( )
A.种植业和林业 | B.林业和牧业 |
C.渔业和牧业 | D.种植业和渔业 |
A.气候、劳动力、自然资源 | B.科学技术、劳动力、交通运输 |
C.气候、地形、自然资源 | D.气候、地形、科学技术 |
19.
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我国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回答问题。

【小题1】甲、乙、丙图与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搭配正确的是( )
【小题2】由图可知( )
【小题3】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除产业结构差异外,还存在的差异有( )
①东部城市化水平不如中、西部高
②东部工业化水平高于中、西部
③中、西部对外开放程度低

【小题1】甲、乙、丙图与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搭配正确的是( )
A.甲图是东部经济地带 | B.乙图是西部经济地带 |
C.丙图是中部经济地带 | D.丙图是东部经济地带 |
A.甲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因为其第二、三产业的产值比重较乙、丙高 |
B.甲、乙、丙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不大,因为它们的产业结构比重相差不大 |
C.丙的产业结构优于乙 |
D.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越大 |
①东部城市化水平不如中、西部高
②东部工业化水平高于中、西部
③中、西部对外开放程度低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②③ |
20.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出现了产业转移,我国经济学者形象地称之为“腾笼换鸟”。据此回答题。
【小题1】“腾笼换鸟”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
【小题2】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腾笼换鸟”前后两个发展阶段主导产业分别是( )
①原料指向型产业
②动力指向型产业
③劳动力指向型产业
④高新技术产业
【小题1】“腾笼换鸟”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
A.能吸引更多的劳动力,促进市场繁荣 | B.促进产业升级,增强产品竞争力 |
C.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 D.扩大原料来源,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
①原料指向型产业
②动力指向型产业
③劳动力指向型产业
④高新技术产业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21.
【小题1】鄂尔多斯地区将大量向北京等大、中城市供气, 对天然气输出地区的积极意义是( )
【小题2】—般说来,天然气埋藏的地质条件通常为( )
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的苏里格天然气田,资源储量大、品位高,成为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重要气源,2009年8月28日苏里格气田苏东一13号集气站建成投运。
回答问题。【小题1】鄂尔多斯地区将大量向北京等大、中城市供气, 对天然气输出地区的积极意义是( )
A.缓解东部大城市的能源紧张状况,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
B.改变当地居民生活能源结构,消除因过度樵采而导致的土地沙化 |
C.增加地方财政收人和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
D.减少城市煤炭消费量,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
A.向斜构造 | B.断层构造 |
C.褶皱构造 | D.背斜构造 |
22.
下列关于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部季风区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广泛和深刻,也是人口最集中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源不足,但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并不严重 |
C.青藏高寒区以畜牧业为主,风力大,气温低 |
D.西部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致使教育和文化滞后 |
23.
地理环境的差异是造成南、北方建筑物特点不同的主要原因,下列关于北方建筑物特点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平原地形——正南正北的方位观较强 |
B.冬季寒冷漫长——墙体严实厚重(保温御寒) |
C.降水量大——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 |
D.夏季湿热——房屋进深和高度大(利于通风、纳凉) |
24.
读“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完成各题。

【小题1】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小题2】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小题1】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A.西南区 | B.西北区 | C.南方区 | D.北方区 |
A.北方区和南方区 | B.北方区和西南区 |
C.西北区和西南区 | D.西北区和南方区 |
3.选择题- (共4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