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读我国轮廓图,据图中标注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回答下列问题。(8分)

(1)甲所示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造成这一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3分)
(2)乙所示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这主要是由于能源结构以__________为主,造成的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观点正确的是(双项选择)_____ ___(1分)

(1)甲所示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造成这一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3分)
(2)乙所示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这主要是由于能源结构以__________为主,造成的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观点正确的是(双项选择)_____ ___(1分)
A.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生存问题 |
B.环境问题必须在提高经济效益的活动中解决 |
C.当今环境问题已从局部的地域性走向全球性 |
D.要实现人地协调发展,就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2.单选题- (共8题)
2.
下列关于固体垃圾露天堆放和填埋处理造成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 |
B.有些垃圾堆存在城市的死角,严重影响环境卫生,成为多种疾病的传播源 |
C.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大 |
D.产生含有害物质的渗滤液,对地表水及地下水造成污染 |
3.
垃圾回收再利用是世界性的潮流和时尚,推广“分类垃圾箱”的好处有( )
①使一部分非可再生资源得以再生
②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③减少占用人们的生活空间
④减轻大气污染,保护臭氧层
⑤美化城市街道环境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④
①使一部分非可再生资源得以再生
②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③减少占用人们的生活空间
④减轻大气污染,保护臭氧层
⑤美化城市街道环境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④
4.
生物入侵危害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发生,据此回答各题:
【小题1】近年来,美洲的“一枝黄花”(一种植物)在浙江迅速蔓延,夺取了本地生物的生存空间,这一现象的最大危害是
【小题2】下列与这一现象相类似的事件是
【小题3】入侵生物能迅速蔓延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近年来,美洲的“一枝黄花”(一种植物)在浙江迅速蔓延,夺取了本地生物的生存空间,这一现象的最大危害是
A.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 B.污染了土壤 |
C.危害农作物,使农业成本提高 | D.排放了有毒物质 |
A.明朝中后期从美洲引进了玉米 | B.刀耕火种使得植被破坏 |
C.丽水水田中的福寿螺疯狂繁殖 | D.杀虫剂使水域中的生物减少 |
A.繁殖能力强 | B.适应自然能力强 |
C.缺少天敌 | D.自然条件好 |
5.
北海银滩沙质是高品位的石英砂,为国内外所罕见,被专家称为“世界上难得的优良沙滩”。上世纪90年代初,这片海滩的中区正式开发,提供旅游服务。近年来人们发现,银滩的沙质明显变灰变黑,原来平缓的潮间带沙滩变得起伏不平,形成积水槽沟,造成沙滩萎缩和变黑。北海市政府于2002年12月初发布通告,在未来40天内,将全国4A级景点北海银滩公园内33幢建筑物全部拆除,还滩于海。据此回答下题:
造成沙滩萎缩和变黑的直接原因是
造成沙滩萎缩和变黑的直接原因是
A.人工建筑干扰了海岸沙滩的自然发育过程 |
B.海洋资源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 |
C.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加剧 |
D.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缺乏科学论证 |
6.
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分别对庐山和泰山两大风景区景观的欣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前者说明要移情于景,后者说明要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
B.前者说明要选择观赏位置,后者说明要以情观景 |
C.前者说明要把握观赏时机,后者说明要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
D.前者说明要综合感受,后者说明要登高望远 |
7.
关于把握观赏自然美景良机的正确叙述是:( )
A.到黄山、庐山旅游,秋季的观赏效果最佳 |
B.游览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最佳 |
C.观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宜选择阳历8月18日 |
D.反映哈尔滨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夏季的观赏效果最佳 |
8.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在新西兰测得太阳紫外线辐射比10年前所测的数据要大12%。据此回答各题
【小题1】数据表明
【小题2】下列现象中与紫外线增多直接有关的是
【小题1】数据表明
A.大气比10年前清洁了,紫外线容易穿过大气 |
B.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仍在扩大 |
C.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导致臭氧减少,紫外线增多 |
D.对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增强 |
A.土壤酸性增强,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受腐蚀 |
B.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 |
C.患白内障和皮肤病的人数明显增加 |
D.季风区的洪涝灾害增多 |
9.
读“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完成各题。

【小题1】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小题2】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小题1】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A.西南区 | B.西北区 | C.南方区 | D.北方区 |
A.北方区和南方区 | B.北方区和西南区 |
C.西北区和西南区 | D.西北区和南方区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