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局海拔2261m,几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题
材料一: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

材料二: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

(1)“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 。(4分)
(2)西宁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受________ 、________等自然因素的影响。(4分)
(3)1966-2008年期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12分)
(4)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能带来哪些问题?(8分)
材料一: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

材料二: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

(1)“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 。(4分)
(2)西宁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受________ 、________等自然因素的影响。(4分)
(3)1966-2008年期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12分)
(4)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能带来哪些问题?(8分)
2.选择题- (共8题)
8.使用容量瓶配置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①用天平称量时所用砝码生锈
②用量筒量取所需浓溶液时,仰视刻度
③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
④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⑤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⑥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
9.使用容量瓶配置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①用天平称量时所用砝码生锈
②用量筒量取所需浓溶液时,仰视刻度
③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
④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⑤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⑥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
10.使用容量瓶配置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①用天平称量时所用砝码生锈
②用量筒量取所需浓溶液时,仰视刻度
③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
④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⑤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⑥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
3.单选题- (共11题)
11.
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完成问题。

【小题1】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小题1】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
B.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 |
C.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地抑制 |
D.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 |
A.交通状况 | B.产业结构 |
C.人口政策 | D.自然环境 |
12.
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 |
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 |
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
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 |
13.
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图中代表中国城市进程的折线是()
【小题2】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小题1】图中代表中国城市进程的折线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
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
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 |
14.

【小题1】乌鲁木齐以西城镇带已初步形成,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 )
【小题2】该区域城镇的特征有( )
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全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中国西部桥头堡和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下图是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城镇带规划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乌鲁木齐以西城镇带已初步形成,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 )
A.公路与铁路的兴建 | B.山麓地带降水丰富 |
C.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 | D.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 |
A.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多 |
B.城市等级越低,城市密度越小 |
C.乌鲁木齐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 |
D.昌吉市的服务范围包含石河子市的服务范围 |
15.
城市首位度是之区域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与第二多的城市的人口数量的比值,咏以表征区域发展要素在于首位城市的集聚程度。表是我国四大城市群两个年份城市首位度数值。与2008年相比,2011年下列首位城市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的是
城市群 | 城市首位度 | |
2008年 | 2001年 | |
京津冀城市群 | 1.62 | 1.52 |
长三角城市群 | 2.35 | 2.20 |
珠三角城市群 | 1.93 | 1.23 |
辽中南城市群 | 1.32 | 1.21 |
A.北京 | B.上海 |
C.广州 | D.沈阳 |
16.
图表示我国某城市2008年部分人均用地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2008年该城市四类人均用地中,符合国家标准的是
【小题2】该城市准备打造成为区域性的物流基地,急需采取的措施是

【小题1】2008年该城市四类人均用地中,符合国家标准的是
A.居住用地 | B.工业用地 |
C.道路用地 | D.绿地用地 |
A.改善居住条件 | B.发展高技术工业 |
C.加强交通建设 | D.美化城市环境 |
17.
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农业生产紧缺的自然资源是
【小题2】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小题3】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小题1】该农业生产紧缺的自然资源是
A.土地资源 | B.水资源 | C.生物资源 | D.太阳能资源 |
A.地形 | B.气候 | C.公路交通枢纽 | D.港口 |
A.位置适中 | B.资源丰富 | C.气候宜人 | D.经济中心 |
18.
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题。
【小题1】1985-20ll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小题2】据表 1 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 年以来我国
时期(年) | 1985~1990 | 1990~2000 | 2000~2011 |
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 | 6.49 | 5.72 | 6.22 |
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 | 3.77 | 4.28 | 3.79 |
【小题1】1985-20ll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A.先增后减 | B.先减后增 | C.不断增加 | D.逐渐减少 |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
19.
我国北方某大城市自1982年以来,人口大幅度增加,下表为该城市各国人口密度、面积等数据。读表,回答问题。
【小题1】2010年,该市人口分布最多的区域的是
【小题2】从城市功能分区的角度分析,内圈的人口密度变化不大,这可能影响内圈的
【小题3】从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角度分析,第四圈人口密度增长的主要动因是
各圈范围 | 面积(km²) | 人口密度(人/km²) | |||
内圈(1-6km) | 113 | 21764 | 21206 | 19544 | 20416 |
第一圈(6-15km) | 593 | 2606 | 3361 | 4960 | 7277 |
第二圈(15-24km) | 1102 | 1338 | 1820 | 2804 | 4305 |
第三圈(24-33km) | 1611 | 621 | 785 | 1080 | 1765 |
第四圈(33km—) | — | — | — | — | — |
【小题1】2010年,该市人口分布最多的区域的是
A.内圈 | B.第二圈 | C.第三圈 | D.第四圈 |
A.商业与金融业的发展 | B.高等院校校区的扩建 |
C.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 | D.工业部门的转型升级 |
A.农业发展 | B.服务业发展 | C.工业发展 | D.旅游业发展 |
20.
(2013浙江高考)某城市的土地利用形态分为甲、乙、丙、丁4种(图1),城市的发展先后经历了Ⅰ、Ⅱ两个阶段(图2)。目前该城市的地价与土地利用形态和开发阶段有关,其关系如下表。读图表完成下题。

图1 图2
该城市拟选择中等地价的地块建造超市,下图(图3)中符合要求的地块是( )

图3

图1 图2
土地利 用形态 | 地价 | |
Ⅰ阶段 | Ⅱ阶段 | |
甲 | 低 | 中 |
乙 | 低 | 中 |
丙 | 中 | 高 |
丁 | 低 | 中 |
该城市拟选择中等地价的地块建造超市,下图(图3)中符合要求的地块是( )

图3
A.①③ | B.②⑦ |
C.④⑧ | D.⑤⑥ |
21.
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题。

【小题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处于
【小题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小题3】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小题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处于
A.初期阶段 | B.中期阶段 | C.后期阶段 | D.逆城市化阶段 |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海域迁移数量增加 |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
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 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
C.劳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 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8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