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小题1】有关地理区域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区域都是按单一指标来划分的
②区域有一定面积、形状或界线
③区域范围有大小、区域级别有层次
④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不会影响到周边相关的地区
【小题2】区域内部特征具有______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______性( )
人们在描述中国的不同地区时,常用到区域概念。中国许多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也体现出区域概念。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有关地理区域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区域都是按单一指标来划分的
②区域有一定面积、形状或界线
③区域范围有大小、区域级别有层次
④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不会影响到周边相关的地区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相似 差异 | B.绝对一致 相似 |
C.差异 整体 | D.地带 非地带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图。

材料二:上图中M地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表一)及经济、环境效益比较(表二)。
表一:土地利用结构(%)
表二:经济、环境效益比较(现在数据为100)
材料三:长三角与珠三角国际直接投资额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

(1)简述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对该地区经济活动的有利影响。
(2)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在A、B两种方案中为M地选择更合理的一个,并说明理由。
(3)与珠江三角洲比较,长江三角洲1992-2007年国际直接投资额和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什么变化?试分析其原因。
材料一: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图。

材料二:上图中M地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表一)及经济、环境效益比较(表二)。
表一:土地利用结构(%)
方案 | 耕地 | 经济林 | 生态林 | 草地 | 鱼塘 | 其他 |
A | 62.3 | 22.5 | 10.6 | 2.8 | 1.6 | 0.2 |
B | 22.6 | 16.6 | 36.2 | 19.3 | 5.1 | 0.2 |
方案 | 土地侵蚀量 | 地表径流量 | 每亩土地年收入 | |
1-5年内 | 6年以后 | |||
A | 72 | 85 | 80 | 150 |
B | 36 | 68 | 62 | 260 |

(1)简述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对该地区经济活动的有利影响。
(2)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在A、B两种方案中为M地选择更合理的一个,并说明理由。
(3)与珠江三角洲比较,长江三角洲1992-2007年国际直接投资额和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什么变化?试分析其原因。
2.单选题- (共11题)
3.
①加重海河的防洪压力 ②缓解京津地区的地面沉降
③补充黄河的入海流量 ④增加长江下游的泥沙淤积
【小题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以( )
2013年11月15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正式通水,中线工程预计2014年建成全线通水。下图为南水北调东、中线调水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①加重海河的防洪压力 ②缓解京津地区的地面沉降
③补充黄河的入海流量 ④增加长江下游的泥沙淤积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A.提高华北地区的水运能力 |
B.带动沿线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
C.促进沿线地区的环境治理 |
D.利用南北地势落差开发水电 |
4.

【小题1】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小题2】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5.


【小题1】传统民居可以反映乡村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从风水学上说,我国的建筑物都要求“坐北朝南”(大门、庭院布局在建筑物的南边),关于这一说法从地理角度理解正确的是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也各有差异。传统民居是乡村聚落中最具特色的景观。
下图分别是陕西窑洞、福建土楼、四合院、云南竹楼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传统民居可以反映乡村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福建土楼主要受地形条件影响 | B.陕西窑洞主要受科技水平影响 |
C.四合院主要受交通条件影响 | D.云南竹楼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 |
A.南面河流湖泊密布 | B.朝南阳光足、气温高 |
C.南面地形平坦开阔 | D.朝南土壤肥沃深厚 |
6.
综合发展指数是对某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科技等方面测量的综合性指数,数值越高,发展水平越好。读“我国2000 年及2008 年农村综合发展指数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八年来,中部地带农村综合发展指数变化不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①鄂 ②湘 ③冀 ④晋 ⑤陕
【小题2】促进内蒙古农村综合发展指数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①粮食生产大幅增加;
②城乡一体化发展成绩突出;
③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④农业优惠政策积极扶持

【小题1】八年来,中部地带农村综合发展指数变化不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①鄂 ②湘 ③冀 ④晋 ⑤陕
A.②⑤ | B.②③ |
C.⑤④ | D.①② |
①粮食生产大幅增加;
②城乡一体化发展成绩突出;
③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④农业优惠政策积极扶持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7.
健康的、可持续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创新和进步的源泉,是文明发展的动力。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地区历史悠久,文化景观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丙区域文化景区的地域形态呈条带状分布的自然条件是( )
【小题2】某旅游团从北京出发,乘火车去甲地参观游览,经过的铁路线名称是( )

【小题1】图示地区历史悠久,文化景观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丙区域文化景区的地域形态呈条带状分布的自然条件是( )
A.地形与水源 | B.气候与降水 |
C.纬度位置 | D.地壳运动 |
A.京广线 | B.陇海线 |
C.京沪线 | D.京包线 |
8.
2013年11月3日,我国首个《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出台,《规划》明确全国的资源型城市有262个。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资源型城市在资源开发利用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
【小题2】借鉴鲁尔区发展经验,加快该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有
①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 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③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④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小题1】图中资源型城市在资源开发利用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
A.劳动力资源短缺 | B.煤炭资源日趋枯竭 |
C.土地资源减少 | D.森林资源锐减 |
①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 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③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④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9.
下列三图分别示意我国的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区与丙区的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小题2】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 )
【小题3】乙区域中的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大致是 ( )
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
②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线
③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分界线
④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线

【小题1】甲区与丙区的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 B.丙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 |
C.丙区海拔高,气温低 | D.甲区年降水量多,获得太阳辐射少 |
A.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 | 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 |
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 | 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
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
②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线
③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分界线
④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线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11.
下图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获取堰塞湖的影像技术手段是
【小题2】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拔由低到高的排序是

【小题1】获取堰塞湖的影像技术手段是
A.遥感(RS) | B.地理信息系统(GIS) |
C.全球定位系统(GPS) | D.北斗导航系统(BDS) |
A.甲<乙<丙<丁 |
B.甲<丙<丁<乙 |
C.乙<丁<丙<甲 |
D.丁<甲<丙<乙 |
12.
下表为2OO8年我国四省(区)经济、人口指标。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四省(区)中,区域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小题2】表中③省(区)
省 (区) | GDP (亿元) | 人均GDP (元) | 三次产业比重(%) | 城市人口 比重(%) |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① | 21487 | 422l4 | 5.1 | 53.9 | 41 | 57.6 |
② | 7762 | 32214 | 11.5 | 54.9 | 33.6 | 51.7 |
③ | 3176 | 12110 | 14.6 | 46.3 | 39.1 | 32.2 |
④ | 4203 | l9593 | 16.4 | 49.7 | 33.9 | 39.6 |
【小题1】四省(区)中,区域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处工业化发展阶段 |
B.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
C.区域城市化水平高 |
D.农业产值高于①省区 |
13.
现代外出旅游成为一种文化休闲活动和时尚。据此完成各题。
【小题1】结伴出游时团队应准备的物品有( )
①通信工具
②应对重大事故的医疗器械
③指南针
④旅游地图
【小题2】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进藏游”已渐渐兴起,进藏旅游的人应带的必要的安全防范物品有( )
①防缺氧的氧气袋
②防高原反应的药品
③防强紫外线的太阳帽、墨镜
④防暴雨的雨具
【小题3】有人提出赴西藏旅游宜采用“渐进—阶梯式”模式,其目的是( )
【小题1】结伴出游时团队应准备的物品有( )
①通信工具
②应对重大事故的医疗器械
③指南针
④旅游地图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①防缺氧的氧气袋
②防高原反应的药品
③防强紫外线的太阳帽、墨镜
④防暴雨的雨具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A.抵御恶劣的气候环境 | B.适应海拔高度的变化 |
C.适应当地的交通条件 | D.躲避山洪暴发等灾害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