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3 年 10 月,为谋划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布局,国务院出台了《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西经济区的规定》。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沪宁杭工业区,南接珠三角洲工业区,西连内陆,腹地宽广,辐射范围大。下图分别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福建省地理环境示意图。
材料二 近年来,福建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省份之一。下图分别为福建省工业和城市发展变化统计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有利的区位条件。
(2)根据材料二,简述图中反映出的福建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表现。
材料一 2013 年 10 月,为谋划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布局,国务院出台了《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西经济区的规定》。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沪宁杭工业区,南接珠三角洲工业区,西连内陆,腹地宽广,辐射范围大。下图分别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福建省地理环境示意图。

材料二 近年来,福建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省份之一。下图分别为福建省工业和城市发展变化统计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有利的区位条件。
(2)根据材料二,简述图中反映出的福建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表现。
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任何一栋建筑的建造都是为了实现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人的居住愿望。因此,它必 然是自然、社会环境的产物。
琵琶堡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建设镇建国村。琵琶堡主要运用当地的土、石、木、 竹四种材料建筑而成。在琵琶堡中,毛竹被用来制作编竹抹灰墙的龙骨;土被用来建造外围的一圈夯土围墙;石材被用于砌成地基;杉木主要被用于堡内的柱、门、窗、木板墙等。琵琶堡的木头,在砍伐时讲究时节,一般选择在立秋过后砍,砍后晒干,再由几个人扛回来。左图为大田县在福建的位置,右图为琵琶堡。
(1)根据图文资料,举例说明琵琶堡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建琵琶堡时,砍伐树木选择在立秋过后砍。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合理性。
任何一栋建筑的建造都是为了实现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人的居住愿望。因此,它必 然是自然、社会环境的产物。
琵琶堡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建设镇建国村。琵琶堡主要运用当地的土、石、木、 竹四种材料建筑而成。在琵琶堡中,毛竹被用来制作编竹抹灰墙的龙骨;土被用来建造外围的一圈夯土围墙;石材被用于砌成地基;杉木主要被用于堡内的柱、门、窗、木板墙等。琵琶堡的木头,在砍伐时讲究时节,一般选择在立秋过后砍,砍后晒干,再由几个人扛回来。左图为大田县在福建的位置,右图为琵琶堡。

(1)根据图文资料,举例说明琵琶堡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建琵琶堡时,砍伐树木选择在立秋过后砍。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合理性。
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3 年 12 月 25 日,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如图 )主体工程胜利完工,于 2014 年汛后正式通水。中线工程受水区现状年均缺水量在 60 亿立方米以上,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得不靠大量超采地下水维持,从而造成地下水大范围、大幅度下降,甚至部分地区的含水层已呈疏干状态。
截至 2018 年 9 月:中线一期工程已不间断安全供水 1371 天,共调水 169.29 亿立方米,累计向京津冀豫 4 省市供水超 158 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 1 亿人,可使受水地区的缺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态环境将有显著改善。丹江口水库的水质一直保持或优于Ⅱ类。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

(1)说明中线工程受水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2)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对受水地区的有利影响。
2013 年 12 月 25 日,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如图 )主体工程胜利完工,于 2014 年汛后正式通水。中线工程受水区现状年均缺水量在 60 亿立方米以上,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得不靠大量超采地下水维持,从而造成地下水大范围、大幅度下降,甚至部分地区的含水层已呈疏干状态。
截至 2018 年 9 月:中线一期工程已不间断安全供水 1371 天,共调水 169.29 亿立方米,累计向京津冀豫 4 省市供水超 158 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 1 亿人,可使受水地区的缺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态环境将有显著改善。丹江口水库的水质一直保持或优于Ⅱ类。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

(1)说明中线工程受水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2)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对受水地区的有利影响。
2.单选题- (共9题)
5.
下图为某省 1997~2007 年农业用地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省是
【小题2】该省 1997~2007 年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该省是
A.青海省 | B.贵州省 | C.黑龙江省 | D.福建省 |
A.生态破坏、被迫弃耕 | B.建设用地大量侵占 |
C.保护环境、生态退耕 | D.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
6.
下图为我国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基地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消费区的正确叙述是
【小题2】目前,能缓解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有效措施主要为
①大力研发潮汐能,开发新能源
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③用油气资源全面替代煤炭资源
④大力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加强区域能源调配

【小题1】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消费区的正确叙述是
A.东部沿海消费水电、核电为主 |
B.蒙东基地生产主要是煤炭、石油 |
C.华北地区能源消费主要以石油为主 |
D.西南基地能源主要是水能、天然气 |
①大力研发潮汐能,开发新能源
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③用油气资源全面替代煤炭资源
④大力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加强区域能源调配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7.
下图均为非洲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有关两图中区域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下列有关左图中四个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有关两图中区域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左图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 B.右图是以经纬线为标准划分的 |
C.左图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 | D.右图中的区域为不同层次的区域 |
A.甲区域雨热同期 | B.乙区域受盛行西风控制,降水少 |
C.丙区域河流有结冰期 | D.丁区域植被覆盖率高但土壤贫瘠 |
8.

【小题1】图示世界森林面积的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
【小题2】导致亚洲森林面积净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
下图示意1990~2010年世界各大洲(南极洲除外)森林面积净变化(单位:每年百万公顷)。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世界森林面积的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
A.二氧化碳减少 |
B.全球降水增多 |
C.冰川体积增大 |
D.全球气候变暖 |
A.伐木与深加工 |
B.开发矿产资源 |
C.由毁林到造林 |
D.严禁砍伐森林 |
9.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阶段Ⅰ、Ⅱ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小题2】以下属于阶段Ⅱ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小题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阶段Ⅰ、Ⅱ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原料密集型产业、动力密集型产业 | B.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密集型产业 |
C.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 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
A.成为我国最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 B.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
C.建立了大批日用消费品加工工厂 | D.工业附加值增长较慢 |
10.
下图是我国中西部某地产业链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促使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 )
【小题2】近年来,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

【小题1】促使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 B.劳动力 |
C.原料 | D.交通 |
A.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
B.降低运输成本,缓解交通压力 |
C.降低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
D.实现产业升级,减轻用工数量 |
11.
【小题1】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小题2】对1985年与2005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回答下列小题。【小题1】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为商业网点选址 |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
12.
A. GPS B. GIS C. RS D. 数字地球
【小题2】该幅干旱监测图的绘制主要是依赖
A. GPS B. GIS C. RS D. 数字地球
结合某日四川气象干旱监测图,回答下题。
A. GPS B. GIS C. RS D. 数字地球
【小题2】该幅干旱监测图的绘制主要是依赖
A. GPS B. GIS C. RS D. 数字地球
13.
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小题2】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
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

【小题1】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A.热带雨林带 | B.热带荒漠带 | C.热带草原带 |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
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
A.②③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④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