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同步测试 选修三 5.2参与旅游环境保护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8313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2/14

1.综合题(共1题)

1.
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说明苏东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为旅游景观欣赏提供的启示。
(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筒析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多风景名胜的原因,并分析其具有哪些美感特征?
(3)比较九江市和岳阳市发展旅游业所依托的主要旅游资源的差异。

2.单选题(共15题)

2.
我国北方园林建筑风格与南方有很大不同的主要原因有(  )
A.自然环境不同B.建设技术不同
C.经济水平不同D.宗教信仰不同
3.
黄山自然景观的最佳观赏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4.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这是唐代诗人王建在游览长江三峡望夫石时写下的著名诗篇。
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对望夫石的观赏应(  )
A.置身其中观赏B.在特定位置观赏
C.在高处俯瞰D.适当距离仰观
【小题2】诗人在游览景观时,能写出如此美妙的诗篇,说明他在欣赏旅游景观时(  )
A.领悟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B.达到了以情观景的境界
C.登山渉水,求质求真
D.充分了解了自然景观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
【小题3】望夫石的形成原因是(  )
A.人工建造
B.只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C.其为飞来石
D.受到外力作用的风化和侵蚀作用
5.
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分别对庐山和泰山两大风景区景观的欣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前者说明要移情于景,后者说明要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B.前者说明要选择观赏位置,后者说明要以情观景
C.前者说明要把握观赏时机,后者说明要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D.前者说明要综合感受,后者说明要登高望远
6.
能达到“人在画中游”意境的游览方式是(  )
A.乘坐火车B.乘坐飞机C.登高远眺D.乘坐游船
7.
有“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之称的乐山大佛,观赏要求是(  )
A.把握观赏时机B.发挥想象,移情于景
C.特定位置远眺D.置身其中,求质求真
8.
“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反映了我国古代文人欣赏旅游景观追求的境界是  (   )
A.把握时机B.抓住景观的特点
C.以情观景D.选择观赏位置
9.
清朝画家恽田云“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四山之意,山不言,人能言。”反映出旅游资源欣赏时要(  )
A.动静结合B.选择观景位置
C.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D.把握观赏时机
10.
有一位外国游客到中国旅游后,感慨地说:“中国真大啊!短短的十几天内在没有登高的情况下,就让我感受到一年四季的变化……”。如果该游客要游览武陵园群峰,应选择的欣赏方式为(  )
A.适当的距离仰视B.身临群峰之间欣赏
C.在视野开阔处俯瞰D.在远处眺望
11.
现代旅游空间扩大化的原因是(  )
A.旅游资源价值的不断提高
B.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C.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
D.旅行社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加
12.
同一旅游资源在不同的季节表现出不同的景观,观赏杭州西湖“曲院风荷”的最佳季节是(    )
A.深秋B.盛夏
C.隆冬D.初春
13.
下列自然景观与其观赏要领,对应正确的是(  )
A.黄果树瀑布——选择观赏位置
B.武陵源峰群——把握观赏时机
C.敦煌壁画——选择观赏角度
D.华山——充分享受人文景观的魅力
14.
“人化自然”或“自然人化”是指观赏自然景观时(  )
A.选择观赏位置B.把握观赏时机
C.理解自然与人文的和谐D.以情观景
15.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体现的是自然景观的( )
A.形象美B.色彩美
C.动态美D.朦胧美
16.
就连人迹罕至的南极洲也留下了旅游者的足迹,形成这种旅游现象的特点是(  )
A.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B.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C.旅游方式和内容的多样化
D.旅游目的的娱乐性

3.选择题(共7题)

17.高斯函数[x],也称为取整函数,即[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

例如:[2.3]=2,[﹣1.5]=﹣2.

则下列结论:

①[﹣2.1]+[1]=﹣2;

②[x]+[﹣x]=0;

③若[x+1]=3,则x的取值范围是2≤x<3;

④当﹣1≤x<1时,[x+1]+[﹣x+1]的值为0、1、2.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blank#}1{#/blank#}(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18.将①分子 ②原子 ③离子 ④质子 ⑤中子⑥电子等粒子名称填入下列空格中:
19.将①分子 ②原子 ③离子 ④质子 ⑤中子⑥电子等粒子名称填入下列空格中:
20.已知:如图,AB=AD,BC=DC.求证:∠B=∠D.

21.

若(a+1)2+|2﹣b|=0,则ba的值为(  )

22.

若(a+1)2+|2﹣b|=0,则ba的值为(  )

23.

改革与制度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请你填写相关史实。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