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6题)
1.
下图是“2000年世界濒危物种数量位居前列的部分国家的濒危哺乳动物、鸟类种数统计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归纳图中濒危物种分布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
(2)分析印度尼西亚濒危物种数量较多的原因。
(3)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这些濒危的物种?

(1)归纳图中濒危物种分布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
(2)分析印度尼西亚濒危物种数量较多的原因。
(3)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这些濒危的物种?
2.
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都较低的时期是______。
AC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CB时段二者的关系是_______。
经济不断增长,环境污染程度较低的理想年代,应是图中所示的_____(时段)。
(2)图中AC阶段的主要产业可能有______(选择填空)。
A.核工业 B.耕作农业 C.钢铁工业 D.电子工业
(3)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处于C点以后,其原因是________(选择填空)。
①增加环保投入 ②工业技术进步 ③产业结构调整 ④工业发展迅速减慢 ⑤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4)在工业发展中我国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应注意的是________(选择填空)。
A.要减慢工业发展步伐,降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
B.先大力发展经济,有一定资金积累后,再加大环保投入,治理污染
C.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减小环境污染程度
D.我国目前环境质量较好,无须采取治理环境的措施

(1)图中所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都较低的时期是______。
AC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CB时段二者的关系是_______。
经济不断增长,环境污染程度较低的理想年代,应是图中所示的_____(时段)。
(2)图中AC阶段的主要产业可能有______(选择填空)。
A.核工业 B.耕作农业 C.钢铁工业 D.电子工业
(3)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处于C点以后,其原因是________(选择填空)。
①增加环保投入 ②工业技术进步 ③产业结构调整 ④工业发展迅速减慢 ⑤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4)在工业发展中我国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应注意的是________(选择填空)。
A.要减慢工业发展步伐,降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
B.先大力发展经济,有一定资金积累后,再加大环保投入,治理污染
C.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减小环境污染程度
D.我国目前环境质量较好,无须采取治理环境的措施
3.
下图为某流域示意图。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
(2)针对甲地区近年来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形势,提出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措施。

(1)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
(2)针对甲地区近年来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形势,提出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措施。
4.
有人预测到2015年,世界旅游业的收入将增至107 000亿美元,从业人数将扩大至2.7亿。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反映出旅游主体的________化。图中的旅游活动同时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①旅游空间的________化;②旅游方式和内容的________性;③旅游目的的________性。其中________是旅游发展的一大原动力。
(2)图中的国际旅游人数呈________的变化特点,原因之一是交通条件大大改善,尤其是________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距离日益“缩短”。

(1)图中反映出旅游主体的________化。图中的旅游活动同时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①旅游空间的________化;②旅游方式和内容的________性;③旅游目的的________性。其中________是旅游发展的一大原动力。
(2)图中的国际旅游人数呈________的变化特点,原因之一是交通条件大大改善,尤其是________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距离日益“缩短”。
5.
某一旅游团乘汽车或火车由陕西经山西去北京,途中欲在山西境内旅游,甲图示意山西省部分旅游景点和旅游区,乙图为该省旅游景点—壶口瀑布景观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西省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壶口瀑布应怎样欣赏才能达到图示效果?
(3)五台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其山上大量的佛教建筑与自然环境浑然天成,体现了_____________。


(1)山西省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壶口瀑布应怎样欣赏才能达到图示效果?
(3)五台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其山上大量的佛教建筑与自然环境浑然天成,体现了_____________。
6.
(10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366年,以其现存规模大,保存完好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近年来,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对该文化遗产构成较大威胁。

(1)简述图示区域文化遗产保护较完好的自然原因。(4分)
(2)说明为保护该文化遗产应采取的措施。(6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366年,以其现存规模大,保存完好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近年来,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对该文化遗产构成较大威胁。

(1)简述图示区域文化遗产保护较完好的自然原因。(4分)
(2)说明为保护该文化遗产应采取的措施。(6分)
2.单选题- (共27题)
7.
国际地球年中国全委会总体部署,为提升公众对地球的认识程度,增强全社会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倡导可持续消费,选择绿色生活。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绿色生活可以包括 ( )
①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②节约资源,重复利用 ③绿色消费,环保选购④减少污染,垃圾分类 ⑤节水节能,减少消费
绿色生活可以包括 ( )
①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②节约资源,重复利用 ③绿色消费,环保选购④减少污染,垃圾分类 ⑤节水节能,减少消费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③④⑤ | D.①②③④⑤ |
8.
近几十年来,水资源不足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甚至危及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生存。新加坡为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原因主要是 ( )
A.新加坡的年降水量十分稀少 |
B.新加坡的年降水量虽十分丰富,但境内没有大的河流和湖泊 |
C.新加坡的年降水量虽十分丰富,但地区分布与季节分配都十分不均匀 |
D.工业高度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
9.
环境污染物的最主要来源有 ( )
①工业生产中“三废”的排放 ②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 ③生活中废弃物的排放 ④交通活动中汽车尾气的排放 ⑤自然界的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
①工业生产中“三废”的排放 ②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 ③生活中废弃物的排放 ④交通活动中汽车尾气的排放 ⑤自然界的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⑤ | C.①②④⑤ | D.①②③⑤ |
10.
读“六大洲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和年径流量比较图”,回答下题。

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节流”措施包括( )
①修筑水库 ②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③人工增雨 ④增强公民的节水意识

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节流”措施包括( )
①修筑水库 ②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③人工增雨 ④增强公民的节水意识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11.
下列关于土地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地资源是在地形、气候、植被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不可再生资源 |
B.土地资源在任何情况下均属可再生资源 |
C.土地资源危机在我国主要表现为林地资源比重过大,使耕地资源锐减 |
D.在土地承载力范围内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应属可再生资源 |
12.
环境保护要求每位中学生 ( )
①树立环保意识 ②讲究环境道德 ③捍卫自身的环境权益 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①树立环保意识 ②讲究环境道德 ③捍卫自身的环境权益 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13.
到2012年6月30日前,原则上暂停受理新的钨矿、锑矿和稀土矿勘查、开采登记申请。而随着“限采令”大限将至,国土资源部是否将受理新的稀土矿采矿证申请,更是备受关注。据此完成下题。
稀土资源减少的原因是 ( )
稀土资源减少的原因是 ( )
A.由于水土流失,稀土随水流失 |
B.滥采贱卖、破坏、浪费严重 |
C.稀土资源再生速度减慢 |
D.国际市场稀土价格下降,卖不出去 |
14.
关于解决我国资源问题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开发资源与节约资源并重,把开发资源放在首位 ②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再利用,使污染物和废弃物资源化 ③在保护资源的条件下开发利用资源 ④解决我国的资源问题,应主要利用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
①开发资源与节约资源并重,把开发资源放在首位 ②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再利用,使污染物和废弃物资源化 ③在保护资源的条件下开发利用资源 ④解决我国的资源问题,应主要利用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15.
2012年7月一对来自欧洲某国的老夫妇,在中国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旅游,当他们即将离开中国的时候,老妇人感慨地说:“中国的面积好辽阔啊!在没有登高情况下,短短的十几天,让我们感到了一年四季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题。
试问这对老人是什么季节来我国旅游的( )
试问这对老人是什么季节来我国旅游的( )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16.
目前全球有11亿人缺乏安全饮水,每年有500多万人死于同水有关的疾病。预计到2025年,全球2/3的人口将生活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地区。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三题。
在目前状况下,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最常用的方法是( )
在目前状况下,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最常用的方法是( )
A.减少浪费和污染 | B.加强海水淡化 |
C.发展生态农业 | D.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
17.
关于联合国三次环境与发展会议的正确说法有( )
A.在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了“地球在我们手中”的口号 |
B.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
C.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签署了《21世纪议程 》 |
D.《里约宣言》指出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 |
20.
农村生态建设是指运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通过有效的生态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生态经济系统持续、德定、协调地发展。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农村生态建设包括 ( )
①农村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 ②农林产业结构合理调整 ③农业资源多层与高效利用④ 乡镇企业污染管理 ⑤农村肥料、饲料、燃料建设 ⑥发展生态型庭院经济 ⑦生态农业或可持续农业体制建设 ⑧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村建设
农村生态建设包括 ( )
①农村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 ②农林产业结构合理调整 ③农业资源多层与高效利用④ 乡镇企业污染管理 ⑤农村肥料、饲料、燃料建设 ⑥发展生态型庭院经济 ⑦生态农业或可持续农业体制建设 ⑧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村建设
A.①②③④ | B.⑤⑥⑦⑧ |
C.①③⑤⑦ |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
21.
为抓住景观特色要做到( )
①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 ②确定旅游路线 ③了解景观形成的原因 ④了解景观的美学价值或者历史文化价值 ⑤保持一定的观赏节奏 ⑥综合感受 ⑦移情于景
①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 ②确定旅游路线 ③了解景观形成的原因 ④了解景观的美学价值或者历史文化价值 ⑤保持一定的观赏节奏 ⑥综合感受 ⑦移情于景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③④⑤ |
C.①②③④⑤⑥⑦ | D.②⑤⑥⑦ |
22.
(题文)有关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发展旅游业必然会对背景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②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都是由旅游者乱扔垃圾造成的 ③为了保护良好的环境,应该协调好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④旅游活动中带来的污染,对当地居民和旅游者都有危害
①发展旅游业必然会对背景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②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都是由旅游者乱扔垃圾造成的 ③为了保护良好的环境,应该协调好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④旅游活动中带来的污染,对当地居民和旅游者都有危害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24.
国家旅游局最新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2008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为13 00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4%。其中外国人2 43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6.8%;入境过夜旅游者5 30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1%;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0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6%。国内旅游总人次17.1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6.3%;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1.1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国内旅游收入8 749亿元,入境旅游收入2 839亿元。2008年全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为4 58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9%。据此完成下题。
虽然2008年我国国际旅游收入有所降低,但是发展国际旅游仍可以( )
虽然2008年我国国际旅游收入有所降低,但是发展国际旅游仍可以( )
A.回笼货币 | B.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
C.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 D.促进区域环境保护 |
25.
下列有关旅游资源所在的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资源所在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不影响其开发价值 |
B.旅游资源所在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 |
C.优越的位置和便利的交通,能增加旅游者的心里顾虑 |
D.偏远的地理位置,游客相对较多 |
27.
关于选择最小旅游时间比的正确说法是( )
A.选择最小旅游时间比是因为个人旅游偏好不同 |
B.追求最小的旅游时间比是为了游览最多的旅游地 |
C.旅游线路上直线原路往返旅游时间比最小 |
D.追求最小的旅游时间比受闲暇时间的限制 |
29.
2011 年1月,突尼斯民众走上街头,迫使总统本阿里逃亡沙特;随后,埃及等多个非洲国家均爆发大规模反政府示威;科特迪瓦总统之争持续,毫无解决迹象;苏丹结束公投,很可能走向分裂……非洲似乎又走入了一个多事之秋。这些局势动荡对旅游业可谓是雪上加霜,游览区的游客还没有导游人数多。“五一”小长假即将来临,这个莺飞草长的季节本该是出境旅游的旺季,但由于日本大地震和此后的核辐射危机,使得沪上出境游遭遇“倒春寒”。回答下题。
有关旅游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 )
有关旅游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旅游安全就是保证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
B.旅游安全主要靠旅游管理部门来实现 |
C.旅游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旅游者无意识的行为 |
D.旅游过程中偶发的疾病不属于旅游安全问题 |
30.
读“某地区城镇与公路建设图”及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a城市是该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县城,它是由完整的城墙和街巷、店铺、庙宇、住宅组成的大型古建筑群,这些古老的城市建筑既是该地区具有普遍意义的一种传统建筑方式,也是古代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文化、艺术乃至风土民情的一种折射和凝结。
关于该地区旅游资源评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a城市是该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县城,它是由完整的城墙和街巷、店铺、庙宇、住宅组成的大型古建筑群,这些古老的城市建筑既是该地区具有普遍意义的一种传统建筑方式,也是古代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文化、艺术乃至风土民情的一种折射和凝结。
关于该地区旅游资源评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地区旅游资源的价值较高,游览价值也较高 |
B.该地区的区位条件差,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 |
C.该地区的经济背景差,制约了旅游资源的开发 |
D.旅游交通落后,决定了该地区的可进入性差 |
31.
(题文)下列关于旅游环境与旅游之间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的发展必然破坏旅游环境 |
B.旅游与旅游环境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
C.发展旅游与保护旅游环境是可以相辅相成的,关键在于管理 |
D.旅游业是利用环境的产业,必然会消耗旅游环境 |
32.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中国自然风景区的最大特色,“和谐生美”体现了两者统一的自然观。据此回答下题。
在观赏园林的过程中,应该( )既能满足感官要求,又能适应心理需要。
在观赏园林的过程中,应该( )既能满足感官要求,又能适应心理需要。
A.掌握丰富的知识 | B.把握适当的时机 |
C.保持一定的节奏 | D.站在一定的高度 |
33.
有关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旅游活动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
B.发展旅游业必然会污染环境,应限制其发展 |
C.旅游活动中环境问题都是由于游客乱刻乱画造成的 |
D.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不但危害当地居民,也危害旅游者本身 |
3.选择题- (共5题)
35.如图
①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blank#}1{#/blank#}=∠{#blank#}2{#/blank#}= {#mathml#}{#/mathml#} ∠{#blank#}3{#/blank#},
②AE是△ABC的中线,则{#blank#}4{#/blank#}={#blank#}5{#/blank#}= {#mathml#}{#/mathml#} {#blank#}6{#/blank#},
③AF是△ABC的高线,则∠{#blank#}7{#/blank#}=∠{#blank#}8{#/blank#}=90°.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6道)
单选题:(27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