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经历了从专制到民主、人治到法治的逐步演进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它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材料三 《共同纲领》内容摘要
(1)指出材料一中图1所示中央机构的名称。与图1相比,图2的中央机构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以下问题。(答案可直接从材料三中摘录)
材料二中属于原始史料的内容是什么?属于史料解释的内容是什么?属于历史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地位。
材料一

材料二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它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材料三 《共同纲领》内容摘要
第一章总纲 |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
第二章政权机关 | 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人民政府为行使国家政权的最高机关 |
第四章经济政策 | 第二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 |
第五章文化教育政策 | 第四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
第六章民族政策 | 第五十一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城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构. |
(1)指出材料一中图1所示中央机构的名称。与图1相比,图2的中央机构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以下问题。(答案可直接从材料三中摘录)
材料二中属于原始史料的内容是什么?属于史料解释的内容是什么?属于历史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地位。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简要分析70年代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原因。
(3)在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方面,材料二、三的认识有何不同。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外交政策制定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一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1971年7月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材料三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绝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课本概括美国的对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采取的应对方针。(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简要分析70年代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原因。
(3)在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方面,材料二、三的认识有何不同。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外交政策制定的因素有哪些?
3.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上海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3)材料三中的择偶标准是建立在怎样的一种经济基础之上的?根据材料四,指出新中国以来人们的择偶观念呈现的基本趋势。
材料一 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
材料二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侵犯;欺侮),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材料三 “门当户对”与“郎才女貌”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两个重要择偶标准。男性对女性的要求,首先注重的是妇德,“贤妻良母”就是封建礼教中最“标准”的妇女形象。此外,对女性在家庭婚姻中提出了包括从一而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等传统道德观念。——《中国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演变》
材料四 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项目 | 年代 | |||
1948—1966 | 1967—1976 | 1977—1986 | 1987—1996 | |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 26.6 | 28.8 | 12.66 | 15.6 |
本人成份、政治面貌 | 30.5 | 23.5 | 15.1 | 13.9 |
学历 | 10.6 | 11.7 | 12.6 | 25.3 |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上海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3)材料三中的择偶标准是建立在怎样的一种经济基础之上的?根据材料四,指出新中国以来人们的择偶观念呈现的基本趋势。
4.
“一带一路”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古老的丝路正在焕发新的生命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国,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离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的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丝绸之路是汉朝探索出来的,让中国融入世界,并渐而有发言权和影响力的一条大国之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对外贸易发达的原因及其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点,这一特点产生的最大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材料一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国,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离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的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丝绸之路是汉朝探索出来的,让中国融入世界,并渐而有发言权和影响力的一条大国之道。
﹣﹣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材料二 当宋朝被赶出中国的北部并在长江以南的杭州重新建都时,中国对外贸易的程度大大提高了。……宋朝比大多数中国其他朝代更倚重商业税收,因而鼓励了港口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当时的主要港口是泉州。宋朝为出口贸易发展起大规模的陶器生产,江西的景德镇因精于烧制陶器的窑炉技术而兴旺起来。”﹣﹣(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三 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对外贸易发达的原因及其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点,这一特点产生的最大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2.单选题- (共21题)
5.
罗马帝国全盛时期,假设一个贵族垂涎另一个贵族的财产,而后者碰巧在帝国家庭內失宠。此时前者就可作为控方揭发后者叛逆罪,如果被告被判死刑,前者就可得到被告的一部分财产。这反映了
A.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帝国的稳定 |
B.罗马法的缺陷使其成为贵族斗争的工具 |
C.罗马法无法有效的解决财产纠纷问题 |
D.罗马法不利于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
6.
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 结论 |
A | 陶片放逐法 | 标志雅典国家形成 |
B | 英国内阁被称为下院中的第三院 | 英国内阁掌握立法权 |
C | 法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法国总统同意缔结中法《辛丑条约》 |
D | 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 | 美国人民享有基本的民主权利 |
A.A |
B.B |
C.C |
D.D |
7.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 |
D.抗日战争 |
8.
“……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哪怕敌人逞凶狂,咱们摆下了天罗地网,要把那些强盗豺狼全都理葬”。电影《地道战》主题曲仿佛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它发生在
A.国民革命时期 |
B.土地革命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11.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不愿在政府任职的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欣然就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他表示:“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自家的事,需要人做时,自家不应该不做,是做事,不是做官。”他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实行了
A.政治协商制度 |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D.“双百”方针 |
12.
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
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
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
A.“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成型 | 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
C.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 D.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
13.
1843年至1855年,中国出口的茶由1300万斤增加到8400万斤,丝的出口由1000多包增加到5600多包,由于出口额的迅速增长,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这一现象表明
A.列强对原料掠夺加剧
B.清政府重视对外贸易
C.中国小农经济解体
D.中国成为亚洲贸易中心
A.列强对原料掠夺加剧
B.清政府重视对外贸易
C.中国小农经济解体
D.中国成为亚洲贸易中心
14.
话说明朝有个叫陆二的商人,他从苏州贩了一船灯草运往南京,灯草总共只值八两银子,但过了几个税关,商税就缴了四两,还没到南京,又遇上了税关,陆二无奈之下只好一把火烧了灯草。这个故事的主题表明当时实行
A.重商政策
B.锁国政策
C.海禁政策
D.抑商政策
A.重商政策
B.锁国政策
C.海禁政策
D.抑商政策
15.
下表为我国l957—1958年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量(公斤),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1959至1961年我国出现严重自然灾害
B.中苏关系的恶化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
D.公私合营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A.1959至1961年我国出现严重自然灾害
B.中苏关系的恶化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
D.公私合营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6.
1982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这些形式不同的责任制“不要变动”的原因是
A.引导农民走上了互助合作的道路
B.改变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权高度集中
D.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A.引导农民走上了互助合作的道路
B.改变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权高度集中
D.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7.
对联,是一面折射生活的多棱镜,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按反映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感谢毛主席”
②“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③“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④“大锅饭年年亏款,承包后岁岁余钱”
A.③①④②
B.①③②④
C.④③①②
D.①②③④
①“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感谢毛主席”
②“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③“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④“大锅饭年年亏款,承包后岁岁余钱”
A.③①④②
B.①③②④
C.④③①②
D.①②③④
18.
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上海《申报》称:帝制取消后,“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由此可知民国初年
A.服饰变革带有时代色彩
B.崇洋媚外之风开始盛行
C.民众普遍接受西式服饰
D.服饰文化颠覆了传统
A.服饰变革带有时代色彩
B.崇洋媚外之风开始盛行
C.民众普遍接受西式服饰
D.服饰文化颠覆了传统
19.
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称,当时苏联领导和他自己在走向“解冻”的同时,又担心“解冻”引起洪水泛滥,局面难心控制,“因此我们似乎曾经阻止过解冻”。这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A.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B.反对公开地否定斯大林模式
C.阻碍了苏联社会制度的变迁
D.明显存在着犹豫和徘徊
A.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B.反对公开地否定斯大林模式
C.阻碍了苏联社会制度的变迁
D.明显存在着犹豫和徘徊
21.
“经过差不多70年的努力,葡萄牙人终于从非洲最北端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最南端,其中的艰难险阻是难以想象的……进入印度洋后,下面的路程就比较顺利了,随后葡萄牙人依靠阿拉伯人的帮助很快来到东方。”材料中“来到东方”的葡萄牙人是
A.迪亚士 |
B.达伽马 |
C.哥伦布 |
D.马可波罗 |
22.
观察下图,A、B、C、D四条曲线代表的是四个国家的世界制造业产值,这四个国家分别是()

A.中国、美国、英国、德国 | B.中国、英国、德国、美国 |
C.英国、德国、中国、美国 | D.中国、英国、美国、德国 |
23.
1894年,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批准侨商张弼士创办“张裕酿酒公司,在直隶等地专利15年,免税3年。当时该企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有
A.清政府的政策支持 |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D.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华侵略 |
2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区域合作组织相继成立。其中以“通过共同的商业政策,促进国际贸易限制的逐步废除”“汇集各国的资源以维护和增进和平与自由”为主要目标的是
A.欧洲经济共同体 | B.亚太经合组织 |
C.北美自由贸易区 | D.欧洲联盟 |
25.
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所谓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按照本民族大多数人及与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人物的意愿,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这一表述所属的基本要素是
A.史料
B.历史叙述
C.历史解释
D.历史评价
A.史料
B.历史叙述
C.历史解释
D.历史评价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