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据材料,概括各个时期中国和西欧国家思想发展史的历史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共同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元前3世纪~公元15世纪中西方思想文化政策在目的和影响上的相似性。
(4)据材料概括李贽和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
(5)综上,谈谈你对中西方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
历史时期 | 中国 | 西欧国家 |
①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 |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 古希腊涌现出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人文主义思想家,形成了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
②公元前3世纪~公元15世纪 |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朱元璋: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 | 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规定:信奉基督教之外的异端为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 1231年天主教会设立宗教裁判所,对宗教异端进行侦查、审判和裁决。 |
③16世纪 | 李贽:“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能被代表。” | 马丁.路德:“我不接受教皇的权威,我的良心之系于福音。”“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
④18~19世纪 | 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 卢梭:“人民主权是至高无上的,必须有人们直接指使,不能被代表。” |
(1)据材料,概括各个时期中国和西欧国家思想发展史的历史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共同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元前3世纪~公元15世纪中西方思想文化政策在目的和影响上的相似性。
(4)据材料概括李贽和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
(5)综上,谈谈你对中西方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
2.
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碰撞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1)根据材料概括其主张,该主张在19世纪60—90年代被洋务派进一步发展而进行什么样的实践活动?
(2)材料二体现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较之材料一,其进步性体现在哪里?在中国思想界有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赛先生”两位先生分别是指什么?何时被请到中国来?
(4)根据材料,归纳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材料一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于祖宗之法乎?夫使能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三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本志罪案答辩书》
材料四 “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所以最近两三年间,算是画出新时期来。”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2年
请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其主张,该主张在19世纪60—90年代被洋务派进一步发展而进行什么样的实践活动?
(2)材料二体现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较之材料一,其进步性体现在哪里?在中国思想界有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赛先生”两位先生分别是指什么?何时被请到中国来?
(4)根据材料,归纳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2.单选题- (共24题)
3.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维新党”的代表人物是
A.林则徐 |
B.曾国藩 |
C.康有为 |
D.孙中山 |
4.
有人这样改编李清照的词:红藕香留在深秋,夫妻相思,无眠不愁。锦书不自云中来,轻敲键盘,意在心留。花未飘零水常流,电子邮件,可以解忧,可视电话人相看,喜上眉头,甜在心头。这说明了
A.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 B.信息时代疏远了人们的感情, |
C.现代通信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 D.人们越来越受制于现代科技 |
5.
对于19世纪的英国,有人这样评价:“人性在这里发展的最完备,也最粗野;文明在这里创造奇迹,文明人几乎退回去变成野蛮。”下列对材料理解最为全面的是
A.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 B.民众道德普遍沦丧 |
C.追逐利润制假贩假 | D.科技革命是双刃剑 |
6.
在信仰问题上,普罗塔哥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了雅典的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这也成为他被控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这表明两人都
A.公开反对宗教神学 |
B.注重对人的思考 |
C.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
D.因犯罪遭到惩罚 |
7.
明清时代,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形式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和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A.白话文开始兴起 |
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
8.
西汉皇帝汉宣帝在谈到统治思想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说明西汉实行()
A.法家的统治思想 | B.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
C.实行仁政的思想 | D.儒法兼采,外儒内法 |
9.
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 )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
10.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A.人民主权说 |
B.天赋人权学说 |
C.社会契约论 |
D.三权分立学说 |
11.
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新教还宣扬禁欲主义,主张节俭。这些新教思想
A.打破了教会的精神垄断 |
B.继承了天主教因行称义学说 |
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12.
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 )
A.实现了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 | B.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 |
C.确立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 | D.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
13.
在古代雅典,不少人对“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核心观点的智者学派持反对态度,他们最有可能担心智者学派的活动会
A.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 B.危及社会的秩序和道德 |
C.导致雅典人口的流失 | D.引发外族的入侵和奴役 |
14.
某同学在学习了孟德斯鸠的思想后认为“三权分立”的主张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有一致之处。这是因为它们
A.都主张三个权力相互制衡 | B.都强调加强中央集权 |
C.都主张权力要受到制约 | D.都认为要限制君主专权 |
15.
18世纪的法国,一些妇女通过沙龙和阅读,进入了以前专为男人享有的知识领域;她们摆脱了宗教的束缚,探讨文学、哲学和政治学;她们的书房里收藏有博物学词典,有物理学和化学方面的论文。据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法国( )
A.理性主义影响广泛 | B.男女平等已经实现 |
C.知识传播十分迅速 | D.妇女收入显著提高 |
16.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汉赋和唐诗 | B.风俗画和文人画 |
C.宋词和元曲 | D.话本和小说 |
19.
达尔文的进化论对社会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产生的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促进了欧洲理性主义思潮的萌发
②优胜劣汰的思想影响着被压迫民族的斗争
③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的世界观
④为中国的戊戌变法提供了思想武器
①促进了欧洲理性主义思潮的萌发
②优胜劣汰的思想影响着被压迫民族的斗争
③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的世界观
④为中国的戊戌变法提供了思想武器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20.
“人类拉到了与普通生物同样的层面,所有的地球生物,都与人类有了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彻底打破了人类自高自大,一神之下,众生之上的愚味式自尊。”这段话评价的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 |
B.施莱登的细细胞学说 |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21.
“其书成于道光二十二年九月,书出风行一时……其‘师夷人之长技.坚船利炮’等说,实自是而起。”由此可知,该“书”
A.主张对政治体制做出变革 |
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风气 |
C.受到了清政府的高度关注 |
D.在当时得到了普遍认同 |
22.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写道:“他是个声望很高的学者。他引述偏僻的古书章节,把孔子描写为主张伸张民权、遏制君权的人,还把进步思想偷偷地塞进传统的古典思想。”该段文字中提到的“他”是指
A.魏源 |
B.康有为 |
C.严复 |
D.陈独秀 |
23.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①“专制主之君,立宪公之民;专制家天下,立宪公天下”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①“专制主之君,立宪公之民;专制家天下,立宪公天下”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①②④③ |
D.④①②③ |
24.
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自我疗伤”——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运动 |
B.“开颅洗脑”——确立起了民主科学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
C.“猛药重治”——是变革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
D.“温药治疗”——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
25.
下面哪份刊物最可能首刊介绍如下内容:“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A.《国闻报》 | B.《民报》 | C.《新青年》 | D.《湘江评论》 |
26.
孔子谓季氏(鲁国大夫),“八佾舞(天子专用的祭祀乐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的行为违背了孔子
A.“仁政”的主张 | B.“克己复礼”的主张 |
C.爱惜民力的主张 | D.“仁义”和“王道”的主张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4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