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体”与“用”
材料一:“以中国之伦理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1)依据上述材料,简要归纳“体”、“用”观的变化。
(2)概述材料中“体”、“用”变化的历史背景。
(3)你如何看待材料中“体用”观的变化?
材料一:“以中国之伦理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1861年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第25卷
材料二:两广总督张树声遗折称:“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常不相及。”——《张靖达公奏议》卷8
材料三:“道,用也;器,体也。体立而用行,器存而道不亡”。“器既变,道安得独不变?”——《谭嗣同全集》第197页康有为和梁启超提出“以群为体,以变为用”的体用之说。“以群术治群,群乃成;以独术治群,群乃败。”、“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第3—4页
问题(1)依据上述材料,简要归纳“体”、“用”观的变化。
(2)概述材料中“体”、“用”变化的历史背景。
(3)你如何看待材料中“体用”观的变化?
2.
向现代文明社会迈进
材料一 《独立宣言》发表后,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在法国,《独立宣言》被广为印刷,成为反英宣传的主要材料 ……《独立宣言》的文字被一再借用,表明这种对欧洲传统惯例的激烈而又具有创造性的挑战得到了认可。
美国宪法修正案节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独立宣言》在法国受欢迎的原因。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①说明美国《独立宣言》怎样对“神圣权利”进行“绝妙阐述”?
②分析这一“神圣权利”在美、法两国革命时期的相互影响。
材料一 《独立宣言》发表后,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在法国,《独立宣言》被广为印刷,成为反英宣传的主要材料 ……《独立宣言》的文字被一再借用,表明这种对欧洲传统惯例的激烈而又具有创造性的挑战得到了认可。
——摘编自(美)迈克尔埃默里《美国新闻史》
材料二 美国革命实际上已经成了巴黎一种新的信仰,《独立宣言》则是他们的“圣经”。对法国人而言,要寻找“早已遗忘的,对神圣权利的绝妙阐述”,只需要这本“圣经”就足够了。时任驻法公使杰斐逊说:“法兰西被我们的革命唤醒了,他们现在的目标非常明确。”……在同一时间,美国人却为法国人民对权利的热情所唤醒,为1789年10月美国报刊上刊登的法国《人权宣言》而激动不已。很明显,两个国家都在相互影响着对方。——摘编自(美)苏珊邓恩《姊妹革命: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
材料三 美国国会于1789年9月25日通过10条宪法修正案,作为美国宪法的补充条款,并于1791年12月15日得到当时9个州批准开始生效。美国宪法修正案节选
批准时间 | 条文节录 |
1791年 | 人民之人身、住宅、文件与财产不受无理搜查扣押之权利不得侵犯 |
1791年 | 本宪法所未授予合众国或未禁止各州行使之权力,皆由各州或人民保留之 |
——据《美国宪法及其修正案》(朱曾汶译)
问题(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独立宣言》在法国受欢迎的原因。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①说明美国《独立宣言》怎样对“神圣权利”进行“绝妙阐述”?
②分析这一“神圣权利”在美、法两国革命时期的相互影响。
2.单选题- (共15题)
3.
如图漫画《丢弃领航员》所示,1890年新继位不久的德皇威廉二世,决定革除权倾一时的俾斯麦在帝国政府中的首相职务。对此事件最为合理的评述是


A.议会行使了弹劾权 |
B.德皇有充分统治权 |
C.德国军国主义浓厚 |
D.德国仍是君主专制 |
4.
20世纪初中国性别秩序从“男率女从”逐渐走向“男女平等”,导致这一变化原因的解释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学东渐,文明交融 |
B.政治革命,移风易俗 |
C.思想解放,教育推广 |
D.工业革命,经济转型 |
6.
17世纪末,英国东印度公司运往欧洲的棉布贸易直线上升。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说明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
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
7.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
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 |
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
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
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
14.
历史学家齐思和《民族与种族》中说:“清季朝政日紊,外侮日急,革命志士兴起种族思想……”“种族思想”在孙中山早年革命思想中的体现是
A.反对帝国主义 |
B.创立民国政府 |
C.驱除鞑虏专制 |
D.实现五族共和 |
16.
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颁布,国家权力掌握在军部和官僚手中,由此
A.确立了当今日本的政治制度 |
B.建立起日本的君主专制制度 |
C.便利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 |
D.建立起日本的中央集权制度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