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材料 百年(1811—1911年)之中,西学输入,或由政府规划,或出个人胸臆,或为西人控制,或系华人主持,尽管他们目标各有不同,但从中国实际出发,比较中西异同,引进西学、改造中国的操作原则却有相通之处。中国社会的变动曲线,也就成了西学东渐的主线。
时间 | 代表作 |
鸦片战争后 | 《四洲志》《海国图志》《瀛环志略》《万国公法》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 |
甲午战争后 | 《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 |
戊戌变法后 | 《民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美国独立宣言》 |
20世纪初 | 《天文歌略》《地理歌略》《地球韵言》《女学歌略》 |
——摘编自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材料分析题- (共2题)
材料一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篇,其含义是街谈巷语的琐碎之言。小说历经先秦的神话传说、六朝鬼神志怪,到唐代传奇、宋代话本,明清时期创作达到史上的繁荣期,出现了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讽刺小说、侠义公案小说等类型,如百花齐放。明代《金瓶梅》开辟了以现实社会及家庭日常生活为题材,着重写市井间世俗情态的新路。爱情婚姻、家庭盛衰、官场黑幕、社会丑态、科举礼教、人生百态、日常生活、世情风貌都能在明清小说中寻得踪迹。由于其根植于市井,贩夫走卒乃至王公贵族无不趋之若鹜。
——摘编自《浅析明清小说及其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等
材料二 《红楼梦》中贾宝玉说“女儿是极尊贵极清净的”,而男人则是“须眉浊物”。他无视“主仆之分”,常与丫鬟、小厮们打成一片……贾宝玉责骂热衷于功名利禄的贾雨村是“禄蠢”、“国贼”,认为宝钗等人劝他读书做官的话都是“混帐话”,甚至称朱熹之流“代圣贤立言”书为“杜撰”,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他痛斥“忠臣良将”为“愚忠假良”,“文死谏”和“武死战”不过是“沽名钓誉”。这类小说在明清比比皆是,深受士农工商喜欢。时人评价《镜花缘》一书:“即饮程乡千里酒,而手此一编,定能驱遣睡魔……读之必当喷饭。…闻者或悲或叹,或喜或愕。其善者知劝,而不善者亦有所惭愧悚惕,以共成风化之美。”
——摘编自《<红楼梦>对程朱理学的批判》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小说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贾宝玉“叛逆性”的表现。据材料一、二 并结合所学,指出明清小说的社会作用。
材料一 将来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现在的农民都不是耕自己的田,都是替地主来耕田,所生产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我们应该马上用政治和法律来解决,如果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民生问题便无从解决。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材料二 ***说:“我们插牌子,本身也是很好的宣传。例如国民党的士兵到了根据地来,他们一看到田里到处插上了牌子,看到我们这里打了土豪分了田,也会说红军好。有些国民党士兵因受打土豪分田地的影响,开小差跑回家去。插牌分田后,农民有了田地就会跟着共产党。”你看,分田地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既争取了群众,又瓦解了敌人,一举多得。——陈士榘《打土豪分田地》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在解决农民问题上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主张在当时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分析土地革命时期的***对土地问题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时期中共成功探索出的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影响。
3.单选题- (共27题)
A.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 |
B.抵抗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
C.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
D.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
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
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
A.以致良知为思想核心 |
B.提倡“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 |
C.具有强烈的功利思想 |
D.具有“经世致用”的思想色彩 |
A.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B.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C.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本质 |
D.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
A.春秋战国时期 | B.秦朝 | C.魏晋南北朝 | D.隋唐时期 |
A.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 |
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 |
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 |
D.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 |
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 | B.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 |
C.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 | D.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
类别 | 数学 | 天文历法 | 地学 | 化学 | 机械 | 水利 | 轻工 | 兵器 | 农学 |
项数 | 22 | 25 | 25 | 9 | 7 | 7 | 8 | 8 | 25 |
A.中央集权统治加强 | B.儒家重人伦轻自然 | C.古代科技注重实用 | D.重农抑商政策实施 |
A.元剧是元朝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
B.深刻体现了元朝社会各阶层的政治主张 |
C.真实记载了元朝政治黑暗的历史 |
D.元杂剧反映时人的思想观念和世态民风 |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 | 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 |
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 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 |
A.推翻君主政体 |
B.批判封建伦理 |
C.进行思想启蒙 |
D.传播民主革命 |
A.试图将新旧思想进行融合 |
B.严重阻碍新思想的发展 |
C.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弘扬 |
D.意在全面批判封建思想 |
A.推广民间俚语 |
B.提倡文言文复兴 |
C.否定外来文化 |
D.抵制白话文运动 |
A.太平天国 |
B.戊戌变法 |
C.洋务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
A.统治者反对学习西方先进文化 |
B.守旧观念阻碍近代人才的培养 |
C.派遣留学生是洋务的重要内容 |
D.留学生在海外深受西学的影响 |
A.重视通过书籍报刊了解西方 | B.认识到了专制制度的腐朽性 |
C.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D.侧重于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 |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 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
A.自由主义 |
B.民族主义 |
C.民权主义 |
D.民生主义 |
A.武装夺取政权 |
B.联合地方实力派 |
C.建立责任内阁 |
D.实行新三民主义 |
A.坚持新民主主义道路的必要性 |
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迫性 |
C.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
D.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
A.《论人民民主专政》 |
B.《论十大关系》 |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D.《新民主主义论》 |
A.“百花奖”促进了《大众电影》的销售 | B.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 |
C.人们相对更喜欢美术片 | D.电影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 |
批次 | 留学时间 | 留学初衷 |
第一次 | 晚清 | ① |
第二次 | 民国初期 | ② |
第三次 | 国民政府时期 | 科技救国 |
第四次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 ③ |
第五次 | 改革开放后 | 创业立业 |
A.实业救国、创业立业、建设国家 |
B.建设国家、实业救国、富国强兵 |
C.富国强兵、建设国家、实业救国 |
D.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 |
A.杨振宁 | B.陈景润 | C.钱学森 | D.李四光 |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
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
4.选择题- (共3题)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7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