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学作品往往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读下表:
提取表中两个时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对城市经济状况与文学发展状况的关系加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材料 文学作品往往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读下表:
卖炭翁作者: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 望海潮作者:柳永(宋)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
提取表中两个时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对城市经济状况与文学发展状况的关系加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材料分析题- (共1题)
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
——《***选集》
材料二 两个革命阶段中,第一个为第二个准备条件,而两个阶段必须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这是正确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发展论。
——《***选集》
材料三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
——《***选集》
(1)结合以上材料所提出的观点,归纳***思想形成、完善的曲折历程。
(2)通过以上材料,你对***思想有何认识?
材料一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
——《***选集》
材料二 两个革命阶段中,第一个为第二个准备条件,而两个阶段必须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这是正确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发展论。
——《***选集》
材料三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
——《***选集》
(1)结合以上材料所提出的观点,归纳***思想形成、完善的曲折历程。
(2)通过以上材料,你对***思想有何认识?
3.单选题- (共31题)
3.
书坊是古代出书卖书二合一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这表明
A.宋朝以后统治者对文化的控制减弱 |
B.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 |
C.封建文人有了自由挥洒之地 |
D.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控制 |
4.
邓小平视察南方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两个“体制”分别指
A.人民公社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C.计划经济体制;多种所有制并存体制 |
D.混合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5.
1978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这两次谈话都
A.完成了拨乱反正 | B.打破了思想束缚 |
C.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 D.深化了体制改革 |
6.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 “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 )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
7.
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的学说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
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
8.
“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这对莫斯科来说纯属异端邪说,但毛自行其是,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政府。”这里的“异端邪说”是指
A.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
B.枪杆子里出政权理论 |
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D.城市武装起义理论 |
9.
古代中华儿女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西欧有一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古代科技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
B.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 |
C.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技术 |
D.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 |
11.
历史学家陈寅恪在评价唐代时认为:“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莫不如此。”下列各项可以说明唐代“文化学术者莫不如此”的有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雕版印刷技术兴起
③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④楷书形成欧体、颜体和柳体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雕版印刷技术兴起
③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④楷书形成欧体、颜体和柳体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13.
(德)利普斯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认为:“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这段材料表明中国造纸术的西传
A.促成了近代欧洲科学复兴 |
B.改变了欧洲人阅读方式 |
C.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
D.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
14.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公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这里的“物质文化”的展开主要有
①纸币的流通
②火器的广泛使用
③指南针的普遍使用
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①纸币的流通
②火器的广泛使用
③指南针的普遍使用
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6.
随着佛教在我国的盛行,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而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写经体”。这说明
A.魏晋时期我国文学艺术达到最高峰 |
B.魏晋时期的书法最高成就是“写经体” |
C.书法艺术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需要 |
D.书法艺术的产生源于宗教艺术的发展 |
18.
某学者就楷书在唐代的流行说道:“凡高文大册、殿宇庙堂之记铭、纪功颂德之碑文,必都以楷书为主。”唐人崇尚楷书主要是因为其
A.笔画圆匀,便于装饰 |
B.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
C.字形方正,端重庄严 |
D.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
19.
徽调、汉剧、昆曲、秦腔等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
A.文学艺术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
B.京剧艺人对剧种的改造是京剧发展的根本原因 |
C.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是京剧形成与发展的决定因素 |
D.文学艺术在不断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
20.
材料一: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材料二:《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研读上述材料而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
A.造纸术诞生于西汉 |
B.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
C.汉代是造纸术发明的重要阶段 |
D.两汉时代,纸是唯一的文书用品 |
22.
郑板桥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是什么绘画的特点?
A.山水画 |
B.文人画 |
C.宗教画 |
D.风俗画 |
23.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续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A.梁启超认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
C.康梁认为变法应该依靠朝廷 |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
24.
著名国画家傅抱石指出:包括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观和陈独秀的“美术革命”论在内,在将传统文化与封建专制绑架在一起的20世纪初的文化界,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当时这种对国画的革新要求反映出
A.维新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 |
B.思想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要求 |
C.传统艺术的衰落是必然趋势 |
D.弘扬国粹以增强民族精神的理想 |
25.
“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该观点主要认为“中体西用”理论
A.出发点是在中国实现政治变革 |
B.目的是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 |
C.为西学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
D.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 |
26.
“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这是老革命家吴玉章为1959年出版的《李大钊选集》题的诗。主要是肯定李大钊
A.是《新青年》的撰稿人 |
B.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
C.发表了《文学革命论》 |
D.猛烈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
27.
清末湖南巡抚陈宝箴原属曾国藩部下,其思想颇受曾国藩赏识。他被多次向朝廷推举,后成为地方督抚中倾向维新变法的实权派风云人物。这反映出
A.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 |
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 |
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 |
D.维新派与洋务派思想有相通之处 |
28.
有学者指出:“民国三四年的时候,复古主义披靡一时,什么忠孝节义,什么八德的建议案,连篇累牍地披露出来,到后来便有□□的结果。可见这种顽固的思想,与恶浊的政治,往往相因而至。”文中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亡国 | B.革命 | C.帝制 | D.尊孔 |
29.
近代某思想家有这样一段论述:“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据此可知,该思想家
A.反对“中体西用”,主张照搬西方文化 |
B.认为“中体西用”在当时不为人们所认可 |
C.主张“中体西用”,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
D.认为东西方文化各有独特的体用 |
30.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给20世纪初期的中国革命带来的最大影响是
A.中国共产党诞生 |
B.新文化运动发展方向改变 |
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创立 |
D.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出现 |
31.
资产阶级维新派人士指出“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入纳王命……”。其主张实际上要求建立
A.总统共和政体 |
B.君主专制政体 |
C.议会共和政体 |
D.君主立宪政体 |
33.
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
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
4.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31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