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人到临沂,不能不去瞻仰王羲之。正如到了南昌却错过青云谱的八大山人纪念馆,势必留下无尽遗憾。2011年6月20日,“全国网络媒体山东红色老区行”采访团来到王羲之故居,感受千古书圣的魅力。
材料一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xì),各有诗,辑为《兰亭集》,王羲之为之书写序文手稿,曰《兰亭集序》。(下图)

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法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材料二颜真卿所作楷书端庄浑厚、笔势开张、雍容大度。他创制的“颜体”,是丰裕的盛唐气息、忠贞的个人品格以及高超艺术手段的完美统一,成为后世师法的楷模。
材料三苏轼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请回答:
(1)某旅游主管部门要在材料一图前挂一导游牌,对王羲之及《兰亭序》作一介绍,请你帮助他完成。
(2)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颜真卿又渗入了怎样的时代气息?其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分析宋代书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人到临沂,不能不去瞻仰王羲之。正如到了南昌却错过青云谱的八大山人纪念馆,势必留下无尽遗憾。2011年6月20日,“全国网络媒体山东红色老区行”采访团来到王羲之故居,感受千古书圣的魅力。
材料一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xì),各有诗,辑为《兰亭集》,王羲之为之书写序文手稿,曰《兰亭集序》。(下图)

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法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材料二颜真卿所作楷书端庄浑厚、笔势开张、雍容大度。他创制的“颜体”,是丰裕的盛唐气息、忠贞的个人品格以及高超艺术手段的完美统一,成为后世师法的楷模。
材料三苏轼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请回答:
(1)某旅游主管部门要在材料一图前挂一导游牌,对王羲之及《兰亭序》作一介绍,请你帮助他完成。
(2)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颜真卿又渗入了怎样的时代气息?其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分析宋代书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单选题- (共8题)
2.
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
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 | 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 |
4.
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
A.杜牧 |
B.孟浩然 |
C.杜甫 |
D.白居易 |
5.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这表明当时
A.“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客观并存 |
B.传教士为中国的自然科学注入新的生机 |
C.儒家经典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武器 |
D.“相互的启蒙”推动中西文明转型进步 |
6.
南宋时期,我国开始把磁针与区分方位的装置组成一个整体,这种仪器在近代叫罗盘,由此,当舟船遇“风雨晦暝时,惟凭针盘而行”,罗盘这一装置
A.便利了航海事业的发展 |
B.由波斯人传到欧洲 |
C.体现了政府对科技的重视 |
D.标志着指南技术的诞生 |
7.
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红楼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小说描写宝、黛爱情悲剧的意义在于
A.蔑视封建专制统治 |
B.反映人民敢于斗争的精神 |
C.揭露科举制度的腐败 |
D.鞭鞑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 |
9.
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
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