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观察中国大历史,有两种不同的中心观,一种是中原中心观,以华夏-汉民族的中原文明为尺度,衡量历史与文化的大变迁。中原中心观预设了文明的汉文化/野蛮的胡文化之二元对立,似乎中国的进步就是中原文明如何同化周边蛮族的历史。以中原中心观思考南北问题,很容易陷入大汉族主义的陷阱。
另一种是拉铁摩尔提出来的长城中心观,将长城之内的农耕民族与长城之外的游牧民族作为两个平等的文明共同体,考察二者之间的交往与斗争。长城中心观注重的是北方边疆(塞防)地域两大民族的互动历史,但对南方边疆(海防)是其研究的盲区。自南宋特别到了明代之后,瓯闽粤的海洋文化开始崛起,成为思考中国不可忽视的因素。
指出材料中包括的中心观,并逐一加以简要分析。(要求:提取的信息准确简明,分析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材料 观察中国大历史,有两种不同的中心观,一种是中原中心观,以华夏-汉民族的中原文明为尺度,衡量历史与文化的大变迁。中原中心观预设了文明的汉文化/野蛮的胡文化之二元对立,似乎中国的进步就是中原文明如何同化周边蛮族的历史。以中原中心观思考南北问题,很容易陷入大汉族主义的陷阱。
另一种是拉铁摩尔提出来的长城中心观,将长城之内的农耕民族与长城之外的游牧民族作为两个平等的文明共同体,考察二者之间的交往与斗争。长城中心观注重的是北方边疆(塞防)地域两大民族的互动历史,但对南方边疆(海防)是其研究的盲区。自南宋特别到了明代之后,瓯闽粤的海洋文化开始崛起,成为思考中国不可忽视的因素。
指出材料中包括的中心观,并逐一加以简要分析。(要求:提取的信息准确简明,分析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为了健全和维护户籍制度,汉代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汉制,每县设户曹,掌户口之政,于每年八月案比户口。“案比户口”,就是把户口按什、伍组织编制起来,并审阅他们的面貌同所登记的年龄和健康状况等是否符合。一年一度的案比户口,实为核查户口和防止奸非的强制性措施。案比户口之后,就实行造籍。造籍时,必须选用字迹清楚的人进行抄写。每年将户籍层层上报,接受朝廷的检查,谓之“上计”。户籍是上计其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央督促各郡国县道重视人口的增减和检查户籍制度实行情况的一种手段。还利用“赐民爵”制度,引诱流民重新占籍。从西汉惠帝时开始,已实行普遍給天下民户主赐爵的制度。到东汉时又给流民欲占者赐爵,其目的在于以赐爵的荣宠去欺骗农民,使之地著,不随便脱籍流亡,即使脱籍了也乐于再占名籍,借以维护和巩固户籍制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户籍制度改革的作用。
为了健全和维护户籍制度,汉代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汉制,每县设户曹,掌户口之政,于每年八月案比户口。“案比户口”,就是把户口按什、伍组织编制起来,并审阅他们的面貌同所登记的年龄和健康状况等是否符合。一年一度的案比户口,实为核查户口和防止奸非的强制性措施。案比户口之后,就实行造籍。造籍时,必须选用字迹清楚的人进行抄写。每年将户籍层层上报,接受朝廷的检查,谓之“上计”。户籍是上计其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央督促各郡国县道重视人口的增减和检查户籍制度实行情况的一种手段。还利用“赐民爵”制度,引诱流民重新占籍。从西汉惠帝时开始,已实行普遍給天下民户主赐爵的制度。到东汉时又给流民欲占者赐爵,其目的在于以赐爵的荣宠去欺骗农民,使之地著,不随便脱籍流亡,即使脱籍了也乐于再占名籍,借以维护和巩固户籍制度。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汉代户籍制度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户籍制度改革的作用。
3.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人对亚洲的优越感及指导者意识更是越发浓厚。当时鉴于欧洲战场的惨状,预感西方文明即将走向没落的人比比皆是,认为东洋文明绝不劣于西洋文明。“一战”使“落后”地区各民族获得民族独立的良机,日本对殖民地的支配以及对中国大陆的膨胀也开始在理论上陷入困境。在一战的影响之下,趁着世界秩序的混乱,日本社会中以自我为中心试图构筑新地域秩序的构想开始大为盛行。小寺谦吉是此时期颇具代表性的亚洲主义者,他主张中日“应相互提携、相互扶助,为亚洲乃至全体有色人种,理应与白人展开对抗”。日本向中国提供智识,中国向日本提供物资。日对中施加军事援护,中国应在日本“指导”下实施改造,教育和文字语言上要采用“日本假名文字”等。小寺的大亚洲主义虽然在表面上主张中日两国的相互团结依存,但实际上却否认中国的地位,宣扬日本以“调和文明”来改造中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寺谦吉亚洲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
--摘编自刘峰《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问日本亚洲主义的理论与行动》
(1)根据材料, 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亚洲主义盛行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寺谦吉亚洲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靳辅,清康熙时一代名臣。康熙十年(1671年),靳辅“疏请行沟田法——沟土累为道,道高沟低,清则泄水,旱以灌田”。三藩叛乱时,他在池州、安庆等地部署军队,既维护了地方安定,又有力支援了江西地区的平叛战争。康照十六年(1677年),靳辅提出了治河方针:“审其全局,将河道运道为一体,彻首尾而合治之。”它采用明代治河专家潘季驯的“束水攻沙”方法,创造性提出“寓浚于筑”等治河方法。从而使黄河安流了30年,漕运亦安全畅通。
(1)根据材料,概括靳辅的为政业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靳辅身上体现出的品质。
材料:靳辅,清康熙时一代名臣。康熙十年(1671年),靳辅“疏请行沟田法——沟土累为道,道高沟低,清则泄水,旱以灌田”。三藩叛乱时,他在池州、安庆等地部署军队,既维护了地方安定,又有力支援了江西地区的平叛战争。康照十六年(1677年),靳辅提出了治河方针:“审其全局,将河道运道为一体,彻首尾而合治之。”它采用明代治河专家潘季驯的“束水攻沙”方法,创造性提出“寓浚于筑”等治河方法。从而使黄河安流了30年,漕运亦安全畅通。
(1)根据材料,概括靳辅的为政业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靳辅身上体现出的品质。
2.单选题- (共15题)
5.
柏拉图曾描述:在雅典通过抽签,任何一个公民一生至少有一次在议事会占有议席,进入议事会没有出身和财产的限制,对他们唯一的特殊要求就是能召之即来,来之能用。这表明当时雅典
A.民主政治存在泛滥的危机 |
B.公民的参政权利与生俱来 |
C.权力分散不利于民主决策 |
D.公民享有平等的参政权利 |
6.
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
7.
1934年1月,***指出:“我们的经济建设的中心是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工业生产,发展对外贸易和发展合作社。”“在目前条件之下,农业生产是我们经济建设工作的第一位。”这主要说明了
A.革命战争的物资几乎全靠农村 |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极度困难 |
C.农民是中国革命值得信赖的力量 |
D.土地革命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
8.
2017年伊始,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文件表示,根据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要求全面落实。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
A.史学界很多学术争论难有定论 |
B.主流认识往往是最具有科学性的 |
C.新结论着眼于反侵略的长期性 |
D.新结论强调了东北抗战的重要性 |
9.
1975年3月,中国艺术团拟赴美国巡回演出,美国国务院要求中方取消艺术团预备曲目中《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因为歌词里有“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美方不能接受。中方坚持“宁可不去,也不能不唱”。这材料说明
A.美国极力支持台湾独立 |
B.“文革”错误影响到中国外交 |
C.美国违背了《中美建交公报》 |
D.美国坚持奉行霸权主义政策 |
10.
南宋宫营铜镜上的铭文格式通常是“铸鉴局监督某官营作坊工匠制造”,如“湖州铸鉴局乾道七年铸铜监(押)铸造工匠石八乙”;偶有带私人作坊名号的官营作品,如“湖州铸鉴局乾道八年铸炼铜监伟,石家”。这说明南宋官营手工业( )
A.受到民间手工业强势冲击 | B.管理较为松散 |
C.完全垄断手工业品的生产 | D.控制商业经营 |
11.
(题文)(2018年陕西西安高三第八次质量检测)从武则天起,唐(周)中央政府经常“就食东都洛阳”,但中央禁军仍旧常年部署在长安及其周围。杭州、扬州、开封、汴河成为唐中后期关中地区政治中心存废的关键,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洛阳取代长安的政治中心地位 |
B.中央政府制约地方门阀势力的需要 |
C.唐代城市政治、经济职能出现分工 |
D.运河流域及其支流物资的支持 |
12.
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变得越来越富。有时候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经济危机开始出现 |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
13.
民国初年,北京政府所颁布的《公司条例》系根据清末各商会所商讨拟订的《公司律》草案,由农商总长张謇邀请原起草员来京,复加审视,修正十余条,再交付国会议决公布.这表明北京政府
A.重视经济立法程序的规范性 |
B.成为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代表 |
C.经济立法借鉴清政府的经验 |
D.鼓励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
14.
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于1994年说:“今天,中国的经济实力使美国关于人权的说教显得轻率;10年之内,会显得不着边际;20年之内,会显得可笑。”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准确的应该是
A.经济增长会加强亚洲国家政府相对于西方国家政府的权力 |
B.经济增长会增强亚洲社会相对于亚洲国家政府的权力 |
C.经济增长会扩大中产阶级范围从而推动中国建立民主制度 |
D.经济增长会使中国建立福利国家进而初步解决人权问题 |
15.
20世纪90年代,中、苏都深化了国企改革。苏联制定了“500天计划”。即从1990年11月1日到1992年3月14日的500天内,分四个阶段将苏联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以下关于90年代的中、苏国企改革说法正确的是
A.两次改革私有化的程度不同 |
B.都有助于国有企业恢复活力 |
C.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 |
D.都阻碍了经济体制改革 |
16.
“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而达尔文被当时的支持者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这说明二者的学说都
①成为了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
②动摇了基督教神学的权威
③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④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①成为了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
②动摇了基督教神学的权威
③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④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17.
早期文艺复兴仅局限于以佛罗伦萨为中心的意大利,且主要在文学艺术领域展开,更多的是对古典文化传统的继承。这一时期重视古典文化传统的主要原因是
A.领导阶层比较保守 |
B.传统文艺内容丰富 |
C.封建教会势力强大 |
D.古典文化保存完整 |
18.
“完全拋弃了自然主义的态度,动摇了西方绘画中以模仿为职能的根基,将绘画引向一个更新奇、更加渗透着强烈情感的主观世界,为20世纪西方现代诸美术流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下列作品中属于文中所述美术流派的是


A.《自由引导人民》 |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
C.《向日葵》 |
D.《格尔尼卡》 |
19.
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
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