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27题)
1.
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这主要表明智者学派
A.没有法制观念 |
B.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
C.忽视道德建设 |
D.处事灵活且实事求是 |
3.
“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主要说明牛顿的发现
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
B.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
C.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
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
4.
明代的《农政全书》既总结了历代科技经验,又汲取了西方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本草纲目》则按无机界、植物界、动物界三个层面16部,“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排序分类。这表明明代科技
A.已具备明显的近代特征 |
B.普遍吸取西方科技成就 |
C.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
D.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 |
5.
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倾向积极涉世,干预国家政治;有的倾向消极避世,内省修身。下列人物中,倾向积极涉世,干预政治的有
①孔子
②老子
③马丁·路德
④孟德斯鸠
①孔子
②老子
③马丁·路德
④孟德斯鸠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6.
15世纪西方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的数量比500至1400年之间近千年写就的自传总和还要多。这主要因为
A.印刷术的传播促进了文化发展 |
B.人文主义的价值观渐入人心 |
C.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
D.教会垄断文化的局面被打破 |
7.
在法国大革命中沦为阶下囚的国王路易十六读完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后,不禁喟然长叹:“这两个人毁了法国。”这说明了启蒙思想
A.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彻底解放 |
B.导致了法国的政教分离 |
C.否定了法国的等级制度 |
D.对法国大革命起到了动员作用 |
8.
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主权在民 |
B.三权分立 |
C.民主共和 |
D.君主立宪 |
9.
康德认为:“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说明启蒙的真谛在于
A.人身自由 |
B.思想自由 |
C.推翻专制 |
D.主权在民 |
10.
“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中相似的是
A.思想一统,法律至上 |
B.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
C.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
D.民主权利,源远流长 |
11.
马丁路德一贯主张“因信称义”,但他在将圣经翻译成德文时,曾把原文中的“因信称义”译为“唯信称义”,其中的“唯”是指“唯一”。“唯”的说法反映了他
A.更彻底地否定天主教会权威 |
B.思想已经倾向于追求君主专制 |
C.对封建神学思想已深恶痛绝 |
D.不再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
12.
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的理智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这表明苏格拉底
A.倡导民主政治 |
B.强调依法治国 |
C.对理性的尊崇 |
D.忽视集体利益 |
13.
阿克顿《自由与权力》一书中说:“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强调的是宗教信仰中‘个体的自由’”。这里的“个体的自由”的本质涵义是
A.个人的自由原是天所赐予的 |
B.个人可以自由选择宗教信仰 |
C.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 |
D.个人有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
14.
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表明他主张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B.以契约保障个人自由 | C.天赋人权 | D.主权在民 |
16.
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写道: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淸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
A.反对彻底摆脱神学的束缚 |
B.开始否定宗教神学的地位 |
C.借用宗教形式宣扬新思想 |
D.极力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 |
17.
蔡元培曾评价:“中国之画,与书法为缘,而多含文学之趣味。故中国之画,以气韵胜,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他强调中国画
A.追求神韵与意趣 |
B.与诗、书相融 |
C.与书法同生共发展 |
D.体现文学之美 |
18.
据宋代笔记《醉翁谈录》记载:“柳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所至,(人)爱其有词名,能移商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人)多以金、物资给之。” 由此反映出宋代( )
A.词人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
B.宋词颇受市民阶层的喜爱 |
C.市民的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
D.文学艺术呈现产业化趋势 |
19.
一方面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
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 |
B.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 |
C.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 |
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 |
20.
以下是清代的观台楹联:“乐备礼明真富贵,臣忠子孝大文章”“奸雄百计得便宜,难免当场唾骂;忠贞一时受困苦,须知后世称扬”等,这主要体现出古代戏曲的
A.教化功能 |
B.娱乐功能 |
C.程式化特点 |
D.虚拟性特征 |
21.
“砲”本是用石头做的进攻武器,所以义符从“石”。火药发明以后,形体改为从“火”的“炮”。这说明汉字演变
A.是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 |
B.完善和简化构型体系 |
C.适时调整,顺应新变化 |
D.汉字的象形功能增强 |
22.
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由此可以得出
类别 | 数学 | 天文历法气象 | 地学 | 化学 | 农学 | 机械 | 水利 | 轻工 | 兵器 |
项数 | 22 | 25 | 25 | 9 | 25 | 7 | 7 | 8 | 9 |
A.儒家思想重人伦轻科技 | B.科举制度推动科技发展 |
C.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 | D.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展 |
24.
19世纪前期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他所强调的是《诗经》具有
A.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
B.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 |
C.鲜明的浪漫主义传统 |
D.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 |
25.
苏东坡曾说:“途巷中小儿……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材料中显示出
A.英雄故事表达市民心声 |
B.罗贯中的作品风靡全国 |
C.章回小说成为文学主体 |
D.俚曲俗谣中诞生新诗体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