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仿真测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715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2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楚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万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80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包含着80年中西文化论争所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又体现了认识的一种飞跃,它由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而来,又是对古今中西新旧之争的历史概括。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之间的本质目的有何相似。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
(3)据材料一、三兵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近代中西方启蒙运动发展的相似点。
2.
戏剧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戏剧艺术在元代走向了成熟,是中国戏曲第一个繁荣期。到了明代尤以传奇成就最为显著,产生了不少批判现实政治的作品,成为中国戏曲的第二座高峰。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
——《浅谈明代戏剧的基本格局》等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前后,我国戏剧开始从古典戏剧时代,发展到“废除歌唱而全用对话”的现代戏剧时代。现代戏剧创始人之一欧阳予倩曾说:“中国旧剧,非可不存,惟恶毒习惯太多,非汰洗净尽不可。而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当多翻译外国剧本以为模范,然后试行仿制……格式作法,必须认定。”据不完全统计,从1917-1924年全国26种报刊、4家出版社共发表、出版了翻译剧本170余部,涉及到17个国家70多位剧作家,如莎士比亚、易卜生、萧伯纳、泰戈尔、王尔德、高尔斯华绥、斯特林堡、梅特林克、霍普特曼、契可夫、安特莱夫、果戈理、托尔斯泰、席勒、莫里哀等。西方戏剧史上各种流派——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戏剧到现代象征派、未来派、表现派、唯美派、新浪漫派的戏剧几乎是同时涌进了中国。
——《略论“五四”时期外国戏剧的翻译》等
材料三商业戏剧是以娱乐观众,满足观众需求为主要形式的戏剧演出,在国外特别是美国百老汇方兴未艾。在中国大陆,戏剧的发展也需要学会迎合市场推销自己。1994年,启用电视明星演出的通俗剧《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居然卖出了站票。先锋戏剧的导演孟京辉将小剧场塑造成了“赚钱的筐”,力邀明星加盟,整体定位时尚,制作精良安排一系列巡演的大型舞台证明了他的商业运作……但总体大陆戏剧目前还只属于“城市人的戏剧”,能成功游走在大中城市的商业戏剧又太少……大陆的场地费是全世界最贵的,小成本话剧生存十分困难,很多剧团还不具备自负盈亏的能力。
——《商业戏剧在中国》
(1)阅读材料一,指出我国戏剧在元代走向成熟的标志。明代形成戏曲第二座高峰的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戏剧发展的新特点。西方现代主义戏剧在这一时期被大量介绍到中国来有何特别意义?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商业戏剧得以发展的条件。

2.论述题(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各抒己见,莫衷一是。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是用马克思主义“化”中国,也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其次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即用中国的实践经验以及被升华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新理论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汪青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就材料中的一个观点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单选题(共17题)

4.
进步知识分子认识到,听任陈腐的君主专制思想泛滥,将导致“人格丧失,异议枉绝”,使“民德、民志、民气”扫地以尽。导致这一认识的直接原因是
A.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C.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
D.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5.
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引起了各国君主的极度恐慌。这是因为
A.天主教会的势力已经遭到严重削弱
B.各国君主还没摆脱封建神学世界观的束缚
C.它反对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
D.启蒙思想明确提出要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6.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曾大闹地府,修改生死簿,成为“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自由人。他这一行为反映的实质是(  )
A.秉承传统维护等级秩序B.坚持正义弘扬民族气节
C.挑战正统反对纲常伦理D.锄强扶弱彰显英雄本色
7.
传统科技伦理思想根植于古代农业文明,具有农业文明所有的精神气质。它随着传统科技实践的发展,内容不断丰富,品质不断提升。这一结论揭示了中国古代科技
A.重在探求科学原理
B.理论和实践并重
C.是生产实践的产物
D.重理论而轻实践
8.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对材料解释正确的是(   )
A.进化论为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
B.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
C.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提供了理由
D.达尔文认为教会应该从属于国家遭到教会敌视
9.
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撰文指出:“林则徐仅仅只是旧时代的精英”,“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此观点意在说明()
A.林则徐仍然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代表
B.林则徐的思想主张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
C.林则徐是主张学习两方的先进思想家
D.林则徐是晚清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
10.
19世纪晚期《纽约时报》社论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中国政府认为这些学生,他们花的是政府的钱,就应该只学习工程、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对他们周围的政治和社会要无动于衷,这种想法是荒唐可笑的。”该社论反映了
A.《纽约时报》对中国留学生存在误解
B.清政府控制了中国留学生的学习方式
C.中体西用的理念导致留学教育的偏差
D.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留学教育的先河
11.
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下列关于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说吻合的是
A.揭开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B.开辟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路
C.中国近代首次思想解放潮流
D.改变了中国的政体
12.
1919年,李大钊发文赞成“由人类以至禽兽都有他的生存权,依协和与友谊的精神构成社会本身的法则”的道理。从人类互助进化的过程来看,他认为这是“由个人主义向协和与平等的方面走的一个长路程”。1921年,梁漱溟发文,公开打出“东方化”和“新孔学”的旗帜。这反映了
A.保守主义思想在中国迅速发展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知识分子积极探索救国的道路
D.新文化运动阵营开始分裂
13.
1957年,***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区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作出这一论断主要是为了
A.加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B.坚持建设社会主义统一战线
C.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
D.完善社会主义各项民主制度
14.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B.明确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C.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D.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15.
英国前驻华大使、邓小平传记作者理查德·埃文斯爵士说:“邓小平是一位伟大的人物,是20世纪下半叶世界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确立了中国持续发展的前进方向。”邓小平确立的“中国持续发展的前进方向”是[来源:学#科#网]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6.
1980年,中断17年的电影“百花奖”恢复举办。选票是随《大众电影》杂志发出的,每本只有一张选票,不少工厂、学校、机关团体一两千人中只有一两份《大众电影》。评选结果是,纪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得票21万张,美术片《哪吒闹海》得票42万张。这种情况反映了
A.“百花奖”促进了《大众电影》的销售B.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
C.人们相对更喜欢美术片D.电影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
17.
2000年,在国务院领导下,国家启动了“西部一省一校”项目,利用国债资金支持西部地区每省重点建设一所大学。这一项目的实施
A.加大了西部基础教育的扶植力度
B.有助于区域间教育的整体发展
C.加剧了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负担
D.提高了西部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18.
看电影吃爆米花是一种纯正的美式习俗。但是20世纪初的无声电影时代,美国五大影院为了体现上流社会的高雅品味,在观影时是禁止吃爆米花的。这种习俗真正流行于30年代,随后风靡全球。这说明
A.经济危机造成美国电影业走向衰落
B.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观影习惯
C.精神的空虚使人们追求享乐型生活
D.技术的发展使电影消费日益大众化
19.
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生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不断转型
D.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
20.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人的生命
C.人与社会的和谐
D.社会现实

4.选择题(共5题)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野外理发处

丰子恺

    我的船所泊的岸上,小杂货店旁边的草地上,停着一副剃头担。我躺在船榻上休息的时候,恰好从船窗中望见这副剃头担的全部。起初剃头司务独自坐在凳上吸烟,后来把凳让给另一个人坐了,就剃这个人的头。我凝神纵目,眼前的船窗便化为画框,框中显出一幅现实的画图来。这图中的人物位置时时在变动,有时会变出极好的构图来,疏密匀称姿势集中,宛如一幅写实派的西洋画。有时微嫌左右两旁空地太多或太少,我便自己变更枕头的放处,以适应他们的变动,而求船窗中的妥帖的构图。

    平日看到剃头,总以为被剃者为主人,剃者为附从。故被剃者出钱雇用剃头司务,而剃头司务受命做工;被剃者端坐中央,而剃头司务盘旋奔走。但我看来,适得其反:剃头司务为画中主人,而被剃者为附从。因为在姿势上,剃头司务提起精神做工,好像雕刻家正在制作。听说今春杭州举行金刚法会时,班禅喇嘛叫某剃头司务来剃一个头,送他十块钱,剃头司务叩头道谢。若果有其事,我想当他工作的时候,“活佛”也是默默地把头交付他,任他支配的。被剃者不管是谁,都垂头地坐着,忍气吞声地让他弄。纯粹用感觉来看,剃头这景象中,似觉只有剃头司务一个人;被剃的人暂时变成了一件东西。因为他无声无息,呆若木鸡;全身用白布包裹,只留出毛毛草草的一个头,而这头又被操纵在剃头司务之手,全无自主之权。独有被剃头的人一声不响,绝对服从地把头让给别人弄。因为我在船窗中眺望岸上剃头的景象,在感觉上但见一个人的活动,而不觉得其为两个人的勾当。我很同情于这被剃者:那剃头司务不管耳、目、口、鼻,处处给他抹上水,涂上肥皂,弄得他淋漓满头;拨他的下巴,他只得仰起头来;拉他的耳朵,他只得旋转头去。这种身体的不自由之苦,在照相馆的镜头前面只吃数秒钟,犹可忍也;但在剃头司务手下要吃个把钟头,实在是人情所难堪的!我们岸上这位被剃头者,耐力格外强:他的身体常常为了适应剃头司务的工作而转侧倾斜,甚至身体的重心越出他所坐的凳子之外,还是勉力支撑。我躺在船里观看,代他感觉非常的吃力。人在被剃头的时候,暂时失却了人生的自由,而做了被人玩弄的傀儡。

    我想把船窗中这幅图画移到纸上。起身取出速写簿,拿了铅笔等候着。等到妥帖的位置出现,便写了一幅,放在船中的小桌子上,自己批评且修改。这被剃头者全身蒙着白布,肢体不分,好似一个雪菩萨。幸而白布下端的左边露出凳子的脚,调剂了这一大块空白的寂寞。又全靠这凳脚与右边的剃头担子相对照,稳固了全图的基础。凳脚原来只露一只,为了它在图中具有上述的两大效用,我擅把两脚都画出了。我又在凳脚的旁边,白布的下端,擅自添上一朵墨,当作被剃头者的黑裤的露出部分。我以为有了这一朵墨,白布愈加显见其白;剃头司务的鞋子的黑在画的下端不致孤独。而为全图的主眼的一大块黑色——剃头司务的背心——亦得分布其同类色于画的左下角,可以增进全图的统调。

    船主人给十个铜板与小杂货店,向他们屋后的地上采了一篮豌豆来,现在已经煮熟,送进一盘来给我吃。看见我正在热心地弄画,便放了盘子来看。“啊,画了一副剃头担!”他说:“小杂货店后面的街上有许多花样:捉牙虫的、测字的、旋糖的,还有打拳头卖膏药的……我刚才去采豆时从篱笆间望见,花样很多,明天去画!”我未及回答,在我背后的小洞门中探头出来看画的船主妇接着说:“先生,我们明天开到南浔去,那里有许多花园,去描花园景致!”她这话使我想起船舱里挂着一张照相:那照相里所摄取的,是一株盘曲离奇的大树,树下的栏杆上靠着一个姿态闲雅而装束楚楚的女子,好像一位贵妇人;但从相貌上可以辨明她是我们的船主妇。大概这就是她所爱好的花园景致,所以她把自己盛妆了加入在里头,拍这一张照来挂在船舱里的。我很同情于她的一片苦心。世间颇有以为凡画必须优美华丽的人,以为只有风、花、雪、月、朱栏、长廊、美人、名士是画的题材。我们这船主妇可说是这种人的代表。我吃着豌豆和这船家夫妇俩谈了些闲话,他们就回船梢去做夜饭。

(有删节)

22.

—How is your grandma?

—She is fine. She used to____ TV at home after supper. But now she is used to____out for a walk.

23.

—How is your grandma?

—She is fine. She used to____ TV at home after supper. But now she is used to____out for a walk.

24.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
25.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