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2题)
2.简答题- (共1题)
3.
近代欧美各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呈现出多样性,了解其利弊得失,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西方民主的客观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英国是近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17世纪英国议会通过的哪部法律文件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18世纪上半期,这一政体发展的典型表现是什么?1832年议会改革适应了资产阶级哪一阶层的需求?
(2)作为近代民主政治创新试验的一个部分,美国1787年宪法对中央与地方关系、国家权力结构方面的规定体现的主要原则有哪些?该宪法允许奴隶制的存在违背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一主张?
(3)19世纪晚期,德国也通过制定宪法确立了代议制。请写出这部宪法的名称并根据其内容写出局限性。
(4)综上所述,概括近代西方国家确立代议制的共同手段,指出这些国家代议制的本质。
(1)英国是近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17世纪英国议会通过的哪部法律文件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18世纪上半期,这一政体发展的典型表现是什么?1832年议会改革适应了资产阶级哪一阶层的需求?
(2)作为近代民主政治创新试验的一个部分,美国1787年宪法对中央与地方关系、国家权力结构方面的规定体现的主要原则有哪些?该宪法允许奴隶制的存在违背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一主张?
(3)19世纪晚期,德国也通过制定宪法确立了代议制。请写出这部宪法的名称并根据其内容写出局限性。
(4)综上所述,概括近代西方国家确立代议制的共同手段,指出这些国家代议制的本质。
3.材料分析题- (共2题)
4.
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格拉底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而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为,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
——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材料二: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道: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三:“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基本观点。
(2)材料二中的《巨人传》属于哪一思想解放运动的代表作品?你是否同意材料二的观点?为什么?
(3)材料三中的“他们”发起了哪一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的核心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这一事件的突出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思想解放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苏格拉底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而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为,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
——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材料二: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道: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三:“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基本观点。
(2)材料二中的《巨人传》属于哪一思想解放运动的代表作品?你是否同意材料二的观点?为什么?
(3)材料三中的“他们”发起了哪一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的核心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这一事件的突出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思想解放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
5.
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不断碰撞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于祖宗之法乎?夫使能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三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本志罪案答辩书》
材料四“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所以最近两三年间,算是画出一个新时期来。”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主张,其主张在19世纪60~90年代是怎样实践的?
(2)材料二体现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较之材料一,其进步性体现在哪里?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赛先生”两位先生分别是指什么?何时被请到中国来?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材料一“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于祖宗之法乎?夫使能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三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本志罪案答辩书》
材料四“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所以最近两三年间,算是画出一个新时期来。”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主张,其主张在19世纪60~90年代是怎样实践的?
(2)材料二体现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较之材料一,其进步性体现在哪里?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赛先生”两位先生分别是指什么?何时被请到中国来?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4.单选题- (共23题)
6.
“无论是为了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为此,罗马当局
A.制定《十二铜表法》,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 |
B.发展万民法,以应对产生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
C.汇编《民法大全》,将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 |
D.完善习惯法,注意法律对平民的保护 |
7.
《大国崛起》中写道:“接下来在确立新国王的时候,经过议会讨论……最终决定威廉夫妇共同为英国国王。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材料中的“变化”是指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
B.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确立 |
C.国家权力中心开始转移至议会 |
D.国王从此“统而不治” |
8.
近代欧洲某国宪法规定:“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联邦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这些规定表明该国
A.国家元首掌握实权 | B.首相没有任何权力 |
C.实行君主专制政体 | D.议会权力高于皇权 |
9.
美国当地时间2017年2月4日晚,美国国土安全部发表声明,根据联邦法官裁决,全面暂停实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入境限制令,恢复此前对待入境旅客的检查方式。这一事件说明
A.各州拥有高于联邦政府的权力 |
B.法院拥有制衡元首的权力 |
C.美国总统无权签署入境限制令 |
D.美国的司法权高于行政权 |
10.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材料表明德意志帝国确立的民主制度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
A. 选举权方面
B. 立法权方面
C. 行政权方面
D. 司法权方面
A. 选举权方面
B. 立法权方面
C. 行政权方面
D. 司法权方面
11.
在信仰问题上,普罗塔哥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了雅典的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这也成为他被控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这表明两人都
A.公开反对宗教神学 |
B.注重对人的思考 |
C.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
D.因犯罪遭到惩罚 |
12.
1438年,发表于德意志地区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中说:“服从已死亡,正义遭践踏,正当秩序荡然无存。……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 |
B.宗教改革主张信仰自由因信称义 |
C.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 |
D.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君主专制 |
13.
“热词”是指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历届党代会的热词,都是党和国家在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1987年中共“十三大”的热词应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本质” |
C.“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D.“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14.
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一材料表明他主张
A.国家权力应相互制约与平衡 |
B.人不应视他人为自己的工具 |
C.实行资产阶级的开明君主制 |
D.利用社会契约保障人民权利 |
15.
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
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 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 |
C.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 | 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 |
16.
在牛顿经典力学、麦克斯韦经典电磁学等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四维时空”的概念,它认为时间和空间各自都不是绝对的,而绝对的是一个它们的整体——时空,在时空中运动的观者可以建立“自己的”参照系,可以定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而不同的观者所定义的时间和空间可以是不同的。该理论
A.开启了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大门 |
B.对天主教会权威构成了冲击 |
C.属于广义相对论 |
D.将量子论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
17.
(题文)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西救儒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至严复,到20世纪初出现西儒对立状态。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
A.强国御辱 |
B.实业救国 |
C.民主共和 |
D.科学理性 |
18.
1916年《新青年》载文认为:“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据此,你认为这里的“恶因”和“根本之罪恶”应是中国的
A.儒家思想 |
B.封建制度 |
C.小农经济 |
D.封建军阀 |
19.
李大钊曾在文中激情地写道:“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Bolshevism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Bolshevism凯歌的声。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出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赞颂的是
A.法国大革命的胜利 |
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
C.中国五四运动胜利 |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20.
***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该文章发表在
A.国民革命时期 |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21.
《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一“诗篇”回答了当时的重要问题是
A.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B.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D.什么是“一国两制” |
22.
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孙中山将民权主义的内容条理化、法典化,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下面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兴中会盟书》:“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C.《北上宣言》:“取消一切不平等之条约及特权” |
D.《孙中山遗嘱》:“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 |
24.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把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奋起直追的源动力,下列属于我国新时期重视教育的举措的有
①建立起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②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③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④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①建立起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②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③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④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A.③④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25.
“人生是荒诞的,现实是令人恶心的,人们在生活中充满恐惧感、迷惘感和孤独感。所以存在主义特别强调个体自由创造性、主观能动性,把人的意义、人的价值归结为人的自由选择与创造。”下列作品的风格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 |
B.![]() |
C.![]() |
D.![]() |
26.
《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
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 |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27.
《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
B.统治者应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
C.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
D.统治者要接受被统治者的监督 |
28.
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西救儒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至严复,到20世纪初出现西儒对立状态。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 )
A.科学理性 | B.实业救国 | C.民主共和 | D.强国御辱 |
5.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2道)
简答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