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自秦汉统一以来,南下的移民似一块块砝码不断增加着南方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东汉时期各郡国户口较西汉普遍减少,只有38个郡国例外。这38个郡国有15个在黄河中下游,另23个在长江流域和岭南。西汉末年移民的南下是一个关键因素。“永嘉之乱”南下的九十多万人南迁,至少使南方增加了六分之一的人口。唐贞观十三年南北户口之比首次出现6:5,南方超过北方。到天宝元年北方又占了优势,北南之比变成了6:5。这一拉锯变化到南宋初年以南方最终超过北方而结束,南北户口之比为6:4。
阅读材料,概括自秦汉到唐宋中国人口分布变化的特点,分析人口分布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自秦汉统一以来,南下的移民似一块块砝码不断增加着南方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东汉时期各郡国户口较西汉普遍减少,只有38个郡国例外。这38个郡国有15个在黄河中下游,另23个在长江流域和岭南。西汉末年移民的南下是一个关键因素。“永嘉之乱”南下的九十多万人南迁,至少使南方增加了六分之一的人口。唐贞观十三年南北户口之比首次出现6:5,南方超过北方。到天宝元年北方又占了优势,北南之比变成了6:5。这一拉锯变化到南宋初年以南方最终超过北方而结束,南北户口之比为6:4。
阅读材料,概括自秦汉到唐宋中国人口分布变化的特点,分析人口分布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善为国者,其教民也,皆作壹(指专务耕战)而得官爵……所谓壹赏者,利禄官爵抟出于兵,无有异施也。
材料二 故宪章旧典,始班俸禄。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
材料三 唐政府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在中国居住、任官、通婚。唐朝时做官的外国人多达三千,波斯人和伊朗人甚至官拜宰相。供职唐廷的外籍官员有波斯的阿罗憾、日本的阿布仲麻吕、新罗的崔致远、太食的李彦具,他们有的以一技之长被唐延录用,更多的是通过“宾贡及第”而成为唐朝的官员。
(3)概括材料三反映的政治现象,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一 善为国者,其教民也,皆作壹(指专务耕战)而得官爵……所谓壹赏者,利禄官爵抟出于兵,无有异施也。
——《商君书》
(1)材料一中的思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哪些体现?其“利禄官爵”的调整有何积极影响?材料二 故宪章旧典,始班俸禄。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
——《魏书·高祖纪》
(2)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俸禄制度的特点。材料三 唐政府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在中国居住、任官、通婚。唐朝时做官的外国人多达三千,波斯人和伊朗人甚至官拜宰相。供职唐廷的外籍官员有波斯的阿罗憾、日本的阿布仲麻吕、新罗的崔致远、太食的李彦具,他们有的以一技之长被唐延录用,更多的是通过“宾贡及第”而成为唐朝的官员。
——《在唐朝做官的洋人》《唐朝对外开放述论》
(注)“宾贡”指唐朝专门为录取外国人士而设的考试。(3)概括材料三反映的政治现象,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单选题- (共16题)
3.
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但“社稷”却被用作国家的代称。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
B.鬼神迷信思想盛行 |
C.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 |
D.国家的税收主要是土地上出产的谷物 |
4.
2018年是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68周年。淮河流域的治理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历史上位于淮河流域的重大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
B.芍陂 |
C.郑国渠 |
D.江南河 |
5.
文物是形象的历史。人们从商周青铜器不仅看到了那一时期的各种器皿、兵器和工具,而且了解到当时的冶炼技术、生产水平、文字、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种情况。从下列秦砖、汉瓦与画像石中,你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①秦砖中的文字是小篆
②东汉画像石反映出精耕细作的特点
③汉瓦中的文字有或隶书
④东汉时期使用的灌溉工具有翻车

①秦砖中的文字是小篆
②东汉画像石反映出精耕细作的特点
③汉瓦中的文字有或隶书
④东汉时期使用的灌溉工具有翻车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9.
(题文)《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农产品产量增加 |
B.人口数量增加 |
C.重农抑商政策确立 |
D.水利事业发展 |
10.
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
A.手工业的发展 |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
C.商品经济的发展 |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
12.
《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 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 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 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 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A. 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 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 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 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13.
史籍记载,两汉初期,大工商业者“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可见该时期
A.制盐冶铁行业出现较大规模的民营作坊 |
B.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产生实际作用 |
C.民营手工业规模和技术超过官营手工业 |
D.民营作坊采用水力鼓风和高炉炼铁技术 |
15.
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
C.在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本是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
16.
西晋杜育的《茶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
17.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三百多篇。孔子在审订《诗经》时,为何没有将韩国的诗歌收选进去()
A.韩国与鲁国当时是敌对的国家 | B.当时诸侯国中还没有韩国 |
C.孔子曾周游至韩,没有受到礼遇 | D.韩国文化落后,无诗可选 |
18.
2010年9月30日《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下列中国古代的思想中很早就有解决类似问题的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 |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C.“存天理,灭人欲” |
D.“经世致用”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