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只有欧洲的历史,欧洲的工业革命不能发生。因为大规模以焦炭冶铁的技术成熟于中国,而非英国的发明,而且不但是机械的问题,而是社会整体结构的问题。工业革命发生的背后,需要小资产阶级的兴隆,亦必须从东洋贸易中得来的资本积累。要机器运转,不能单靠动力,还必须有棉花作为原料,更需要贩卖制品的市场,而提供原料和市场的实际是东洋。没有和东洋的交通,工业革命大概不会发生。
——宫崎市定《东洋的近世》
材料二
乾隆帝对马戛尔尼说:“天朝自有天朝礼法,与尔国各不相同——尔国自有风俗制度,亦断不能效法中国,即学会亦无用。”
——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为何没有率先发生在中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当时中英两国政治制度的本质区别,并分析其对两国产生的不同影响。
材料一
如果只有欧洲的历史,欧洲的工业革命不能发生。因为大规模以焦炭冶铁的技术成熟于中国,而非英国的发明,而且不但是机械的问题,而是社会整体结构的问题。工业革命发生的背后,需要小资产阶级的兴隆,亦必须从东洋贸易中得来的资本积累。要机器运转,不能单靠动力,还必须有棉花作为原料,更需要贩卖制品的市场,而提供原料和市场的实际是东洋。没有和东洋的交通,工业革命大概不会发生。
——宫崎市定《东洋的近世》
材料二
乾隆帝对马戛尔尼说:“天朝自有天朝礼法,与尔国各不相同——尔国自有风俗制度,亦断不能效法中国,即学会亦无用。”
——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为何没有率先发生在中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当时中英两国政治制度的本质区别,并分析其对两国产生的不同影响。
2.
材料一 战国时期,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此时“士”已与出身无关,他们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起于微贱,其共同的身份标志仅仅是知识、智慧和才能。战国以前的士受“六艺”教育,文武并重,而战国时期的士基本以学习文化典籍为主,是比较单纯的文士。他们已经脱离了分封等级制的束缚,能够自由流动。……很多国家出现了“布衣卿相”,国君礼贤下士,并不计较出身。于是士的社会地位同以前相比更加显赫,奔走于各国,成为各国官僚队伍的后备队。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变化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又义务对社会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即使是专研汉学的学者也放弃了传统的不问世事的态度,所有晚清人士都坚信,在公共事务上他们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士人对研究的领域和方法有广泛的兴趣,例如:政治家曾国藩试图把汉学、宋学和格物致用,融合成一个无所不包的基本学识,即礼学,以反映儒家“礼”的概念。康有为从理学研究转向今文学,再转向西方政治改革著作研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清末士人阶层的多领域探索。
材料三 法国波旁王朝视庶民如草芥,一些启蒙思想家“各奋于学文,各发为议论,以天赋之才为贵,不以人授之爵为贵,中下民之困顿,烛世间之情理”,于是爆发了法国大革命。
——高毅、徐前进《中国语境中的欧洲启蒙运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社会影响。
(4)综上,谈谈你对知识分子的认识。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变化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又义务对社会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即使是专研汉学的学者也放弃了传统的不问世事的态度,所有晚清人士都坚信,在公共事务上他们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士人对研究的领域和方法有广泛的兴趣,例如:政治家曾国藩试图把汉学、宋学和格物致用,融合成一个无所不包的基本学识,即礼学,以反映儒家“礼”的概念。康有为从理学研究转向今文学,再转向西方政治改革著作研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清末士人阶层的多领域探索。
材料三 法国波旁王朝视庶民如草芥,一些启蒙思想家“各奋于学文,各发为议论,以天赋之才为贵,不以人授之爵为贵,中下民之困顿,烛世间之情理”,于是爆发了法国大革命。
——高毅、徐前进《中国语境中的欧洲启蒙运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社会影响。
(4)综上,谈谈你对知识分子的认识。
3.
思想解放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思想之反专制思想是基于新勃兴的理性主义思考,其限制君权的手段不是恢复古制,而是采取新的手段——分权而达到制衡的目的,其理论基础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强调的人民主权说,其最基本的价值观乃是天赋人权说。启蒙思想是理性主义的重大发展,……并非经由旧的统治思想——天主教思想的异端发育而出。
——丁翀《源头活水来自哲学高度》
材料二
“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康德(1724——1804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学说,结合所学指出启蒙运动产生的经济根源。
(2)试以中国近代史实说明材料三中康德的观点。
材料一
启蒙思想之反专制思想是基于新勃兴的理性主义思考,其限制君权的手段不是恢复古制,而是采取新的手段——分权而达到制衡的目的,其理论基础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强调的人民主权说,其最基本的价值观乃是天赋人权说。启蒙思想是理性主义的重大发展,……并非经由旧的统治思想——天主教思想的异端发育而出。
——丁翀《源头活水来自哲学高度》
材料二
“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康德(1724——1804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学说,结合所学指出启蒙运动产生的经济根源。
(2)试以中国近代史实说明材料三中康德的观点。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宋)中央政府继续刻印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他政府部门和地方官署都刻书、印书,全面开展了政府刻书事业……刻书内容范围更加扩大,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私人刻书以文集最多,坊间刻书则以售卖营利为主,除了刻印经文以外,又另刻有字书、小学等民间所需用及士子应举所需要的读物,品类丰富繁多。
——张树栋《中华印刷通史》
材料二:谷登堡的印刷术一经发明,立即以惊人的速度普及开来,20年间就传遍了欧洲。15世纪末,欧洲大约有3万种,2 000多万册书籍被印刷发行,印刷种类也从宗教文件扩大到自然科学、哲学、文学和教科书,广泛地传播了新的信息和长期被垄断的知识……1474年,距(欧洲)活字印刷术发明仅30年,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的活字印刷版就发行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在他生前就有了活字印刷版,他是抚摸着他的著作的印刷本去世的……印刷机的出现,使“危险思想”的传播变得对统治阶级更加危险了。在欧洲的封建统治者看来,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新思想是异端邪说,必须禁止其发表。
——饶立华《谷登堡的印刷术与大众传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宋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
(2)与材料一相比,欧洲印刷业的发展有何特点?这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一:(北宋)中央政府继续刻印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他政府部门和地方官署都刻书、印书,全面开展了政府刻书事业……刻书内容范围更加扩大,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私人刻书以文集最多,坊间刻书则以售卖营利为主,除了刻印经文以外,又另刻有字书、小学等民间所需用及士子应举所需要的读物,品类丰富繁多。
——张树栋《中华印刷通史》
材料二:谷登堡的印刷术一经发明,立即以惊人的速度普及开来,20年间就传遍了欧洲。15世纪末,欧洲大约有3万种,2 000多万册书籍被印刷发行,印刷种类也从宗教文件扩大到自然科学、哲学、文学和教科书,广泛地传播了新的信息和长期被垄断的知识……1474年,距(欧洲)活字印刷术发明仅30年,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的活字印刷版就发行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在他生前就有了活字印刷版,他是抚摸着他的著作的印刷本去世的……印刷机的出现,使“危险思想”的传播变得对统治阶级更加危险了。在欧洲的封建统治者看来,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新思想是异端邪说,必须禁止其发表。
——饶立华《谷登堡的印刷术与大众传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宋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
(2)与材料一相比,欧洲印刷业的发展有何特点?这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2.单选题- (共15题)
5.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对英国制度有如下介绍:“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材料中的“巴厘满”是指
A.首相 |
B.内阁 |
C.法院 |
D.议会 |
6.
明末清初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结果 |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的结果 |
C.思想家个人思想意识水平提高的结果 |
D.封建制度衰落在思想上的反映 |
9.
1933年2月鲁迅先生在杂文《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下列对上述观点的理解,错误的是
A.火药的发明主要促进了西方历史的进步,对中国社会的作用是消极的 |
B.指南针的西传为西欧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
C.中国古代的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
D.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
10.
李嵩的《货郎图》(如下图),采用横卷形式,以货郎担为中心,妇女儿童聚散有致,顾盼生情。不大的场面但前围后追,可见老货郎受欢迎的程度。老货郎不胜重荷,前后照应货担,应接不暇,儿童们前呼后拥,顽皮天真、神态各异。画家在热闹中不忘在货担头上添一山鸟,停立观看,本来极动的变为极静,此一衬托足见画家匠心。下列作品中与《货郎图》同属一类的是


A.《女史箴图》 |
B.《游春图》 |
C.《清明上河图》 |
D.《墨兰图》 |
11.
学者袁伟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是通过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实现思想变革,为自由、民主在中国生根奠定基础。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背景是
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 |
B.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
C.北洋政府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
D.“西学东渐”潮流的迅猛发展 |
12.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与上述评价相符的历史人物是( )
A.曾国藩 | B.康有为 |
C.谭嗣同 | D.孙中山 |
13.
1979年创刊的《读书》杂志(创刊号见下图),被称为“在那个精神世界经历了长期禁锢而刚刚得到释放的年代”的诞生物,被视为“新启蒙时代”的象征之一。因为其


A.终结了十年“文革”的严重混乱 |
B.开启了对“两个凡是”的反思 |
C.探讨社会问题展开思想交流 |
D.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
14.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目的是(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
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 | D.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15.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之前,没有人曾认真地考虑过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方面进行一场根本革命,没有人提出过农民大众可以转变成有文化、有财产、政治上积极的公民这样的见解。”材料中的“ ”应为( )
A.康有为 | B.孙中山 | C.*** | D.邓小平 |
16.
1970—1976年,高校招生采用“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这带来了学生文化素质差的弊端。邓小平复出后,为改变这种状况,采取的重大决策是( )
A.提出“双百”方针 |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C.恢复被停止的高考制度 |
D.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
18.
下图是毕加索的《葡萄与小提琴》,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探索绘画的视觉与幻觉之间的关系 |
B.它体现的是一种几何形体的美和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 |
C.用几块平面片断在心目中构成一把可感可即的小提琴的实体形象 |
D.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使其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
19.
2010年9月30日《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下列中国古代的思想中很早就有解决类似问题的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 |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C.“存天理,灭人欲” |
D.“经世致用” |
3.选择题- (共3题)
21.
《长生殿》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其几乎导致唐王朝覆灭;《桃花扇》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这说明(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