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706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8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严格意义上的留学生运动,是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而出现的历史现象。近150年来,留学生作为一支学贯中西的新型知识群体,直接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中国先进文化的构建。
高潮时期
主要方向
方式
规模及代表人物
清末同治时期
留学
美国
官费
1872-1875年间120名(广东84名,江苏20名,浙江9名,福建4名,安徽2名,山东1名),詹天佑、唐绍仪等
清末光绪年间
留学日本
官费自费各半
1896年至1912年期间近3万人赴日留学,黄兴、宋教仁、秋瑾、鲁迅等
民初前后
留美、留法、留苏
庚子赔款赴美,留法、留苏基本民间社团组织
梅贻琦、胡适、竺可桢等(赴美),蔡元培、周恩来、邓小平等(赴法勤工俭学),刘少奇、刘伯承、蒋经国等(赴苏)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全方位,欧美发达国家居多
初期公费为主,进入21世纪后,自费留学占主流
从1978年到2015年底,走出国门的留学生累计达404.21万人;2015年,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人来华留学。李彦宏、张朝阳等
 

——据李喜所《中国留学生的发展历程及其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整理

根据材料信息,概括近现代中国留学教育某一阶段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历史影响等方面予以历史解读。(要求:解读清晰,史实准确,与所概括的特点之间形成密合理的逻辑关系)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代,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过了18世纪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交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

材料三 宋代时,一个以拥有土地为特征的地主阶级——特别是中小地主阶层发展壮大起来,这些人的经济地位高,物质生活优裕,对文化的要求高……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宋元时期的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提高了。
宋元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从《东京梦华录》中可以看到这时期城市繁荣的梗概。它使宋元社会的许多方面增加了新因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列举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举例说明宋代文学艺术领域的“平民趣味”?
(3)据材料三分析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材料三与材料一、二反映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历史上面对自然和社会的巨大变化,有识之士都能根据时势提出自己的应对之策,来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的需要,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做出应有的贡献。
材料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荀子?天论》

材料二  “我中国标本宜兼治。若遗其本而图其末…其孰能力与争衡于富强之世也耶。亟宜一变旧法取法于人,以收富强之实效。一法日本振工商以求富为无形之,一法泰西讲武备以图强为有形之战。”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 作为思想启蒙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的矛头直指以封建统治者意识形态出现的儒家学说。但必须注意,这种批判是在民族危亡时进行的,它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一般学术批判,而是以文化为切入点,以实现民众启蒙、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为目的社会运动。这就决定了这种批判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偏激色彩和以偏概全的倾向,但这种倾向恰恰是五四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责任和自觉担当意识。

——沈永刚《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传承》

(1)根据材料一,概括荀子对自然的认识及对改造自然的观点,这表现出了什么样的精神面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面对19世纪中后期中国面临的新变局,郑观应的应对之策。分析他的理想未能实现的原因何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在20世纪初向西方学习制度的不断碰壁中,我们应该传承中国知识分子什么样的精神?

2.单选题(共12题)

4.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和创造性的源泉。下方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理论成果示意图,空白处应填入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新民主主义论》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5.
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里的“先天不足”是指
A.知识分子群体不够强大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够充分
C.民众的公民意识尚未觉醒
D.专制集权体制顽固持久
6.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机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B.雨果指出了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
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
D.雨果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7.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A.汉赋和唐诗
B.风俗画和文人画
C.话本和小说
D.元曲和傩戏
8.
唐代诗人白居易主张“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成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他的这一思想继承了
A.《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B.楚辞的浪漫主义风格
C.汉赋的慷慨激昂、文采华丽D.魏晋文学的抑郁隐逸
9.
下图为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刊行译书分类示意图。它主要表明当时
A.翻译的书籍类型多种多样
B.向西方学习思潮开始兴起
C.学习西方更注重实用技术
D.社会科学思想于中国无益
10.
1919年,李大钊在与胡适先生的辩论时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我们要拿它来做工具,用以解决中国社会的民族独立和救亡问题。由此可知,李大钊认为马克思主义
A.理论与实践有脱节倾向
B.有利于解决中国问题
C.尚未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D.只适合解决具体问题
11.
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路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近现代思路历程
A.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
B.是一个东学西渐的过程
C.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
D.是一个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
12.
1930年,中共中央理论刊物《红旗》有文章批评“农村包围城市”的观点违反了“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者,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同盟者”这个马克思主义原理。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A.党和红军中存在教条主义倾向
B.共产国际阻碍中国革命
C.中国革命道路探索存在偏差
D.马克思主义无法本土化
13.
1924年1月孙中山说:“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又提出出民族主义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是
A.推翻以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统治
B.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弱小民族
C.处理好国内民族关系,体现民族平等思想
D.反对帝国主义,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
14.
下列四张纪念邮票均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基层民主
B.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
C.主要矛盾---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
D.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15.
下面的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
A.儒家思想的发展
B.君主专制的演化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传统科技的兴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