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左派史学大师霍布斯鲍姆在其力作《极端年代》中对所谓“历史共产主义”作了这样的评价:第一,苏联红军打败了希特勒德国从而拯救了西方民主。第二,共产主义阵营的存在以及计划经济的影响迫使资本主义实行内部改造,从而大大延长了其寿命。他写道,作为20世纪的历史讽刺之一,“以推翻世界资本主义为目标的‘十月革命’最深远的结果是它在战时和战后都挽救了其敌人”。
双方的竞争一直持续到苏联走向衰落直至解体,西方国家欢呼意识形态的胜利,与之相伴而来的则是社会内部的利益转让也放缓了脚步,贫富差距再次拉大。
当这样的状况发展到今天,欧美社会民粹盛行,也有人开始怀念社会主义。比如在2017年6月份,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再给社会主义一次机会》。
问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以推翻世界资本主义为目标的‘十月革命’最深远的结果是它在战时和战后都挽救了其敌人”自行拟定一个有关社会主义运动的论题,并对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文字工整。)
英国左派史学大师霍布斯鲍姆在其力作《极端年代》中对所谓“历史共产主义”作了这样的评价:第一,苏联红军打败了希特勒德国从而拯救了西方民主。第二,共产主义阵营的存在以及计划经济的影响迫使资本主义实行内部改造,从而大大延长了其寿命。他写道,作为20世纪的历史讽刺之一,“以推翻世界资本主义为目标的‘十月革命’最深远的结果是它在战时和战后都挽救了其敌人”。
双方的竞争一直持续到苏联走向衰落直至解体,西方国家欢呼意识形态的胜利,与之相伴而来的则是社会内部的利益转让也放缓了脚步,贫富差距再次拉大。
当这样的状况发展到今天,欧美社会民粹盛行,也有人开始怀念社会主义。比如在2017年6月份,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再给社会主义一次机会》。
问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以推翻世界资本主义为目标的‘十月革命’最深远的结果是它在战时和战后都挽救了其敌人”自行拟定一个有关社会主义运动的论题,并对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文字工整。)
2.材料分析题- (共4题)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认为,在16—19世纪中叶的世界经济发展中,英国的地位步步上升。最终独占鳌头,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最大的剥削者。下表所列为英国在这一进程中的历史事件。
英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1562年英国的非洲奴隶贸易开始
1583年英国开始在北美殖民
1600年伦敦商人开始组建东印度公司
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
17世纪中后期三次英荷战争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
1742年英国与西班牙发生贸易战争
1825年斯蒂芬孙的蒸汽机车运行成功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材料二“二战”后,世界经济的演进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债务的盟国间的金融协定所决定的。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了外交家的会议室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竞赛中胜出。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中是如何胜出的。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和美国确立各自经济地位主要方式的不同及其启示。
材料一有学者认为,在16—19世纪中叶的世界经济发展中,英国的地位步步上升。最终独占鳌头,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最大的剥削者。下表所列为英国在这一进程中的历史事件。
英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1562年英国的非洲奴隶贸易开始
1583年英国开始在北美殖民
1600年伦敦商人开始组建东印度公司
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
17世纪中后期三次英荷战争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
1742年英国与西班牙发生贸易战争
1825年斯蒂芬孙的蒸汽机车运行成功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材料二“二战”后,世界经济的演进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债务的盟国间的金融协定所决定的。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了外交家的会议室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竞赛中胜出。
——(美)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
材料三任何国家和民族在追求自身发展时,若一直忽视甚至无视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存在,则不仅危害自己,更要殃及全人类——贺金瑞《全球化与交往实践》
(1)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一中“英国历史大事年表”补充三件大事并说明理由。(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中是如何胜出的。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和美国确立各自经济地位主要方式的不同及其启示。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了19世纪60年代,俄国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2)有学者指出,1861年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根据材料二,指出这种说法的合理性,并分析这种做法对俄国发展的消极影响。
材料一到了19世纪60年代,俄国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1861年2月19日颁布的解放法令是充分保证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实施的,地主因土地被分配给农民可以得到政府付给的长期国债券,而农民则必须交纳49年的赎地费给政府。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农业资本主义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的原因。(2)有学者指出,1861年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根据材料二,指出这种说法的合理性,并分析这种做法对俄国发展的消极影响。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原因及其影响。
材料一 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世界年代史》
材料二 顾维钧作为中国全权代表之一出席了巴黎和会。会上,针对日本代表对山东的无理要求,他据理力争,从历史、地理、文化等各方面驳斥了日本代表的种种狡辩。但最后,美、英、法三国首脑不顾中国代表强烈抗议,仍然宣布让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顾维钧:雄辩于巴黎和会上》
(1)据材料一,指出何为“新秩序”。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原因及其影响。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托马斯·亨利·赫胥黎(1825—1895年)生于伦敦西部伊令,其父是当地数学教师。17岁时,他得到奖学金,开始在查灵十字医院接受正规的医学教育。二十岁时在伦敦大学通过他初次的医学士考试,解剖学及生理学两个科目都得到最优等成绩。1845年他发表了第一篇科学论文,描述了毛发内鞘中无人发现的一层构造,此后该层构造即被称为“赫胥黎层”。1846—1850年以海军军医身份航行澳大利亚,研究海洋动物;1851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开始在科学界崭露头角;1854年担任伦敦矿业学院教授;1871—1885年任英国皇家学会秘书、会长,同时被至少53个海外科学团体授予荣誉称号。
赫胥黎因捍卫达尔文的进化论而有“达尔文的坚定追随者”之称。作为科普工作的倡导者,他创造了概念“不可知论”来形容他对宗教信仰的态度。作为教育家,赫胥黎对于19世纪后半期的英国教育改革具有决定性影响。他积极提倡科学教育,尖锐批判传统的古典教育,他一生追求促进自然科学知识的发展,推动科学研究方法在生活诸多方面的应用,以及普及科学知识,发展和组织科学教育。早在1898年,我国学者严复将他的著作《进化论与伦理学》的一部分,翻译成中文,出版了《天演论》,随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及“优胜劣汰”等几成人们的警句。
赫胥黎的传世名言:“尽可能广泛地涉猎各门学问,并且尽可能深入地择一钻研。”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赫胥黎的主要贡献以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赫胥黎获得成功的原因。
托马斯·亨利·赫胥黎(1825—1895年)生于伦敦西部伊令,其父是当地数学教师。17岁时,他得到奖学金,开始在查灵十字医院接受正规的医学教育。二十岁时在伦敦大学通过他初次的医学士考试,解剖学及生理学两个科目都得到最优等成绩。1845年他发表了第一篇科学论文,描述了毛发内鞘中无人发现的一层构造,此后该层构造即被称为“赫胥黎层”。1846—1850年以海军军医身份航行澳大利亚,研究海洋动物;1851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开始在科学界崭露头角;1854年担任伦敦矿业学院教授;1871—1885年任英国皇家学会秘书、会长,同时被至少53个海外科学团体授予荣誉称号。
赫胥黎因捍卫达尔文的进化论而有“达尔文的坚定追随者”之称。作为科普工作的倡导者,他创造了概念“不可知论”来形容他对宗教信仰的态度。作为教育家,赫胥黎对于19世纪后半期的英国教育改革具有决定性影响。他积极提倡科学教育,尖锐批判传统的古典教育,他一生追求促进自然科学知识的发展,推动科学研究方法在生活诸多方面的应用,以及普及科学知识,发展和组织科学教育。早在1898年,我国学者严复将他的著作《进化论与伦理学》的一部分,翻译成中文,出版了《天演论》,随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及“优胜劣汰”等几成人们的警句。
赫胥黎的传世名言:“尽可能广泛地涉猎各门学问,并且尽可能深入地择一钻研。”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赫胥黎的主要贡献以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赫胥黎获得成功的原因。
3.单选题- (共19题)
7.
美国作家房龙在《宽容》一书中说“随着罗马帝国最后一个人的埋葬,世界的最后一个公民(取其最佳最广泛的意义)也就随之消亡了。”作者在此想表述的应该是
A.罗马公民社会的结束 |
B.罗马共和国走向终结 |
C.欧洲中世纪时代到来 |
D.罗马法盛世时代结束 |
8.
恩格斯曾说:“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这表明
A.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
B.法国已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 |
C.法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进行 |
D.工人阶级推动共和政体的建立 |
9.
托克维尔在其《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这样评论法国大革命:“革命的发生并不一定就是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被革命摧毁的政权已经大大好过它前面的那个,而且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坏政府最危险的时刻也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路易十六最轻微的专制都比路易十四的整个专制制度更让人无法忍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应该是
A.人民的苦难实际上是加深了 |
B.专制制度与等级制度的腐朽 |
C.人民逐渐认识到苦难的缘由 |
D.路易十四时期属于开明专制 |
10.
1862年9月22日,总统林肯以三军统帅的身份发表军事命令——《解放黑奴宣言》。内战末期,美国共和党中的废奴论者推断,一旦战争结束后,《解放黑奴宣言》将可能被解读成一份违宪的战时命令。废奴论者的担心主要是因为该宣言
A. 发表者总统没有发布的权利
B. 属军事命令不能产生法律效力
C. 出台过程有悖正常的法定程序
D. 内容违背联邦宪法的基本精神
A. 发表者总统没有发布的权利
B. 属军事命令不能产生法律效力
C. 出台过程有悖正常的法定程序
D. 内容违背联邦宪法的基本精神
11.
1903年,孙中山在《敬告同乡书》中公开宣布:“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两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该言论从本质上反映出( )
A.革命派与改良派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
B.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 |
C.近代中国的时代潮流发生重大变化 |
D.向西方学习的层次发生根本变化 |
12.
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对领事裁判权理解正确的是:
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 |
B.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 |
C.实现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 |
D.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
13.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实现了访华,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星期”;2017年11月8日,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开始了对中国的国事访问,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写下浓重一笔。45年多以来,虽历经风雨,但中美关系仍稳步发展。这最能说明
A.大国外交总会受国际新问题的制约 |
B.价值观认同在外交事务中影响下降 |
C.中国的韬光养晦策略有利关系稳定 |
D.中美双方都在逐步适应对方新角色 |
14.
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提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A.屡遭战争重创 | B.社会制度相同 |
C.发展水平相似 | D.历史上关系紧密 |
15.
1939年1月,在一场以“如果德苏之间开战,你希望哪一方获胜”为题作的调查中,被问的美国民众之中,有83%希望苏联获胜,支持德国者只有17%。下列关于出现这样一个结果的原因的说法,不准确的应该是
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感染美国人民
②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与世界局势的日益紧张
③罗斯福新政需要开拓苏联市场推动经济复苏
④美德两国在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上差别巨大
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感染美国人民
②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与世界局势的日益紧张
③罗斯福新政需要开拓苏联市场推动经济复苏
④美德两国在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上差别巨大
A.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16.
据国家统计局数字,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于国际经济贡献率达到了30%以上,居世界首位。对于中国来讲,这主要能够说明
A.中国对于世界经济贡献巨大 |
B.四十年经济体制改革成就巨大 |
C.中国已经日益融入世界经济 |
D.这有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
17.
宋初“衣服递有等级,不敢略相陵躐,从《清明上河图》看,上层人物多穿齐整的袍衫,长可掩足;平民大众则捋袖敞襟,系带裹腿,以便活动。但在南宋,已是“衣服之章,上下混淆”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统治阶级的日益腐朽 B. 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C. 社会风尚的开明开放 D. 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
A. 统治阶级的日益腐朽 B. 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C. 社会风尚的开明开放 D. 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
18.
1939年1月,国民党五中全会认为:“供应军费收买物资,使用多量法币,则筹码之流通,自无不足之虑。”于是正式批准大量增发法币,用日益贬值的法币去“供应军费”和“收买物资”。这反映了国民党
A. 筹备大量军费用于积极抗战
B. 为全面抗战进行经济统制
C. 为增强力量损害人民的利益
D. 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A. 筹备大量军费用于积极抗战
B. 为全面抗战进行经济统制
C. 为增强力量损害人民的利益
D. 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19.
史载,笃信法家思想,有着焚书坑儒恶名的秦始皇,因为孔子的第九代孙孔鲋“博通六艺”,而将其拜为少傅;轻慢儒生,以黄老之术治国,有着“尿溺儒冠”黑历史的汉高祖刘邦不但祭孔,还封孔子九世孙孔滕为“奉嗣君”。这两则故事主要说明了
A.法家与道家思想有明显的缺陷 |
B.儒学具有普世价值该有的特性 |
C.孔子思想可以成为政教指导原则 |
D.秦始皇与汉高祖也需要凝聚人心 |
20.
16世纪初,瑞士伯尔尼的茨温利认为唯有《圣经》才对基督徒有约束力。苏黎世一些市民也藉此不遵守大斋期禁食的有关规定。苏黎世所在的康斯坦茨教区主教派人压制,州政府提出,《新约》并无明文规定,不过为维持秩序起见,应予遵守。关于这件事,你认为下列说法不准确的应是
A.加尔文宗改革思想宣传了人文主义 |
B.人文主义思想深刻影响了瑞士 |
C.州政府实际上否决了主教的管辖权 |
D.宗教改革运动有较深厚的群众基础 |
21.
1734年,随着德国第一所强调教学、研究自由的大学——哥廷根大学的建立,一股科学研究自由之风开始席卷莱茵河两岸,人们对科学的热情空前高涨。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启蒙思想的传播 |
B.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
C.国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 |
D.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
22.
有一本历史著作的推介语包括以下两句:
◆匈奴推动了欧洲民族大迁徙的雪崩效应,是“四大帝国文明带之解体与古代世界之终结的殡葬师”
◆首度将欧亚大陆上四个古代帝国——秦汉、贵霜、安息、罗马——贯串成一条文明带,作为古代世界的最终也是最高格局
据此判断,这本历史著作的基本指导史观应该是
◆匈奴推动了欧洲民族大迁徙的雪崩效应,是“四大帝国文明带之解体与古代世界之终结的殡葬师”
◆首度将欧亚大陆上四个古代帝国——秦汉、贵霜、安息、罗马——贯串成一条文明带,作为古代世界的最终也是最高格局
据此判断,这本历史著作的基本指导史观应该是
A.全球史观 |
B.文明史观 |
C.近代化史观 |
D.社会史观 |
23.
《后汉书·西域传》有一段这样写道:“大秦国一名犁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人俗力田作,多种树蚕桑。……其王无有常人,皆简立贤者。国中灾异及风雨不时,辄废而更立,受放者甘黜不怨。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对这段话解读最可能有误的是
A.比较正确反映了罗马帝国的地理位置 |
B.比较正确描绘了帝国居民的生活方式 |
C.基本反映了两大帝国的政治差异 |
D.基本利用中国思想解读罗马政治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