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程朱一派专在士阶层中求发展,终于成为新儒家的正统。直到王阳明出现后,陆王才真正能和程朱分庭抗礼。王阳明的“致良知”教以“简易直接”为特色,是和朱子“格物致知”的理论长期奋斗而获得的。他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因而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王阳明以来有“满街都是圣人”之说,新儒家伦理因阳明学的出现而走完了它的社会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比较王阳明学说与程朱学说的不同点,根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的政治思想,根据材料三,归纳17、18世纪西方思想发展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东西方思想发展的共同原因,并分别概述这两种思想在历史进程中的影响。
材料一 程朱一派专在士阶层中求发展,终于成为新儒家的正统。直到王阳明出现后,陆王才真正能和程朱分庭抗礼。王阳明的“致良知”教以“简易直接”为特色,是和朱子“格物致知”的理论长期奋斗而获得的。他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因而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王阳明以来有“满街都是圣人”之说,新儒家伦理因阳明学的出现而走完了它的社会化历程。
——摘编自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有人者(君主)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欧洲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思想家 | 主要思想 |
伏尔泰(1694—1778年) | 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
孟德斯鸠(1689—1755) |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提出三权分立原则 |
卢梭(1712—1778年) | 反对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 |
(1)根据材料一,比较王阳明学说与程朱学说的不同点,根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的政治思想,根据材料三,归纳17、18世纪西方思想发展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东西方思想发展的共同原因,并分别概述这两种思想在历史进程中的影响。
2.论述题- (共1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撰《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的部分人物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力量是多元的。从上表中任选三位或三位以上杰出人物,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撰《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的部分人物
序号 | 人物 | 备注 |
2 | 牛顿 | 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 |
4 | 孔子(前551~前479) | 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 |
6 | 蔡伦(?~121) | 中国造纸术的重大改进者。8世纪传入阿拉伯,12世纪传入欧洲。 |
9 | 哥伦布 | 发现美洲新大陆。 |
10 | 爱因斯坦 |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
11 | 马克思 | 和恩格斯一起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
18 | 秦始皇(前259~前210) | 开创了中国政治和文化统一的格式。 |
20 | *** | 领导共产党夺取政权并在以后的27年中,对这个大国进行相当规模的改造。 |
23 | 马丁·路德 | 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 |
24 | 哥白尼 | 发表《天体运行论》,推翻地心说,建立日心说。 |
25 | 瓦特 | 蒸汽机的重大改进者。 |
27 | 乔治·华盛顿 | 领导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担任美国首届总统。 |
38 | 爱迪生 | 有数量巨大的一千多种发明。 |
73 | 卢梭 | 提出“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学说。 |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力量是多元的。从上表中任选三位或三位以上杰出人物,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3.单选题- (共27题)
3.
伯利克里说:“我们的政治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这里的人民是指
A.雅典成年男性公民 |
B.雅典成年男女公 |
C.外邦人和雅典人 |
D.雅典全体居民 |
4.
有学者认为,西西里远征失败以后,面对惨痛的失败,雅典的部分演说家不是总结教训反省自身的原因,而是转而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好像他们自己没有表决赞成似的,其出尔反尔的手法几近无赖。由此可知,这些演说家的活动
A.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其自身的堕落 |
B.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公民的非理性心态 |
C.造成公民与演说家间的恶性互动 |
D.导致城邦理性精神和公民意识的消失 |
5.
小说《红楼梦)中,王熙凤说:“那时我爷爷专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对此描写判断合理的是
A.《红楼梦》是一部浪漫主义文学 |
B.政府严格控制当时的朝贡贸易 |
C.虚构的小说情节不具备史料价值 |
D.海禁政策难以在地方有效实施 |
6.
《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诸子“百家争鸣” |
B.始皇帝焚书坑儒 |
C.汉武帝独尊儒术 |
D.司马迁撰《史记》 |
7.
《科学的旅程》认为,“在科学上,没有一个理论能够说得到了完全的‘证明’,当新事实或新的观察结果出现时它必定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和审视。正是科学这一不断自我纠错的特性,使它成为人类理解自然机制最为严谨也最为有效的手段。”下列史实符合该论述的是
①从亚里士多德学说到自由落体定律
②从神创论到生物进化论
③从万有引力定律到电磁感应理论
④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
①从亚里士多德学说到自由落体定律
②从神创论到生物进化论
③从万有引力定律到电磁感应理论
④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8.
老子认为,法律制度以及国家机器的存在都是统治者的有为措施,而这些有为的措施又体现了统治者的雄心、私欲、智慧等,从而成为产生争战、贫富、盗贼等祸害缘由的因素,往往滋扰人民按自然之道来生活。这一思想
A.发展了儒家“仁政”的思想主张 |
B.体现其上下相安益国利民的理念 |
C.渗透了“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 |
D.反映整个旧贵族阶层的政治诉求 |
9.
“人是独立自主的个体,作为行动者而存在,而且是不断产生行动策略的行动者,每个人都可凭自己的信仰和欲望决定其自以为是的是非善恶的准则。”据此推断,该思想家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
B.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
C.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 |
D.坚信“认识自己的无知就是最大的智慧” |
10.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论孔子》中写道:“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在伏尔泰和一大批思想家的推动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写入《法兰西共和国宪法》。这从本质上说明
A.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孔子思想一脉相承 |
B.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根本性影响 |
C.法国大革命时期中法之间文化交流频繁 |
D.启蒙思想家借用孔子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
11.
自1世纪以来,由于弗兰西斯•培根和牛顿等人的著作,科学突飞猛进,每日都揭示新的宇宙法则。有人认为自然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发展,会产生一个完美的世界,因此人类的政治干预和宗教干预应该越少越好。这表明科学发展
A.推动了思想变革 |
B.形成近代自然科学体系 |
C.促使代议制建立 |
D.摧毁了传统的宗教信仰 |
12.
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
A.政府通过制定契约产生 |
B.政府行使权力受人民监督 |
C.利用法律解决腐败问题 |
D.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 |
15.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一词的最初含义就是指那些精通希腊艺术和拉丁文法的学者他们对古希腊、古罗马古典学术的研究,主张“回到本源”,在虔诚的基督徒中引起了一种重新考据、诠释基督教的原始文献的热潮。由此可见,文艺复兴
A.利于推动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
B.以重建基督教信仰为初衷 |
C.恢复了古希腊罗马经典文化 |
D.对教会持一种包容的态度 |
16.
“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培根的上述言论意在说明四大发明
A.揭开世界近代史序幕 |
B.促进世界近代化进程 |
C.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 |
D.遏制殖民扩张的开展 |
17.
吴承恩塑造了猪八戒这样一个角色:拥有女人、过得去的财富以及可以充分享用的食物是重要的,他也愿意以辛苦的劳作来获得这些;在取经路上一旦发生问题,他总是急于建议“把白马卖了,给师父买一口棺木”。在当时,这一角色
A.体现了对黑暗现实的反抗精神 |
B.揭示专制王朝走向败落的命运 |
C.符合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 |
D.引发人们美好联想的艺术状态 |
18.
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其间包含着殉身无悔的执着和坚韧、追求理想的政治和社会的人生态度。该作品是
A.《诗经》 |
B.《老子》 |
C.《庄子》 |
D.《离骚》 |
19.
他的文笔驰骋万里,天上人间任意挥洒。他更以香草美人自喻,暗寄自身品格的高洁。在谈到理想时,他更是喊出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经典名言。“他”是
A.孔子 |
B.司马相如 |
C.屈原 |
D.杜甫 |
21.
宋元时期,诗和散文等正统文学形式逐步走向衰弱,而词、曲等通俗文学异军突起,成为文坛主流,表现出一种变雅为俗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统治政策的调整 |
B.社会形态的更替 |
C.城市经济的发展 |
D.主流思想的演变 |
22.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桂员外穷途忏悔》,讲的是桂员外在名利双收之后忘记了曾经帮助自己的亲戚朋友,冷遇了自己曾经的恩人,以致最终使自己化作一只犬的故事。该故事
A.摆脱了儒家正统观念的影响 |
B.完全脱离了明代社会现实生活 |
C.承续了传统现实主义文学风格 |
D.反映了文学作品的教化功能 |
23.
“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整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的理论。”这一发现的理论意义在于
A.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 |
B.奠定了研制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
C.深化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
D.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
24.
“从达尔文先生的理论当中,我们只能得出两种结论:要么是人类缺少一个不朽的灵魂,或者相反,每个动物、每种植物都有个不朽的灵魂。如果是这么回事,我想,今天晚上我们回家以后,就谁也别打算能吃下一份烤牛肉了!”威尔伯福斯的演讲表明他
A.认为每一种动物都有灵魂 |
B.赞成达尔文的进化论 |
C.认为人类缺少不朽的灵魂 |
D.反对达尔文的进化论 |
25.
有学者认为,就像蒸汽火车和轮船使人们更容易在国内和世界各地走动一样,互联网也使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容易交流。这一观点意在强调现代信息技术
A.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 |
B.发挥了蒸汽火车和轮船的作用 |
C.决定了人类出行及交流的方式 |
D.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和发展 |
26.
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说:“绝对空间就其自身特性与一切外在事物无关,处处均匀,永不移动。”对此观点进行修正的是
A.相对论力学 |
B.地质力学理论 |
C.量子论力学 |
D.光电效应理论 |
27.
19世纪《儒林外史》和《人间喜剧》分别在中国和法国刊印并开始流传。这两部名著都
A.折射了当时中法的社会百态 | B.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不满 |
C.迎合了当时政治发展的趋势 | D.反映了工业文明影响下的诉求 |
28.
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最初只是民间小调,后经戏曲名家魏良辅吸收其他声腔优点,又借鉴了北区的演唱方法,创造出了转喉押调、字正腔圆的新曲。材料表明戏曲的发展
A.在交流中实现了创新 |
B.适应了不同阶层要求 |
C.需知名人物发扬光大 |
D.离不开地域间的融合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