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统一南方后,于公元971年在广州设置市舶司。这是沿袭唐制设置的第一个市舶司。以后又在杭州、明州置市舶司,与广州市舶司合称“三司”。《元丰市舶法》的颁布更加有利于海外贸易的发展,中外商人往来频繁,商品交易量大增,市舶收入也随之増加。
——摘编自霍贺《浅析宋代的对外贸易》
材料二 宋代民间刻书可分为自家刻、家塾刻、坊刻和寺院刻等,自家刻主要由文人、士大夫自己集资刻书,家塾刻是由文人自己办的私塾出资刻的书,虽数量较少,却讲求质量,反映此时刻书风气之盛……坊刻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刻书商生产的书,主要是民间流行和需要的读物,种类庞杂,数量相当大。
——卢嘉锡《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2)上述材料反映了宋代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简要概括这一现象出现的科技条件。
(3)据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主要表现。应怎样理解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材料一 宋统一南方后,于公元971年在广州设置市舶司。这是沿袭唐制设置的第一个市舶司。以后又在杭州、明州置市舶司,与广州市舶司合称“三司”。《元丰市舶法》的颁布更加有利于海外贸易的发展,中外商人往来频繁,商品交易量大增,市舶收入也随之増加。
——摘编自霍贺《浅析宋代的对外贸易》
材料二 宋代民间刻书可分为自家刻、家塾刻、坊刻和寺院刻等,自家刻主要由文人、士大夫自己集资刻书,家塾刻是由文人自己办的私塾出资刻的书,虽数量较少,却讲求质量,反映此时刻书风气之盛……坊刻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刻书商生产的书,主要是民间流行和需要的读物,种类庞杂,数量相当大。
——卢嘉锡《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2)上述材料反映了宋代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简要概括这一现象出现的科技条件。
(3)据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主要表现。应怎样理解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2.单选题- (共14题)
3.
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
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
D.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
6.
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之一。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的“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妾有绣腰襦,威(wei)夔(rui)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等能够说明当时
A.妇女社会地位低下 |
B.官吏生活比较腐败 |
C.家庭手工业占手工业主导地位 |
D.丝织业比较发达 |
7.
唐代元稹《估客乐》诗云:“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客心本明黠,闻语已心惊。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归来始安坐,富与王者勍(强)。”下列对该诗的解读,不合理的是
A.“长安城”有常设的商业区 |
B.商人交结长安权贵 |
C.“估客”是财力雄厚的大商人 |
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
9.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提出“从经济方面来说,宋朝面临着中国有史以来最明显的进步”。下列属于其“进步”表现的是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
B.出现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 |
C.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D.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10.
汉高祖令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并加收繁重的商业税,极力降低商人社会地位,而宋代则出现了富商大贾在科举发榜时“榜下捉婿”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
A. 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 深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C. 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D. 反映社会阶级结构的调整
A. 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 深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C. 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D. 反映社会阶级结构的调整
14.
李白在《古风》中赞叹道:“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这个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
A.建立了皇帝制度 |
B.统一六国 |
C.实行三公九卿制 |
D.修筑了万里长城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