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学作品往往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读下表:

提取表中两个时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对城市经济状况与文学发展状况的关系加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材料 文学作品往往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读下表:

提取表中两个时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对城市经济状况与文学发展状况的关系加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材料分析题- (共1题)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南北朝时,官僚机构庞杂滥乱,选拔官吏一直遵循九品中正制,“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汉魏以来的中央机构如“尚书省”“中书省”“侍中”等权要部门,像接力棒一样更替,对皇权形成极大威胁。当时丞相权力重大,许多篡位的权臣都是丞相。隋文帝即位后,在魏晋基础上改革中央管理机构,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并省了许多州县,确立了州、县两级制。废除地方长官自辟僚佐的制度,把地方长官的任免权全部收归中央,由吏部统一掌管;同时实行流官代土酋的办法,规定地方官吏不得用本郡人,并且“三年一代”。改革官吏选拔制度,彻底废除九品中正制,创立了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完善了考科制度,根据“德行功能”进行考核。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吏治改革的意义。
材料 南北朝时,官僚机构庞杂滥乱,选拔官吏一直遵循九品中正制,“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汉魏以来的中央机构如“尚书省”“中书省”“侍中”等权要部门,像接力棒一样更替,对皇权形成极大威胁。当时丞相权力重大,许多篡位的权臣都是丞相。隋文帝即位后,在魏晋基础上改革中央管理机构,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并省了许多州县,确立了州、县两级制。废除地方长官自辟僚佐的制度,把地方长官的任免权全部收归中央,由吏部统一掌管;同时实行流官代土酋的办法,规定地方官吏不得用本郡人,并且“三年一代”。改革官吏选拔制度,彻底废除九品中正制,创立了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完善了考科制度,根据“德行功能”进行考核。
——摘编自赵云旗《隋代的吏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代吏制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吏治改革的意义。
3.单选题- (共14题)
4.
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发展。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B.工商业市镇兴起 |
C.经济作物种植区域化、规模化 |
D.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
5.
《汉书·食货志》载:“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分封制没有遭到破坏 |
B.周朝礼制没有遭到破坏 |
C.承认了土地私有 |
D.井田制遭到破坏 |
6.
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中实际包含着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致命因素”,这是因为自然经济
A.完全排斥商品市场的存在 |
B.自给自足的特性不利于商品交换 |
C.导致出现大量自由劳动力 |
D.自身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经济形态 |
7.
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明代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该材料主要表明从宋代到明代的农业生产中
A.人地矛盾的显现 |
B.精耕细作的传承 |
C.稻麦种植的减少 |
D.技术交流的增加 |
8.
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
9.
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③ |
11.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
12.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
13.
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 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 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
14.
文学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反映了人们渴望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而《西游记》则塑造了敢于反抗斗争的孙悟空形象。两者都
A.表明等级观念受到极大冲击 |
B.反映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
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
D.描写了古代官场的腐朽与黑暗 |
15.
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周、秦、唐、元)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 | “微子受封”、“妇功”、“市井”、“司南” |
② | 政事堂、越窑、夜市、“士大夫画” |
③ | “腹里”、木活字、北曲、“赵体” |
④ | 象郡、“直道”、灵渠、小篆 |
A.①②④③ |
B.①④②③ |
C.③②①④ |
D.④②①③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