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681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4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眼中的中国形象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
形象一:漫画中的晚清中国

(1)结合历史背景,图1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局势?图2做出“中国觉醒”判断的依据可能是什么?
形象二:新闻报道中的近代中国《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抗日战争(节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形象三:民意调查中的现代中国
美国盖洛普公司是全球最知名的民意调查机构,该机构民调统计结果为:
1961年,32%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世界和平的首要威胁,认为中国人的特征为无知、好战、狡猾、奸诈。1972年,美国人认为中国人民的主要特征逐渐转变为勤奋、聪慧、上进、诚实且带有艺术性。80年代,美国人对中国态度变得更加积极,1987年对中国持肯定赞赏评价的民众占65%。
(3)结合时代背景,对20世纪60、70、80年代美国的民调结果分别进行阐释。
2.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自强不息,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至2015年,我国进行了“丹东一号”的水下考古调查。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括号里选出一个适当的判断,并找出相应的证据。
2013年,丹东在开发新港的清淤中发现水下有异常磁力显示,预测可能存在沉船。
2014年,考古人员发现了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初步探明,此船为1894年甲午战争中(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的沉没战舰,暂命名为“丹东一号”。
判断证据:
2015年,经过考察出水文物和各领域专家的质询、讨论后,确认“丹东一号”沉船应为。(经远舰、致远舰、超勇舰、扬威舰、靖远舰)
判断证据一:
判断证据二:
判断证据三:
材料二
《民报》
虎门销烟
武昌起义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邓世昌
回民支队
国共北平和谈
淞沪会战
解放军占领南京
远征军赴缅作战
孙中山
三大战役
 
(2)阅读上表,从“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的选择应与主题保持逻辑上的一致性。示例用过的主题不能再用。
示例:主题:晚清抗击外来侵略关键词:虎门销烟、邓世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补充: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3.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素养一:时空观念,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1)某班级制作历史墙报,题目是“现代中国外交风云”。请按时间顺序挑选出符合主题的图片资料,并说明你选与不选的理由。
素养二:历史价值观,指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
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日)扶桑版《新历史教科书》
1937年7月7日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日本军突然地攻击的中国军。这样,所谓“七七”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不宣而战的战争——就开始了。”
——(日)井上清《日本的历史》
(2)比较以上两段材料的不同之处,并指出不同的原因。
素养三:历史解释,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断。
(3)这幅漫画形象地描绘了欧洲的百年历程。结合所学,请你续写对漫画的理解,并为此作品起个适当的题目。

第一部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分成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阵营进行混战,遍地战火,欧洲经济受到重创。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题目:

2.单选题(共49题)

4.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
1839年(道光十九年),英国驻广州商务监督给首相发出密件,建议向清廷发出通牒,要求割让一个岛屿给英王陛下。通过鸦片战争英国实现了这一目的。这个“岛屿”是
A.台湾
B.澎湖列岛
C.香港岛
D.澳门岛
6.
下图这对位于西城区文津街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大门两侧的石狮,是1929年北平图书馆建馆时移置于此的圆明园残余石刻。1860年劫掠圆明园的主要侵略者是
A.英法联军
B.俄国军队
C.美国军队
D.八国联军
7.
下面的资料出自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该条约是
A.《天津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一道路的起点是
A.中共“一大”召开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C.南昌起义的爆发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9.
白崇禧曾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我军以劣势之陆军装备……打破日军阀三个月征服中国之迷梦”。他所指的应是
A.淞沪会战
B.武汉会战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
10.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包括
①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②壮大了世界和平和民主力量
③鼓舞了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
④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
12.
爱国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去年”是指
A.1842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13.
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的资产阶级政党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中国同盟会
14.
下图是近代的一幅宣传画。底部小字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印”。它可以用于研究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5.
“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再占北大营……”对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①发生时间是1931年9月18日
②导致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
③日本的侵华野心基本得到满足
④中国的局部抗战由此开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的重要历史意义是
A.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方向
B.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
D.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7.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经过重庆谈判签署了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双十协定》
C.《国内和平协定》
D.《共同纲领》
18.
1949年2月7日,***第一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成为封面人物(下图)。这与刚刚结束的哪一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A.八七会议召开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C.平津战役取得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
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是
A.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B.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C.凡有仿造外国火车、轮船、器皿者,给予专利鼓励
D.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20.
有人在描述某历史事件时说:“前期青年学生是先锋,后期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描述的是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国民革命
D.土地革命
21.
某校同学筹备组织“重走长征路”的假期游学活动。结合下图,他们要走的线路应是
A.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
B.上海→遵义→西安→吴起镇
C.瑞金→武汉→西安→吴起镇
D.井冈山→瑞金→武汉→会宁
22.
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是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战役
D.远征军入缅作战
23.
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都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这反映了其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获取战争赔款
B.打开中国市场
C.扩大资本输出
D.建立军事基地
24.
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严重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的条款是
A.协定关税
B.割香港岛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领事裁判权
25.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共同点是
A.主张发展资本主义B.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C.主张平均分配土地D.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26.
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Legation Street(使馆大街),台基厂街改名为Rue Marco Polo(马可•波罗路),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街等。这一现象出现于哪一事件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7.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雄壮的誓言出自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它的发表标志着
A.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出现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马克思主义诞生
28.
马克思评价巴黎公社:“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及其国家的斗争,因巴黎的斗争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里的“新的阶段”是指
A.暴力斗争阶段
B.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C.合法斗争阶段
D.夺取并建立政权阶段
29.
为了纪念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了文物展。以下展品所反映事件的时间顺序是

①“阿芙乐尔”号巡洋舰132号舷窗
②民国十四年孙中山缅怀列宁的哀悼词
③1917年6月涅瓦大街游行
④让苏联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友谊长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30.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出现过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标志着这一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A.二月革命的发生
B.《四月提纲》的提出
C.七月事件的发生
D.彼得格勒起义胜利
31.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同民主党派实行的方针是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C.“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D.“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2.
有观点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
这两个“天安门”分别指
①五四运动爆发
②北平和平解放
③举行开国大典
④召开一届人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3.
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A.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D.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34.
1997年6月,赵朴初在《自度曲》中写道:“紫荆花长伴五星旗,教重洋翘首观吾土。”
他赞美的是
A.开国大典
B.“九二共识”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
35.
明确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国家领导人是
A.***
B.周恩来
C.邓小平
D.叶剑英
36.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最重要的表现是
A.会议代表具有广泛性
B.讨论了新中国成立问题
C.通过了《共同纲领》
D.规定了国家的基本政策
37.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A.巴黎和会
B.雅尔塔会议
C.万隆会议
D.日内瓦会议
38.
1971年新闻照片《乔的笑》(下图)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照片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是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C.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
D.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3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展多边外交的中心舞台是
A.联合国
B.东南亚国家联盟
C.欧洲联盟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40.
由新中国提出,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基本准则的是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反对霸权维护世界和平
D.“求同存异”的方针
41.
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建立
C.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D.南斯拉夫联邦的解体
42.
“冷战”开始后,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焦点的国家是
A.德国
B.朝鲜
C.越南
D.波兰
43.
有学者指出:“冷战”中的两个超级大国角逐对抗,时而剑拔弩张,时而握手妥协。下列能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古巴导弹危机
B.越南战争
C.欧共体建立
D.科索沃战争
44.
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开始于
A.政治领域
B.经济领域
C.文化领域
D.军事领域
45.
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兴起。这表明
A.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已经彻底崩溃
B.广大亚非拉国家政治影响力壮大
C.西方国家放弃对殖民地区的控制
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平起平坐
46.
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包括
①帮助西欧恢复战后经济
②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③推动欧洲走向经济合作
④奠定战后国际关系格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7.
某班同学以“图说战后世界格局”为题做了一张学习小报,其中一个栏目包括以下两幅漫画。他拟出了四个栏目标题,最确切的是

一个破碎的锤子和镰刀   山姆大叔的“单边情绪”
A.美苏争霸,美国占优势地位
B.苏联解体,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
C.一超多强,多极化格局形成
D.多国动荡,美国频繁插手他国事务
48.
下列重大国际关系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美国“9·11”事件
②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
49.
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走向破裂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利益的冲突
B.社会制度的不同
C.意识形态的对立
D.处置德国的分歧
50.
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下列因素对这一趋势有重要影响的是
①美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
②中国的崛起和不断强大
③欧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④俄罗斯逐渐走出了低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1.
1986年,时任日本首相的中曾根康弘表示:“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90年代以来,日本一直在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这些现象说明
A.美苏两极格局已经瓦解
B.日本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
C.日本力图成为经济大国
D.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52.
20世纪50年代,欧洲的联合开始于
A.经济领域
B.政治领域
C.文化领域
D.军事领域

3.选择题(共1题)

53.下列变化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又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49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