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州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706702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3/14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材料二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19世纪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类别编成《西学书目录》,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幼弱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翻译的内容和作用。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2.单选题(共14题)

2.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与低级法院之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于规定期间应受俸金,该项俸金于任期内不得减少。”作出这种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确保司法独立
B.提高法官的专业水平
C.提高法官的地位
D.提高法官执法的公正性
3.
18世纪80年代,美国联邦派和反联邦派之间的妥协,帮助美国走出了濒临分裂和崩溃的困境;1803年,共和党人与联邦党人之间的妥协,化解了宪政危机,确立了美国司法制度中最具经典意义的司法审查原则。这说明美国宪政史上
A.妥协促进了共和政体的确立
B.妥协是化解冲突的有效途径
C.分权制衡原则是妥协的产物
D.党派之争催生司法审查制度
4.
***在一篇文章中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阎,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钾,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
A.中国革命目标与民众需求相一致
B.国民党在农村调整扶助农工政策
C.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
D.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5.
1875年3月,李鸿章在处理马嘉理案时提到,马嘉理未经中国地方官同意,擅自带领武装探路队深入中国内地,“不独有违条约,亦显悖万国公法……中国自主之国,岂容他国无故调兵入境?”这说明
A.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B.李鸿章具有国家主权意识
C.清政府对外自主意识增强
D.李鸿章否认领事裁判权
6.
下表为1843年与1858年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货物
单位
1843年税率%
1858年税率%
棉花

6.54
5.72
印花

14.25
4.98
袈裟布

10.68
4.98
棉纱

6.94
4.86
 
A. 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激增
B. 中国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C. 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D. 中国降低进口洋货税率
7.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应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8.
1938年9月,中国在国联会议上强烈要求全面制裁日本。因为欧洲剑拔弩张的形势,各大国的外交部长多数不在日内瓦。国联作出了成立以来最强硬的决议,指称日本违反国际协定,各国可以力所能及地个别援助中国。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此时中国国内正值武汉保卫战
B.欧洲大国忙于处理苏台德问题
C.中国的抗日获得一定国际同情
D.反法西斯力量已有初步的联合
9.
1974年2月,***同志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再次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三个世界”战略提出的背景是
A.反霸统一战线形成
B.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中国开始改变意识形态外交
10.
下图为1950年2月中国出版的《世界新闻年鉴》摘录,据此可推测当时
A.亚洲是美苏冷战的中心所在
B.亚洲局势已然处于战争边缘
C.杜鲁门主义扩展到亚洲
D.两大集团对峙已经形成
11.
美国历史学家大卫•波特评价美国的工业革命时说:欧洲激进思想倾向于要求剥夺有产者的马车和他们漂亮的衣服。相反,美国的激进思想则主张赋予普通人大批量生产的复制品,这些复制品和原件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上述评论的实质是
A.美国国内市场比欧洲国内市场更加广阔
B.欧洲工人运动给工业革命带来负影响
C.美国采取了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
D.美国工业革命强调标准化生产的社会性
12.
14、15世纪欧洲的某一文学家呼喊“请你们畅饮,请你们到知识的泉源那里去……请你们畅饮知识,畅饮真理,畅饮爱情。”其中蕴含了
A.因信称义B.天赋人权
C.人文主义D.理性主义
13.
1917年3月,严复撰文指出:“若察欧洲战势,德人乃处强弩之末。潜艇虽烈,不足制英人死命,敢料德、奥之即败。本月二日美总统威尔逊亲临国会,与德已宣战矣。而吾国走到第二步(指与德断交)之后,忽然中止,颇闻国会中党派尚有借此时机,作种种顾党人不顾国之计划。”这反映出严复
A.看清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B.主张中国应尽快加入协约国集团
C.建议政府要继续严守“中立”
D.认为中国应先整顿内政而后参战
14.
“拱券”是人类建筑艺术史上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利用材料间的侧压力而建成跨越空间的承重结构。下列建筑运用了拱券技术的有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5.
1929年,斯大林认为苏联“小农经济的大部分不仅不能实现逐年扩大再生产,相反地,连简单再生产也是很少有可能实现的”。该观点
A.客观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状况
B.为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提供依据
C.是对新经济政策的继承和发展
D.准确揭示了农业长期落后的根源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9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