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段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667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1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回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管子治国》

材料二 宋朝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与这一时期商贸政策的多元化是密切相关的。伦理范畴内的“贱商”观念虽仍然存在,但经济领域的“重商”也不得不行,故这一时期的商人即使身穿布衣,在大多数时间内仍能积极经营。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三 在明清时,……封建官府的政治垄断性,也影响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封建官府推行各种商业经济制度,并强迫商人遵循。他们为了垄断食盐、茶叶等专卖商品的市场交易,经常发布各种行政命令,强制推行专卖制度,禁止民间商人的自由经商活动;为了控制垄断市场,他们建立牙行制度,强迫规定民间商人的交易活动必须通过牙行这一中介进行;为了征收关税,稽查商货建立了榷关,强制规定商品的贩运路线。封建官府的政治垄断性严重损害了商人的利益,打击了他们的商业积极性。

——赵广举《浅论明清重农抑商政策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管子对农商关系的基本认识及其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朝时期“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繁荣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归纳明清时期政府“政治垄断性”的具体表现。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他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下面是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情况表。
年份
1870年
1900年
企业总数
808
669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材料三: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

——摘编自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突出变化,分析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形成这一特点的具体原因。

2.单选题(共26题)

3.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
A.农业产值所占比重的变化
B.城镇人口所占比重的变化
C.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
D.公有经济所占比重的变化
4.
有学者总结了汉初的经济政策,如下表所示。这些政策
时期
经济政策
汉文帝
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
“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
汉景帝
复收田租(“十五税一”)之半,即三十税一
 
A.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确立
B.有利于自耕农经济发展
C.促进了盐铁官营的实施
D.协调了农工商业的关系
5.
《战国策》记载:“夫存韩安魏而利天下,此亦王之大时已。通韩之上党于共、莫,使道已通,因而关之,出入者赋之……共有其赋,足以富国。”这体现了当时
A.商业税收是国家的主要财政来源
B.关税收入对于诸侯国的重要性
C.交通便利使韩魏间商业活动频繁
D.长途贩运促使了商业获利丰厚
6.
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
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C.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
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7.
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引泉水灌溉,形如阶梯,被称为山田,也叫梯田。这种做法
A.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
B.加剧了土地兼并
C.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需要
D.刺激了人口南迁
8.
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
9.
西周统治者举行的“籍田礼”是西周时代最重要的政治活动之一。周天子以亲耕为表率,宣扬“民之大事在农”、“王室唯农是务”。“籍田礼”
A.是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
B.反映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理念
C.是统治集团重农意识的政治实践
D.体现出最高统治者对各诸侯国的重视
10.
据《唐语林·贤媛》载,唐玄宗时宫廷女官柳婕妤的妹妹,“性巧慧,因使工镂板为杂花象之,而为夹结(一种印花染色)……后渐出,遍于天下”。由此可知,唐代
A.棉纺织生产技术不断创新
B.手工业出现新的技术工艺
C.官营手工业实行技术垄断
D.外来纺织技术得到了应用
11.
(题文)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12.
1816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将棉花、羊毛、生铁等进口税率平均提高到7.5%至30%;到1828年,美国进口物品的平均关税水平接近50%。这给美国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A.促进了早期工业化
B.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C.海外商品市场扩大
D.使国家干预经济常态化
13.
以下是1870年至1900年间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简表。据此可知
A.西方列强已把世界瓜分完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技术进步助推世界贸易增长
D.垄断资产阶级推行扩张政策
14.
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A.城市化进展显著
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工业化开始启动
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15.
16世纪,葡萄牙人将经过广州转运到澳门的中国货物运回欧洲,如丝、绢、瓷器等,又由欧洲运来毛织品、玻璃制品等。由此可见
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商业革命促进贸易发展
C.工业革命的迅速推进
D.价格革命加速社会分化
16.
《贸易打造的世界》一书中说:“17、18世纪时,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材料旨在说明
A.英国的贸易政策取决于国家利益
B.工业革命瓦解了英国的贸易壁垒
C.英国始终固守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D.英国与印度之间的不平等贸易关系
17.
1933年中国手工业生产占净加值的百分比(注:净加值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
业别
百分比
业别
百分比
木材产品
95.1
衣服
83.2
金属产品
32.6
橡胶、皮件
73.6
电器用具
11.4
食品、饮料、烟叶
90.3
交通运转设备
91.8
纸张印刷
70.6
石器陶器
78.5
其他
92.6
化学品
37.4
全部工业
70.2
 

——《1912—1949年中国的工业生产》

依据上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当时政府不支持民族工业,致使近代化水平较低
B.当时中国工业以手工生产为主,近代化水平较低
C.当时中国重化工业的近代化程度普遍较低
D.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18.
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减轻茶税后,安徽一个普通农家从国际茶叶贸易中获得了丰厚的现金收入。但这个农家并没有趁机对家庭经济结构做全面调整,而是把经营的重心投向了就近的土地开发和粮食生产,以缓解口粮不足问题。这一个案例
A.丰富了“晚清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复杂性”的历史认识
B.印证了“世界市场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历史结论
C.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民已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历史现象
D.支撑了“国际市场利好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解释
19.
一个英国人曾记载:“远在1844年,我曾把这种土布的各种质地的样品,标明每一种的价格送回英国。和我通信的人都说,按照所标的价格,他们在曼彻斯特也做不出来。”这反映了当时
A.自然经济抵制使英国商品滞销
B.中国的棉纺织技术优于英国
C.机器生产优于传统的手工生产
D.中国土布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20.
1936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行业。之后按计划逐步在湖南、江西、四川、云南等地等办相关企业、这一举措
A.推动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B.有效遏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C.构建起完整的国家工业体系D.为持久抗战进行了战略布局
21.
如图是1913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出品的“新爱国”香烟的烟盒封面,烟盒下面文字为:“中国人,中国金钱,中国实业,中国利权,爱国诸君请吸香醇精美之爱国香烟”。从中可以推断出当时
A.南洋公司注重营销策略
B.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侵略
C.外国烟草在华销售锐减
D.民族工业发展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22.
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政府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规定:双方领土一律向对方开放,双方的商船有驶往对方国家所有开放口岸、地方和领水的自由,双方商品在对方国家行销,税收与当地商品同等待遇。国民政府签署这一条约旨在
A.实现经济上的互惠互利
B.使中国融入世界市场
C.获得美国对内战的支持
D.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
23.
《中华实业界》评价:“民国政府厉行保护奖励之策,公布商业注册条例、公司注册条例,凡公司、商店、工厂之注册者,均妥为保护,许各专利,一时工商界踊跃欢忭,咸谓振兴实业在此一举,不几年大公司、大工厂接踵而起。”这表明,民国2年工商业发展的主因是
A.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统治
B.列强一战期间放松了经济侵略
C.北洋政府实行的经济政策正确
D.工商界实业救国运动广泛推动
24.
1980年,中共中央的一份会议文件指出:“在生产队的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的,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这一论断
A.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所有制结构
B.有利于农业体制改革的进行
C.彻底地消除了“左”倾错误思想
D.活跃了城乡间农业商品市场
25.
1990年,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资产评估中心成立。第二年,国务院颁布了《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提出在发生资产拍卖、转让,企业的兼并、出售、股份经营,中外合资企业或中外合作项目,企业租赁等情形时必须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这表明我国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企业管理体制改革走向深入发展
C.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步伐加快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26.
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由粮店按规定标准定期供应粮油。城镇间人口迁移和农业人口进城都要办理“粮油关系”。2001年国家正式取消这一做法,其目的是
A.消除城乡区域差别
B.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D.开启农产品商品化
27.
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
发放时间
每人每月定量
出处
1954年7月开始
1.5斤
北京市档案馆票证展览中的文字介绍
为予以说明
1斤
《北京粮食工作》
1957年11月17日开始
1.5斤
《中国商业四十年》
1957年12月1日之前
1斤
北京市档案馆藏《北京市食油供应办法》文件
 
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
A.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
B.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
C.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
D.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
28.
1903年,上海一些新式学堂学生剪发辫,江浙许多城市青年加以效仿,他们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故得名“前刘海”。“前刘海”并没有剪掉发辫,官府仍视为大害,严令禁止。这表明当时江浙地区
A.道教的地位被否认
B.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潮流
C.官府反对政治革新
D.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