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第三中学高三开学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706439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众议院对国王的抗辩书称:“无论就尊严或权威而论,国内并没有最高的常设法院足以和本国会的法院分庭抗礼,本国会的法院得到陛下的圣裁,给其他法院颁布法律,但不接受来自其他法院的法律或法令。”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英国国王的)权力虽然很充分,却受到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其一,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其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其三,他必须按国家法律来管理行政,如果他违背法律,其谋臣及代办官员应负责任。

——爱尔默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议会对待王权有何明显不同?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何进步性或局限性?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宋初,朝廷对百官实行月俸制。自咸平年间(998-1003年)开始,官吏队伍日渐庞大,而且物价上涨,官俸未增,于是出现了“俸禄不继,士人家鲜不穷窘”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官吏或“不守名节’, “冒法受赃”,或“不耻贾贩,与民争利”,进而致使“吏有奸赃而不敢发,民有豪滑而不敢制,奸吏豪民得以侵暴”, “贫弱百姓理不得直,冤不得诉,徭役不均,刑罚不正,比屋受弊,无可奈何”。真宗时便在月俸之外恢复了前代的职田制度。范仲庵认为,职田是在国家财用匮乏、无力增加官俸的情况下实行的一项制度,其目的是为了养廉,以“督其善政”,不应度除,而应“不均者均之”, “未给者给之”,至于有些官吏虽有职田仍然“侵民”“枉法”,那不是职田制度本身的问题。
― 项怀诚主编《中国材政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宋代吏治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危害。
(2)根据材料,概括并简评范仲淹的主张.

2.论述题(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7年7月7日晚上,有人对正在京郊外卢沟桥上演习的日军进行炮击。……同年8月,在外国权益所集中的上海,有二位日本士兵被人射杀,中日国为此进入全面作战。日军以为如果攻陷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蒋介石就会投降,遂于12月占领南京(这时,由于日军占领,有许多民众死伤,即南京事件)。”

——摘编自2001年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

结合所学知识,批驳材料中的说法。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3.单选题(共8题)

4.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B.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C.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
D.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开端
5.
教育家蒋梦麟在自传中记述:“西安事变的消息广播全国之后,老百姓无不忧心如焚,妇女小孩甚至泣不成声。……蒋委员长已安全抵达洛阳,并已转飞南京的号外最先送到东安市场的吉祥戏园,观众之间马上掀起一片欢呼声,……大约半小时之后,北平严冬夜晚的静寂忽然被震耳的鞭炮声打破了。”这一记述主要反映出
A.民众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
B.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C.蒋介石统治地位比较巩固
D.张学良的兵谏不得人心
6.
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提出了新时期中国人民的任务是“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这一任务提出的理论依据来源于
A.《论联合政府》
B.《新民主主义论》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7.
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表现之一是。
A.探索出了一条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B.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C.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
D.提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8.
有外交家认为,它之所以具有强人的生命力,是因为它为各国如何处理相互间关系提供了五条“切实可行”的原则,它“反映了人类对美好世界的追求,同时也指出了建立美好世界的途径”。这里的“它”
A.使新中国外交完全摆脱意识形态的限制
B.彻底打破了美国孤立封锁中国的局面
C.扩大了中国与非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联系
D.是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根本原因
9.
二战后,导致德国和朝鲜半岛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美苏两个大国的插手干涉B.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
C.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D.彻底消灭法西斯势力的需要
10.
伏尔泰对某政治制度这样描述:“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伏尔泰描述的政治制度是
A.君主立宪制
B.民主共和制
C.君主专制制
D.直接民主制
11.
国学大师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他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
C.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4.选择题(共3题)

12.用手握住一个重5N的啤酒瓶,瓶口向上静止在手中,此时手对瓶有一个向{#blank#}1{#/blank#}(选填“上”或“下”)的静摩擦力,且手对瓶的压力为8N,则手对瓶的摩擦力f1={#blank#}2{#/blank#}N;当手对瓶的压力增大到10N时,手对瓶的摩擦力f2{#blank#}3{#/blank#}f1(选填“>”、“=”或“<”);当往瓶中倒入一定水时,瓶仍静止在手中,手对瓶的摩擦力f3{#blank#}4{#/blank#}f1(选填“>”、“=”或“<”).
13.用手握住一个重5N的啤酒瓶,瓶口向上静止在手中,此时手对瓶有一个向{#blank#}1{#/blank#}(选填“上”或“下”)的静摩擦力,且手对瓶的压力为8N,则手对瓶的摩擦力f1={#blank#}2{#/blank#}N;当手对瓶的压力增大到10N时,手对瓶的摩擦力f2{#blank#}3{#/blank#}f1(选填“>”、“=”或“<”);当往瓶中倒入一定水时,瓶仍静止在手中,手对瓶的摩擦力f3{#blank#}4{#/blank#}f1(选填“>”、“=”或“<”).
14.用手握住一个重5N的啤酒瓶,瓶口向上静止在手中,此时手对瓶有一个向{#blank#}1{#/blank#}(选填“上”或“下”)的静摩擦力,且手对瓶的压力为8N,则手对瓶的摩擦力f1={#blank#}2{#/blank#}N;当手对瓶的压力增大到10N时,手对瓶的摩擦力f2{#blank#}3{#/blank#}f1(选填“>”、“=”或“<”);当往瓶中倒入一定水时,瓶仍静止在手中,手对瓶的摩擦力f3{#blank#}4{#/blank#}f1(选填“>”、“=”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