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8、19世纪后期欧美四大国的历史文献。
材料一国会可以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的总统、副总统提出弹劾……
材料二“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内阁由总统任命,但是对议会负责……”
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材料四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请回答:
(1)上述四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以上材料反映出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分为哪两种基本类型?
(2)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材料二的政治文献分别对其本国社会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3)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方面分析,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两种政治体制对其本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以美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哪些基本特征?
材料一国会可以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的总统、副总统提出弹劾……
材料二“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内阁由总统任命,但是对议会负责……”
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材料四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请回答:
(1)上述四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以上材料反映出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分为哪两种基本类型?
(2)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材料二的政治文献分别对其本国社会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3)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方面分析,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两种政治体制对其本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以美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哪些基本特征?
2.
社会转型一般是指社会变迁,它包括社会结构的变动和体制的转变,是历史上一些国家发展面临的问题。能否顺应社会转型的潮流,抓住机遇,事关国运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转型中向“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所做出的努力。
(2)概述我国对外开放体系的形成及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转型中向“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所做出的努力。
(2)概述我国对外开放体系的形成及特点
2.单选题- (共15题)
3.
在1689年到1834年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英国国王利用其行政权,通过任命内阁、收买议员、安插亲信等手段,对国会和政府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操纵。这充分说明
A.光荣革命后英国王权一度出现反弹 |
B.国王违背宪法规定肆意扩张权力 |
C.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过程的渐进性 |
D.资本主义发展尚不足以制约王权 |
4.
下表是小张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能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
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
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
5.
“在同一个理由(保护使馆)下,中国被迫拆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海口(山海关)之间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据材料信息,与这一现象出现有关的是(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6.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曾经说过: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的原因是中国实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D.依法治国方略 |
7.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生产技术逐步提高。下列有关我国耕作方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火耕”到“耜耕”再到“铁犁牛耕”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
B.铁犁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
C.铁犁的出现成为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的条件 |
D.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
8.
自秦商鞅变法之后,重农抑商作为一项经济政策为历代统治者所沿用。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加以重视是正确的
②把农业与工商业对立起来,压制工商业,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③这一政策对经济发展始终起消极作用
④其结果必然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①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加以重视是正确的
②把农业与工商业对立起来,压制工商业,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③这一政策对经济发展始终起消极作用
④其结果必然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0.
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下列把人们从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的思想牢笼中解放出来,促使“人”与‘社会’双重觉醒的是
A.智者运动 |
B.文艺复兴运动 |
C.宗教改革运动 |
D.启蒙运动 |
17.
国学大师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他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
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 |
C.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
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