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638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4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不懈追求,推动20世纪的中国不断出现新的面貌,探索民族复兴之路。
新面貌一:中国第一部民主宪法诞生。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七条人民有请愿于议会之权。
第八条人民有陈诉于行政官署之权。
第九条人民有诉讼于法院受其审判之权。
第十二条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第十九条参议院之职权……议决一切法律案。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五十一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1)依据材料,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意义。
新面貌二: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从“九·一八”到日本投降期间,日军出国作战共伤、病、战死287.4万人,其中198.4万人是死在中国战场上的(相当于总数之69%)
——摘编自刘大年《抗日战争时代》
抗战期间,中国对日、意、德法西斯三国宣战,并宣布废止与三国的一切条约。同时还促使美英等国放弃治外法权。1942年10月10日,蒋介石宣布,美、英等国已“表示愿自动撤销在华治外法权及其他有关权益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2)列举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的主要会战名称。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回答,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新面貌三:站立起来的中国人开始了全面的民主建设。
中国曾出现过三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机遇(注:分别指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和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但都没有最终实现。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政治制度的建设,为民族复兴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2.单选题(共32题)

2.
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在下图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机构是
A.四百人议事会
B.元老院
C.参议院
D.公民大会
3.
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评述,正确的是
A.《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B.万民法是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人的法律
C.罗马法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D.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4.
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权利法案》的意义在于
A.在世界范围内首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了专制王权
C.推动英国的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D.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5.
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6.
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其战争目的的条款是
A.开放五处通商口岸B.割香港岛给英国
C.赔款2100万银元D.获得领事裁判权
7.
史学家杰里·本特利说:“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农民最具吸引力的是
A.平均分配土地
B.产品上交国库
C.奖励技术发明
D.开设新式学堂
8.
《马关条约》的条款中,最能反映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侵略要求的是
A.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B.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C.割台湾、澎湖列岛等给日本
D.中国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9.
19世纪末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B.人民大众与专制清政府的矛盾
C.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
D.中国农民和外国传教士的矛盾
10.
下列各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是
A.允许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内地传教
B.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允许外国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1.
遵义会议是中共党史上的伟大转折。从根本上说,这一伟大转折是指中共
A.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B.确立了以***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C.结束了“右”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
D.事实上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2.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表现在
A.认识到发动工人运动重要性
B.提出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建立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
D.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革命发展道路
13.
战争题材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重要的地位。下列战争电影所反映的史实,其先后顺序排列是
①《长征》
②《八月一日》
③《战略决战》
④《渡江战役》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④②①③
14.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的主张。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中共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不断滋长
C.中国共产党放弃了革命领导权
D.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
15.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一道路始于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南昌起义的爆发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6.
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 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 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 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 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17.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同民主党派实行的方针是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C.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D.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18.
“文化大革命”使我国政治生活陷入混乱局面。它留给后人最深刻的启示是
A.必须加强民主和法治建设
B.应当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
C.把阶级斗争放在工作首位
D.务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9.
在“一国两制”构想方针指导下,率先回归祖国的是
A.英国侵占的香港
B.英国侵占的澳门
C.葡萄牙侵占的澳门
D.美国插手的台湾
20.
20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关系的历史性突破是达成“九二共识”,其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是
A.实现海峡两岸“三通”
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台湾改变现有社会制度
D.台湾肃清“台独”势力
21.
国书是近代以来国家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新中国接受的第一号国书来自
A.法国
B.印度
C.越南
D.苏联
22.
下列有关新中国外交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一边倒”的政策打破了西方国家孤立新中国的企图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③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
④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万隆的亚非会议圆满成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3.
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日建交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
④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③④①②
24.
二战后,美国通过经济援助,扶植、控制西欧国家的措施是
A.经济互助委员会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25.
欧共体成立后发展迅速,影响不断扩大。下列与之有关的评述,正确的是
A.消除了西欧各国的矛盾
B.促进西欧经济繁荣政治稳定
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丧失
D.导致美苏两极格局迅速瓦解
26.
20世纪90年代,使两极格局最终瓦解的事件是
A.苏联解体
B.柏林墙拆除
C.东欧剧变
D.独联体成立
27.
“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和平与动荡并存。严重干扰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
①霸权主义横行
②南北差距加大
③地区冲突不断
④恐怖主义抬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8.
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走向破裂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利益的冲突
B.社会制度的不同
C.意识形态的对立
D.处置德国的分歧
29.
某国际组织规定,参加其会议的国家须具备如下条件“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该组织是
A.欧洲联盟
B.联合国
C.不结盟运动
D.东南亚联盟
30.
“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C.“北约”的成立D.“华约”的成立
31.
下面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
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
32.
20世纪60年代,在纽约,一群青年人一边砸商店的橱窗一边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里相拥而泣,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古巴哈瓦那等地天空中的每一个黑点每一丝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朝鲜战争
B.柏林墙事件
C.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
33.
下列各项反映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是
A.“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
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C.“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D.“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3.选择题(共5题)

34.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35.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36.某种电脑键盘清洁器有两个开关,开关S1只控制照明用的小灯泡L,开关S2只控制吸尘用的电动机M.在图中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37.某种电脑键盘清洁器有两个开关,开关S1只控制照明用的小灯泡L,开关S2只控制吸尘用的电动机M.在图中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38.
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如下资料,其研究课题应是
A.俄国十月革命影响探讨
B.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出现
C.巴黎公社的成立和措施
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32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