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建三明一中、三明二中2018年高三上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70627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27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1790年(美国)拥有8000人以上的大城市只有5个,其人口不到13万人。182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2%。到1870年城市数目增至663个,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5%。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9%和5.5%。……到1920年有5020万人居住在2722个城市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0.9%。

——摘自杨荣《工业革命对美国城市化的妨碍》

(1)依照材料一,概括促进美国城市化迅速进展的因素。这些因素是如何推动城市化进展的?
材料二 美国城市化的突出特征是大都市郊区化,城市呈网络状向外扩展,人口密度较低。这尽管给人们带来较大的生活空间,但这种“以汽车追房子”的美国城市化模式,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基础设施投入大量増加、公共交通组织成本上升、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费大福增加,工作、生活成本提高等。后来不得不进行城市改造和环境治理,为此付出了相当高的代价。

——《美国城市化模式不是中国城市化的样板》

材料三 (新华网北京7月27日电)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27日说,“7·21”特大自然灾害给我们的教训异常深刻,在灾害面前,我们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应急治理都暴露出许多问题。他说:“我们必须深刻反思,永久铭记那个教训,不断地加强和改进我们的工作,使我们的规划建设更科学、更符合自然规律,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更加以人为本,并确保如此的灾难不再重现。”
(2)依照材料二并结合“‘7·21’特大自然灾害”,思考当今中国城市化与美国城市化存在着哪些相似的问题?
(3)“‘7·21’特大自然灾害”和美国城市化的经验教训对我们今天的城市建设有何启发?
2.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1500年往常,人类差不多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截了当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不管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依旧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本题试题欠缺,请解析老师或审核老师处理,丁老师安排----拆解注)
(1)什么原因说“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3.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容闳1872~1881年任幼童出洋肄业局留美幼童副监督,他晚年在其自传中写道:“盖既受教育,那么予心中之理想既高,而道德之范围亦广,遂觉此身负荷极重,假设在毫无知识时代,转不之觉也……予意以为予之一身,既受此文明之教育,那么当使后予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予后来之事业,盖以此为标准,用心致志以为之。溯自1854年予毕业之时,以至1872年,那么此志愿之成熟时也。”……客闳的“西学”思想与他的“洋务”事业,在晚清的政治环境中能够说是相辅相成,而同时亦互相排斥

——摘编自梁伯华著《近代中国在世界的崛起——文化、外交与历史的新探究》

(1)依照材料一指出容闳是如何看待“西学”的?如何理解材料中划线部分的含义?
材料二  “万木草堂”是康有为的新学应用于学术教育制度上的一个尝试。从1889年康有为“决定先从教育培养人才入手”后,到1891年“万木草堂”学舍就正式在长兴里开设,形成与旧学书院完全不同的学风和教育模式。这一模式的特征通过作为学纲的“长兴学记”凝炼为“万木草堂”立学的宗旨。如“长兴学记”分科图表

——摘编自王先明《康有为与戊戌“新学”的形成》

(2)从“长兴学记”的立学和宗旨分科图表能够看出,西学在康有为的教育思想中占有怎么样的地位?试用分科图表中的内容举例说明。
材料三 陈独秀指出,西洋所谓法治国者,其最大的精神,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绝无尊卑贵贱之殊……共和国民之教育,其应发挥人权平等之精神,毫无疑义;而孔教的全然教义是三纲五常,它是别尊卑明贵贱的阶级制度,是不合于民国教育精神的,“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

——摘自戚谢美、邵祖德编《陈独秀教育论著选》

(3)结合材料三指出陈独秀有关教育的核心观点。

2.单选题(共21题)

4.
蔡元培在1916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
A.与现代化进程相悖
B.主要由阶级矛盾引起
C.是维新变法的继续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5.
某学校组织了一个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有关“南京大屠杀”真实再现的课题研究,在众多的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的新闻照片
C.侵华日撰写的回忆录
D.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6.
布尔什维克的政敌,立宪民主党领导人帕·米留可夫指出:十月革命是“俄国革命长期复杂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它不是对二月革命的否定.而是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主要是指:
A.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B.签订条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C.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和沙皇反动统治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苏维埃共同执政
7.
中国国家邮政局为纪念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于2007年7月1日发行了纪念邮票1套3枚。如图是其中的第一枚“欢庆”,邮票画面采纳国旗、香港区旗和紫荆花雕塑作为设计元素。你认为这枚邮票可用于研究的主题是
A.香港已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区B.内地与香港经贸联系日益紧密
C.“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D.借鉴香港问题的解决方法来解决台湾问题
8.
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国务院有关部委制定了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22个配套性文件或规章,四川、海南、重庆等省市出台了13个有关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了137个自治条例、510个单行条例、75个变通和补充规定。这体现了
A.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逐步实现
B.国家法律的社会主义原则
C.各级政府重视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建立
9.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在其《文明史纲》中对新中国的税收做了一些调查,根据1952年以来官方提供的有关税收的数字,可以注意到如下一些递增级数:
年份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税收
100
114
128
128
145
154
206
249
 
以下对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改造进行与完成,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②“一五”计划的有效实施,工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当家作主意识增强
④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对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0.
2007年元旦,随着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的加入,欧盟成员国扩大至27国。回首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这条道路虽铺满了荆棘,但却对欧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欧洲走向联合所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使欧洲国家完全摆脱了美国的操纵B.使西欧国家经济实力超过了美国
C.影响着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进展D.引发了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11.
美国前驻中国大使洛德说:“九一一之前,中国取代苏联,成为一个新的威胁。……中美关系其实没有看上去那么糟。九一一之后……中美开始在一些地区和国际事务上合作。但是……中美关系也没有看上去那么好。”以下对材料中中美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九一一事件成为中美关系变化的一个契机
②两极格局解体后,中国的国际战略地位上升
③九一一事件后,双方的外交政策更加务实
④两极格局解体后,中国是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
如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数量的变化示意图,该示意图说明
A.该组织成为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最重要支柱B.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世界经济体系化进展方向
C.发达国家在新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D.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话语权逐渐增强
13.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之后,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此,某中学开展了名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社会的变迁”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们能够通过以下哪些事实证明他们的观点
①艾克斯雨天穿着塑料雨衣  ②爱丽丝与鲁尼谈话不用面对面地进行
③梅西从法国乘坐火车去德国  ④摩尔根家族开始投资石油工业,获利丰厚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4.
作为(罗斯福)新政初期重要内容的《工业复兴法》及另外两项法案也在时隔两年后被最高法院裁定为违宪。被定为违宪的理由可能是该法令
A.未获议会通过B.增加了财政负担
C.有违自由原则D.加重了经济危机
15.
美国联邦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进行大量的投资。比如美国政府对进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175亿美元;对宇航工业的投资,从60年代末起每年投入50多亿美元。这说明战后美国经济较快增长的缘故之一是
A.采取工业国有化的形式B.采纳“新经济”增长模式
C.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D.发展核工业,保持军事强势
16.
观看1913—1937年苏联(俄国)工业生产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图表
 
1913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电力
15
10
7
4
3
2
煤炭
6
6
4
3
4
3

5
5
5
4
3
2
 
分析导致苏联表中数据变化的缘故有:
①充分调动了广大工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发挥了新经济政策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③利用了西方国家经济进展过程中提供的机遇  ④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
17.
乔万尼·阿瑞吉说:“以中国南方广东的行商和北方山西的晋商为例,就会发现这两部分商人几乎主宰了当时的世界贸易和商业活动,不但晋商在蒙古、俄罗斯和日本有很大的国际投资,而且广东行商还曾经投资于美国的铁路建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①明清时期我国商品经济有了新的发展
②明清时期我国商界已具备了资本输出的能力
③明清时期晋商掌控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④明清时期我国商界积极参与国际性商业贸易活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8.
《文献通考》记载北宋部分年份的赋税收入,见下表:
年份
农业两税
茶、盐、酒、商等
总赋税收入
太宗至道末年(公元997年)
2321万贯
1238万贯
约3559万贯
真宗天禧末年(公元1021年)
2762万贯
2936万贯
约5723万贯
神宗熙宁年检(公元1072年左右)
2162万贯
4911万贯
约7070万贯
 
表中数据说明当时
A.人民赋税负担较重
B.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C.商业地位日渐突出
D.农业生产破坏严重
19.
17世纪初,一位在华的欧洲人说:“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美洲白银),亦不下敷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贯也。”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大西近海一国”指的是西班牙 ②“大西近海一国”指的是葡萄牙
③这种现象在当时欧洲引发了价格革命  ④这种现象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0.
“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利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那么强大……假如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怀民族的危机,那么如此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
A.鸦片战争中的新思想的代表B.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
C.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代表
21.
蔡元培曾经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他于1934年在《中山文化教育季刊》创刊号上发表的文章中写道:“吾人一说到文化运动,就不能不联想到欧洲的文艺复兴,因为它实在是文化运动上最显著的一个例证。……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一种参证。”蔡元培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其原因是两者
A.指导思想皆为理性主义
B.都提倡吸收外来文明
C.都主张古典文明的复兴
D.内容都蕴涵人文主义
22.
***提出下列理论与观点的先后顺序是()
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中国革命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④要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A.③②①④B.③④②①C.②③④①D.③②④①
23.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其中“驱除鞑虏”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发展资本主义
B.实现民族独立
C.建立民主政治
D.推翻专制统治
24.
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进步。”他评价的是(   )
A.英国君主立宪制B.德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总统共和制D.法国共和制

3.选择题(共1题)

25.

在女性生殖系统中,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的结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