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怀仁县第八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70616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8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自古至今,各国在政治权力的运作方式上既有相似之处,又各具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美国是一个宪政民主共和国,以宪法为最高准则,实行三权分立。其中国会拥有立法的权力,但它无权执法;以总统为首的政府机关负责行政,拥有执法的实权,但它既不能制定对自己有利的法律,也不能凭借主观想法任意诠释法律;法律和宪法的解释权在最高法院,由9名大法官负责。

材料三法国的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共同向议会负责。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总统的命令须经其任命的各内阁部长副署。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唐代宰相实行委员制有何历史意义?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美国和中国唐朝在政治权力的运作方式上有何相似之处?其根本目的又有何不同?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法国总统和美国总统的权力有何不同?
2.
如图,根据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 这三个条约签订的时间及背景各是什么?
(2) 这三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有何影响?
(3) 图3之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何变化? 为什么?

2.单选题(共22题)

3.
2011年7月,因《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英国部分政要和民众分别联名请愿,要求首相卡梅伦下台。卡梅伦最终是否下台,关键是要看
A.卡梅伦所在执政党保守党的民意支持率
B.英国国王的态度
C.议会对卡梅伦政府的信任程度
D.在野党工党的态度
4.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决议。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实际上对英王负责
D.议会权力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决议
5.
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指
A.“光荣革命”的胜利
B.进行议会改革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权利法案》的颁布
6.
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一款规定,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者组织邦联;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材料充分体现了
A.民主共和的原则
B.联邦制的原则
C.自由平等的原则
D.分权制衡的原则
7.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新的、不同类型”理解正确的是
A. 开创了现代政体新形式
B.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 确立了议会立法的原则
D. 确立了总统共和制
8.
奥巴马和奥朗德是当今美国和法国总统。穿越时空的隧道如果让他们回到1876年,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A.拥有行政权B.是军队最高统帅
C.是国家元首D.由民选产生,向议会负责
9.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材料表明德意志帝国确立的民主制度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
A. 选举权方面
B. 立法权方面
C. 行政权方面
D. 司法权方面
10.
“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
A.提出了具有革命性的土地纲领B.打击了封建统治势力
C.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D.吸收西方基督教文化
11.
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12.
《定征清战略》一诗云:“作战先开第一期,直前扫荡北洋师。幄中夙有筹边策,渤海湾头树旭旗。”该诗描绘了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
甲午战争时期,有人向日方提出,隶属广东水师的广丙号巡洋舰不属于北洋舰队,希望日军能予归还。这反映了当时许多中国人
A.关注北洋舰队的生死存亡
B.想尽快结束甲午中日战争
C.深爱民族国家并据理力争
D.缺乏民族国家的整体观念
14.
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其依据是(
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来侵略已无力反抗
B.中日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未充分觉醒
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
D.力量弱小是中日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
15.
《工农兵三字经》写道:“天地间,人最灵,创造者,工农兵……人共党,组红军,打土豪,除劣绅,废军阀,莫容情,阶级敌,一扫清。”判断此“三字经”当时最可能流行于
A.华中地区
B.华北地区
C.江浙地区
D.东北地区
16.
“共产党人这时在中国东南部进行活动,他们从民众中取得力量,并通过没收和分配大地产的有条不紊的政策,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从贫苦农民那里得到支持。”材料中的“这时”应指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7.
1927年12月发表的《武装暴动的问题》一文中提出:“中国豪绅资产阶级因为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不能成为一个整个儿阶级势力,他们内部分裂冲突,而没有组织成全国中央集权政府的能力。因此,革命不能有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所以客观上革命斗争的形势,也就形成各省农民暴动此起彼落,比较散乱而不相呼应的暴动。”对此分析最准确的是
A.中共坚持走城市工人暴动的革命道路
B.这实际上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雏形
C.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已经成为中共党内的共识
D.中共已摆脱了共产国际的影响
18.
1927年11月9日至10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由瞿秋白主持在上海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原则上通过的《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指出,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所谓“不断革命”,革命形势仍在继续高涨,反对退却,要求继续进攻。此决议案的通过
A.促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潮局面迅速到来
B.配合了党的“工农武装割据”斗争
C.致使“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继续发展
D.推动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
19.
据载,山西太原有个前清举人叫刘大鹏,辛亥革命后仍以清代遗民自居,拒不承认民国,直到民国二十六年后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促使刘大鹏思想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
A.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B.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C.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0.
1935年起,蒋介石在国内外通过三条渠道寻找共产党进行秘密接触:一是由曾养甫、谌小岑出面,通过翦伯赞、吕振羽与中国共产党北方局以及长江局代表谈判。二是通过宋庆龄、宋子文派以牧师身份活动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董健吾秘密到达陕北,向中共中央转达国民党要求谈判的信息。三是令驻苏武官邓文仪找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谈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国民党已放弃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B.共产国际要求国共两党结束内战
C.国共关系正处于转折时期
D.中国共产党呼吁结束内战一致抗日
21.
(题文)蒋介石在《告全国军民书》中说:“美国与英国自动声明放弃他们在华不平等条约的特权。”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称:中美和中英新约“使中国结束了百年的耻辱,展开了光明的新页,致无限兴奋的庆贺”。此条约的签订
A.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B.提高了民族尊严和自信心
C.改变了中国无平等外交的局面
D.意味着抗日战争的胜利
22.
20世纪初,某乡绅赋《新年杂咏》:“新制初更阳历年,家家彩胜斗喧阗。宜春帖子多新样,大半三民对五权。”该诗主要反映了
A.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发生动摇
B.辛亥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C.封建守旧势力对新文化的抵触
D.西方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否定
23.
日军侵华期间,在占领区设立许多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器装配厂,先后一千余次使用了糜烂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化学弹,杀害了许许多多中国军民。下列反映这方面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A.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
B.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C.历史专著中的描述
D.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24.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王维多利亚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D.议会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3.选择题(共5题)

2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6.一束光线从点P(0,1)出发,射到x轴上一点A,经x轴反射,反射光线过点Q(2,3),求点A的坐标.
27.看数点块列式计算.

 {#blank#}1{#/blank#} + {#blank#}2{#/blank#} + {#blank#}3{#/blank#} = {#blank#}4{#/blank#}

28.看数点块列式计算.

 {#blank#}1{#/blank#} + {#blank#}2{#/blank#} + {#blank#}3{#/blank#} = {#blank#}4{#/blank#}

29.看数点块列式计算.

 {#blank#}1{#/blank#} + {#blank#}2{#/blank#} + {#blank#}3{#/blank#} = {#blank#}4{#/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