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历史
题干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王维多利亚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D.议会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20-03-11 09:48: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英国近代政体中,作为政府首脑的首相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并通过其政党控制的议会来掌握立法权,从而实际掌握国家大权;随着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实行,一些新政措施被联邦法院裁定为违宪,但违宪的新政措施依然实行,行政权有扩大趋势;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实际确立了政府的行政权大于并控制了议会的立法权。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三国政体发展倾向于行政权大于或高于立法权、司法权
B.三国的做法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
C.三国的做法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
D.三国的政体趋于一致
同类题2
这一体制下,“国王不能犯错误”,其原则要求国王的每一个政治行动都由大臣负责。即意味着国王“统而不治”,不负政治责任。这一现象表明
A.内阁凌驾于议会之上
B.国王丧失了国家元首地位
C.君主立宪制渐趋完善
D.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同类题3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似乎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
B.君主立宪削弱首相权力
C.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
D.国王是国家统一的象征
同类题4
19世纪60年代,英国议员威尔克斯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抨击国王在议会的演说,国王下令将其逮捕,法庭以议员有豁免权为由将其释放。国王又操纵议会剥夺了威尔克斯议员身份,指示政府下达逮捕令。这表明当时
A.舆论监督的作用有限
B.王权凌驾于议会之上
C.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
D.议员议政权无法保证
相关知识点
政治史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