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广东揭阳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614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2/23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下列两段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欧美两大国的历史文献,材料三为历史结论,阅读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本宪法所授与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行政权属于合众国大总统。合众国之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之低级法院。”
材料三民主要真正实现必需做到“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并重。“原则民主”体现了自由和平等这两大人类核心价值,“程序民主”体现了治理人类社会的最好手段。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依据这两部文献欧美确立了什么样的政治体制? (2)上述两部文献对国家权力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规定?有什么共同影响?
(3)综合上述史料研究和史论探讨,欧美民主政治具有哪些特征?

2.单选题(共12题)

2.
有学者指出,伯利克里改革进一步推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并罗列论据:政权向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发放公职津贴、观剧津贴等。可见,该学者认为伯利克里改革对雅典民主的“发展”表现为
A. 民主基础的扩大
B. 对一般民众的讨好
C. 阶级矛盾的缓和
D. 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3.
丘汉平在《罗马法·序》中指出:“良以世界现存法系,其未受罗马法之熏染者,殆不一见。中日固勿论,彼素称独立之英美法系,亦难逃外……以是欧美诸国之法律学校,罗马法列为要科。苟从法学之价值观之,罗马法为治法者之基本学问。”该材料主要说明
①罗马法是古罗马人留给世界最宝贵的财富
②罗马法是研究法律的重要资料
③罗马法具有极高的法律价值
④罗马法是现存的最完备的法律体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
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保护人可以替被告发言,反驳控告人提出的指控,这里的“保护人”实际上是今天哪种角色的雏形
A.律师
B.陪审法庭成员
C.法官
D.公诉人
5.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决议。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实际上对英王负责
D.议会权力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决议
6.
明朝永乐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列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皇(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②明太祖设置的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③明朝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内阁长官称首相
④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7.
1689年《权利法案》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等。从表面看似乎没什么新意,但事实上却是政体制度上的一次革命。材料中所说的“革命”是指
A.君主制在英国被推翻
B.议会开始要求制约王权
C.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D.国王从议会手中接过王冠
8.
民主和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政治制度以及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等政治原则开始于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中国
9.
美国政治家汉密尔顿曾说:“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该言论的历史背景是
A. 美国当时仍受英国控制
B. 宪法制订面临重重阻力
C. 独立后的美国邦联松散
D. 人民主权原则已得到宪法肯定
10.
中华民国1946年宪法规定:“总统依法公布法律,发布命令,须经行政院院长之副署,或行政院长及有关部会首长之副署”、“行政院对立法院负责”,此条款与下面宪法或文献的内容相近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
C.德国1871年宪法 D.法国1875年宪法
11.
法国巴黎有一个著名的“路易十五广场”,在恐怖统治时期被改名为“革命广场”。1795年再易其名为“协和广场”,取意“全国各族和谐、融洽、具有凝聚力”。1814年再次被改回“路易十五广场”。1830年路易·菲利普时代它又重新恢复为现在的名字“协和广场”。这主要说明了(  )
A.法国大革命反封建的不彻底 B.法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C.法国共和制的道路曲折漫长 D.法国封建势力疯狂反扑
12.
新帝国由22个邦和3个自由市组成,最大的邦占帝国全部面积的55%和人口的61%;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材料突出反映
A.普鲁士有统一德意志的趋势
B.德志帝国存在不稳定因素
C.德意志各邦发展极不均衡
D.联邦制不利于德国的长期统一
13.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王维多利亚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D.议会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