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613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6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
——《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
材料二《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等。
材料三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部分,分别由国会(分参、众两院)总统和最高法院行使,又互相制约。……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众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出,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古代“直接民主”发源于希腊哪个城邦?该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的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1787年宪法的立法原则。该宪法在近代世界法制史上有何地位?
(4)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间接民主”制的本质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余相信美国之政策旨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1947年3月)
材料二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
材料三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反映了“冷战”政策的哪些内容?指出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目的。
(2)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它标志着什么?

2.单选题(共24题)

3.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材料中的“法律”指的是
A.罗马法
B.“陶片放逐法”
C.《人权宣言》
D.《德意志帝国宪法》
4.
之所以说《十二铜表法》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
A.法律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
B.规定了极为严厉的债务奴隶制
C.这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
D.按律量刑,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特权
5.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不尽相同的政体,下列文献与政体对应不正确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
B.美国1787年宪法一一联邦共和制
C.德意志帝国宪法——君主制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一一议会共和制
6.
近代史上,共和政体自初创到最终确立历时近一个世纪之久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日本
7.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相比,其特点是
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②君主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③国王统而不治
④宰相对君主负责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8.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开启了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河。该法案旨在限制
A.平民的权力
B.商人的权力
C.教会的权力
D.国王的权力
9.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英国的船坚炮利
B.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C.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D.中国的闭关锁国
10.
马克思称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扩张,以下哪一点最能说明
A.以战争为侵略手段
B.要求增开商埠
C.洗劫焚烧圆明园
D.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11.
《张季子九录·文录》认为:“孙中山之革命,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下列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
A.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辛亥革命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C.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D.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12.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
B.是十年对峙时期开始的标志
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3.
台湾人民表示要“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与倭人”。下列各项与之直接相关的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天津条约》的签订
C.《北京条约》的签订
D.《马关条约》的签订
14.
下列选项中属于南昌起义重要意义的是
A.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确立了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5.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都是
A.空想社会主义者
B.马克思主义者
C.巴黎公社领导
D.十月革命领导人
16.
下列是同学在网上搜到的一个历史事件的关键词“列宁”、“四月提纲”、“攻打冬宫”,这个历史事件应该是()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B.巴黎公社革命
C.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D.俄国十月革命
17.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先成功解决了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经济特区问题
18.
“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这种现象是下列哪部法律颁布后的直接结果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19.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村民民主选举制度
20.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不包括
A.民族平等B.共同发展繁荣C.民族团结D.互不干涉内政
21.
1971年10月,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是   (   )
A.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B.联合国恢复我国合法席位
C.中日邦交正常化D.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22.
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其中“存异”主要是指尊重各国的
A. 风俗习惯
B. 宗教信仰
C. 社会制度
D. 文化传统
23.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局势发展的总趋势是
A.趋于激烈
B.和平与发展
C.趋于缓和
D.美国称霸世界
24.
《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该文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没有剧烈冲突
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
25.
某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结题报告中,他们提到“欧共体的成立”“不结盟运动兴起”“日本经济实力增强”等关键信息。据此判断,他们的研究课题应该是
A.美国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动摇
B.世界两极格局的结束
C.世界“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D.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26.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开启了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河,该法案旨在限制
A.商人的权力B.国王的权力
C.平民的权力D.教会的权力

3.选择题(共1题)

27.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4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