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渎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为中国近代历史大事件时间轴。

要求:从以上图片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围绕“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就所拟的论题进行简要的概述。(明确写出所里的论题,阐述必须要有史实依据。)
如图为中国近代历史大事件时间轴。

要求:从以上图片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围绕“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就所拟的论题进行简要的概述。(明确写出所里的论题,阐述必须要有史实依据。)
2.材料分析题- (共4题)
2.
阅渎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关于中国是否发生过文艺复兴,有的人说,有!不仅有,而且从先秦、汉唐,到宋明、清末民初,发生过多次。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影响最深的思想文化运动应该是发生在20世纪的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成功的标准:以个人为本位的价值观,是否已经渗透到大众文化中并成为主流价值观,是否已经转化为主导性的政治法律制度。中国历史上的文化运动显然并未达成这一目标。
材料二:西方的启蒙运动从广泛上来讲还可以认为是从14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到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近4个世纪的发展。在启蒙运动中,一批先进的思想家首先对天主教会展开了猛烈的抨击,破除人民对宗教的迷信,这些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蓝图进行描绘与展望,为西方社会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障碍,这场持续一个世纪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做了理论上的准备。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启蒙运动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西方启蒙运动”的不同结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其主要原因。
材料一:关于中国是否发生过文艺复兴,有的人说,有!不仅有,而且从先秦、汉唐,到宋明、清末民初,发生过多次。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影响最深的思想文化运动应该是发生在20世纪的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成功的标准:以个人为本位的价值观,是否已经渗透到大众文化中并成为主流价值观,是否已经转化为主导性的政治法律制度。中国历史上的文化运动显然并未达成这一目标。
材料二:西方的启蒙运动从广泛上来讲还可以认为是从14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到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近4个世纪的发展。在启蒙运动中,一批先进的思想家首先对天主教会展开了猛烈的抨击,破除人民对宗教的迷信,这些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蓝图进行描绘与展望,为西方社会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障碍,这场持续一个世纪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做了理论上的准备。
——摘编自王安邦《中西方启蒙运动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明“文艺复兴”运动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启蒙运动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西方启蒙运动”的不同结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其主要原因。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为减少自身损失,各主要国家相率改定货币政策,放弃金本位,禁止硬币流通,导致世界银价暴涨。当时中国以银为币,所以受祸颇巨:通货紧缩,失业增加,资金外流,破产迭出,国库收入剧减。国内通货紧缩现象再度加剧,市面萧条,人心恐慌,中国经济呈现崩溃之势。另一方面,当时的中国币制极为混乱,内地有发行纸币权的银行多达数十家,中国当时存在沪钞(申钞)津钞、鲁钞、闽钞、汉钞、渝钞、晋绥钞、粤钞等多种纸币,加上外商银行之纸币,整个中国的货币体系尤为杂乱,对国民政府而言,不啻为一种巨大的金融压力;对国民经济而言,则更加剧了危机和损失。
于是,国民政府在30年代不断加大对中、交两行的控制力度,在1935年通过扩充中央银行资本,增加中国、交通两行官股的措施,大大增强了中央银行的实力,并完全控制了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国家金融体系由此得以初步确立,为法币改革奠定了基础。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影响。
材料: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为减少自身损失,各主要国家相率改定货币政策,放弃金本位,禁止硬币流通,导致世界银价暴涨。当时中国以银为币,所以受祸颇巨:通货紧缩,失业增加,资金外流,破产迭出,国库收入剧减。国内通货紧缩现象再度加剧,市面萧条,人心恐慌,中国经济呈现崩溃之势。另一方面,当时的中国币制极为混乱,内地有发行纸币权的银行多达数十家,中国当时存在沪钞(申钞)津钞、鲁钞、闽钞、汉钞、渝钞、晋绥钞、粤钞等多种纸币,加上外商银行之纸币,整个中国的货币体系尤为杂乱,对国民政府而言,不啻为一种巨大的金融压力;对国民经济而言,则更加剧了危机和损失。
于是,国民政府在30年代不断加大对中、交两行的控制力度,在1935年通过扩充中央银行资本,增加中国、交通两行官股的措施,大大增强了中央银行的实力,并完全控制了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国家金融体系由此得以初步确立,为法币改革奠定了基础。
——管夕茂、程晋《交通银行与国民政府法币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影响。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39年3月15日,希特勒兵不血刃占领布拉格,次日,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划入德国的版图。此时,英法统治者意识到,希特勒的目标不只是日耳受人居住区,而是整个欧洲和世界,缓靖政策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3月17日,即希特勒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第二天,张伯伦在伯明翰对全英的广播演说中宣布,如果出现希特勒的挑战,英国将与其他国家竭力“予以抵抗和制止”。3月到5月,英国先后对波兰、希腊、罗马尼亚和土耳其提供安全保证。3月23日,英国放弃以前的“扶德抑法”政策,与法国正式结盟,双方承担互助的义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对德国政策变化的影响。
材料:1939年3月15日,希特勒兵不血刃占领布拉格,次日,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划入德国的版图。此时,英法统治者意识到,希特勒的目标不只是日耳受人居住区,而是整个欧洲和世界,缓靖政策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3月17日,即希特勒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第二天,张伯伦在伯明翰对全英的广播演说中宣布,如果出现希特勒的挑战,英国将与其他国家竭力“予以抵抗和制止”。3月到5月,英国先后对波兰、希腊、罗马尼亚和土耳其提供安全保证。3月23日,英国放弃以前的“扶德抑法”政策,与法国正式结盟,双方承担互助的义务。
——摘编自胡刚亮《二战前夕欧洲各国外交走向与苏联“双重外交”的实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德国政策的变化及原冈。(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对德国政策变化的影响。
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2019年是公路通车80周年,公路是抗战期间云南抢修的一条国际大通道。幅公路上段(昆明至下关,411公里)主持设计者李炽昌先生,幼时家贫好学,考取公费留学生资格,到香港、美国学习深造,留在美国纽约州公路局工作,学有专长,侨居美国。1924年,因爱国爱多情深,1994年8月回国返乡,开启了“植才兴企”,科技强国的征程。
李炽昌主持云南路政,致力于云南公路的开创性建设。李炽昌与段纬两位总工程师根据云南地理特征,借鉴欧美筑路成果,主持修建了云南第一条公路,第一座公路桥,结束云南不通汽车的历史。1935年他主持修建的滇缅公路上段通车营送(昆明至下关,411公里),抗战期间为滇公路下段及中印公路等国际通道抢修通车创造了条件。滇缅公路运送了49万吨战略物资,粉碎了日本的封锁。这是全民抗战、科技兴国的最好实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修建滇缅公路的意义。
材料:2019年是公路通车80周年,公路是抗战期间云南抢修的一条国际大通道。幅公路上段(昆明至下关,411公里)主持设计者李炽昌先生,幼时家贫好学,考取公费留学生资格,到香港、美国学习深造,留在美国纽约州公路局工作,学有专长,侨居美国。1924年,因爱国爱多情深,1994年8月回国返乡,开启了“植才兴企”,科技强国的征程。
李炽昌主持云南路政,致力于云南公路的开创性建设。李炽昌与段纬两位总工程师根据云南地理特征,借鉴欧美筑路成果,主持修建了云南第一条公路,第一座公路桥,结束云南不通汽车的历史。1935年他主持修建的滇缅公路上段通车营送(昆明至下关,411公里),抗战期间为滇公路下段及中印公路等国际通道抢修通车创造了条件。滇缅公路运送了49万吨战略物资,粉碎了日本的封锁。这是全民抗战、科技兴国的最好实例。
——《云南省志》交通志、人物志,《云南文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李炽昌能够成功主持修建滇缅公路上段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修建滇缅公路的意义。
3.单选题- (共9题)
6.
雅典法律规定:“凡年过三十、不欠国家债务且未曾失去公民权者,皆有资格担任陪审员一职。”但是,若有人不具备资格而担任了陪审员,他将被起诉,并接受民众法庭的审判。……由此可见,陪审员
A.筛选程序具有严谨性 |
B.是雅典民主的重要因素 |
C.在雅典具有崇高地位 |
D.决定着审判的是否公正 |
7.
表是一些国际人士对于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性事件的评价。据此判断,该历史事件是
腐士传教士薄复礼 | 这是一支纪律严明,爱护群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军队。 |
埃加德斯诺 | 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因为他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好无损。 |
莱尔霍林沃斯 | 这不仅仅是一次杰出的军事成就,还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行动,其保证了整个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生存。 |
苏联的《真理报》 | 真正的革命英雄主义,自我牺牲精神,大无畏气概的卓越范例。 |
A.南昌起义 |
B.国民革命 |
C.秋收起义 |
D.红军长征 |
8.
如表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这反映了中国近代农村社会
时间 | 茶叶(万镑) | 生丝(包) |
鸦片战争前 | 5000(年平均值) | 5000(年平均值) |
1845年 | 8010 | 13220 |
1851年 | 9919 | 23040 |
1853年 | 10122 | 62896 |
A.农村农产品的完全商品化 |
B.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C.民族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 |
D.商贸型农业成为生产主导 |
9.
“镇”与“市”原本有严格的区别,“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防者谓之镇”。由此可知
A.古代市镇以商业职能为主 |
B.市镇是占代城乡经济的纽带 |
C.古代的镇军事色彩浓厚 |
D.古代重视对市的军事保护 |
10.
“明正统八年七月,浙江黄岩县民周来保、福建龙溪县民钟普福引导千余倭寇在(浙江)乐清县登岸,由于乐清防守严密,无处下手,遂又下海遁去。”这则材料可以证明
A.明朝闭关政策加剧了倭寇之乱 |
B.明朝海禁政策阻碍了中外贸易 |
C.明朝实行海禁有一定的合理性 |
D.倭寇群体主要是由中国人组成 |
11.
在洋务运动时期,作为最突出的国防建设海军建设而言。从一开始就具有严重的封建腐败色彩,各军队之间各成体系,彼此之间无统一制度,义无统一行动。甚至其高昂造价兵船,也只是用于运送货物,拖船载兵和迎送官员。此现象表明
A.中国社会转型艰难 |
B.中体西用的实效 |
C.政府对海防的重视 |
D.顽固派的盲目阻碍 |
12.
《淮南子要略》记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来则认为儒家“其礼烦扰”,且“厚葬靡财而贫民”,所以墨子“背周道而用夏政”。由此可以推知,墨家与儒家的关系是
A.意见相左 |
B.另辟蹊径 |
C.辩证否定 |
D.全面改造 |
13.
鸦片战争之后,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大致从“器物”学习渐次深入到“制度”学习和“思想文化”学习,这一变化
A.说明中国启蒙思想的不断深化 |
B.得益于资产阶级的大力推动 |
C.中华文明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 |
D.推动了制度层面的真正转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