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能力卷)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520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9/27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近代中国面临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在抗争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25
材料二 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政变!’;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各自变法’。”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据材料一二分析李鸿章与康有为分别代表哪一个派别?他们的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三中“德赛两先生”具体指什么?“光明世界”的本质含义是什么?
(3)请根据以上材料指出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2.
新文化运动是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其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先进知识分子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材料: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庶民的胜利》

(1)这则材料出自于谁的手笔?“庶民的胜利”指哪次国际重大事件?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生命”指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除材料外,该作者还有哪些著作宣传“新生命”(举一例)?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的宣传在历史上有何地位?

2.单选题(共19题)

3.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 “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 )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4.
宋代通俗文学中的女性,富贵者多不愿意屈尊为妾,糟糠妻亦不肯让出正妻之位;而到了明代小说中,女性柔顺谦让、姐妹相称共侍一夫的情节屡见不鲜,妻妾相睦不争之作蔚为风潮。促成明代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世俗文学的兴起
C.理学思想的炽盛
D.社会风气的转变
5.
“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是要求国家工作人员要
A.自我克制,公正廉奉
B.有所为有所不为
C.格物致知,自我修行
D.不畏权贵,忠君爱国
6.
有学者指出,“中体西用”思想在中西学的功能地位上始终强调“体与用”、“本与末”以及“主与辅”的关系,贯串于洋务运动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并一直影响着后来的维新运动的发展和“新政”改革的进行。这揭示出“中体西用”思想
A.反映了中西文化的显著特色
B.旨在实现西方学说的中国化
C.有利于中西文化的平等交流
D.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为宗旨
7.
下面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表格数据突出反映了( )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
地学
化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农学
项数
22
25
25
9
7
7
8
8
25
 
A.中央集权统治加强B.儒家重人伦轻自然
C.农耕经济高度发达D.重农抑商政策实施
8.
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不仅对作战方法本身,而且对统治和奴役的政治关系起了变革的作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子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跟身穿铠甲的贵族骑兵同归于尽了。”这从本质上说明了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到欧洲后
A.大大改善了欧洲各国的军事装备
B.促使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C.导致了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
9.
“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的描述
A.魔术B.绘画
C.戏剧D.诗歌
10.
下图是中国古代“教”、“学”两字字形的变化,变化的字形却有不变的含义。在此,不变的含义指
A.字体的笔画顺序
B.重视文化价值的历史传承
C.字体的结构部件
D.弘扬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
11.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论“中体西用”》中说,“用”在“体”中会发酵,势必不断促进事物的新陈代谢。因此洋务运动中的好些人,觉察到桎梏与荆棘,寝寝乎要以“西体”为法,去改变中国的某些旧制。作者意在说明
A.戊戌维新是对洋务运动的否定
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根深蒂固
C.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历程障碍重重
D.“体用”言论为引进“西体”开路
12.
据革命老人吴玉章回忆,1903年他在日本曾读过宣传社会主义的书籍,“感到这种学说很新鲜,不过那时候一面在学校紧张地学习,一面着重从事革命的实际活动,对这种学说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就放过去了”。这反映了
A.社会主义理论尚未成熟
B.社会主义制度己成为青年追求目标
C.中国革命理论已经形成
D.先进理论付诸实践要适应时代要求
13.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了
A.近代学校广泛开展女权运动
B.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C.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D.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14.
下列观点倾向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器械艺也
B.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D.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15.
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观点,下列组合对应正确的是(  )
A.发昌机器厂──农工商总局──《新青年》──中国共产党建立
B.京师同文馆──轮船招商局──《新学伪经考》──同盟会成立
C.金田起义──总理衙门──《钦定宪法大纲》──国民党一大召开
D.大生纱厂──京张铁路局──《新民主主义论》──一届人大召开
16.
“《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
A.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
B.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C.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D.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17.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国家议员和总统自下而上地由民众选举,议会对于来自民间的意见“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徇同”。据此可知,魏源
A.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
B.要“师夷长技以制夷”
C.启迪国人开眼看世界
D.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18.
1920年4月,陈望道完成《共产党宣言》翻译工作,出版后受到进步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印有马克思头像的红色封面本子,初版千余册很快销售一空。应读者要求,同年9月又再版了印有马克思头像的蓝色封面本子1000册。除《共产党宣言》外,马克思、恩格斯的其他重要著作也相继出版。这一现象的出现
A.得益于五四运动的爆发
B.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开展
D.说明知识分子成为革命的主力
19.
福泽谕吉说:一个民族要崛起,不仅要在器物和经济方面进步,也要从制度和思想层面走向文明。中国在制度层面变革之后,从思想层面走向近代文明的标志性事件是
A.“开眼看世界”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0.
关于新文化运动,《重说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中国人没有语法不科学,书写说话都不科学,太不像话,因此要用科学的方法来书写。当然最激进的方式就是把汉字废了算了,干脆用拼音字母。”该言论表明新文化运动
A.偏离了反封建专制的初衷B.实现了中西文化合理交融
C.具有强烈的全盘西化色彩D.过分强调文学内容的改良
21.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