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1)归纳材料一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有何进步意义?
(2)据材料三,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材料一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二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1)归纳材料一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有何进步意义?
(2)据材料三,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2.单选题- (共29题)
2.
据记载“伯利克里(或说厄菲阿尔特Ephialtes)颁布了出庭陪审者履行义务的津贴。在进入法院大厦之前,授给每一个陪审员一根出庭杖和一枚证章,凭证可以领受规定的津贴两个欧布尔(Obol,以后又增加到三个欧布尔即半个德拉克玛)”这一作法
A.反映雅典公民参与民主是为了获取津贴 |
B.调动了雅典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 |
C.保证了每位雅典居民都能参与政权建设 |
D.是伯利克里笼络民心的一种手段 |
3.
代议制民主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复兴与发展,从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来分析,既有承继又有发展,可以印证这一说法的是
A.代议制的核心是政府如何行使权力 |
B.英国君主立宪制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
C.美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开创者 |
D.代议制是对古代文明的安常守故 |
4.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
A.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 | B.不具有普适性 |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 D.具有借鉴意义 |
5.
《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中评价某人所写的一本书,写道:它的历史作用在于它抛弃了那些不切实际的空想,勇敢地承认了能人的创造性劳动和富者经营的事业的价值和正当性。通过实行专利制度,“准富者请人雇工”,奖励私人兴办各种工商企业、开矿、办银行、办“学馆”和各种福利事业,从而把旧式的农民战争与切合当时中国需要的历史进步事业直接联结起来。“某人”是
A.洪秀全 | B.洪仁玕 | C.孙中山 | D.李鸿章 |
6.
朱德在一首诗中写道:“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这首诗从本质上说明了
A. 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B. 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C. 不推翻列强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中国动乱的根源
D.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A. 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B. 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C. 不推翻列强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中国动乱的根源
D.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7.
有人在回忆我国特区创建时说道:“对特区的非议很多,有人还发来一本《租界的由来》的小册子,似乎办特区就会办成租界、殖民地。”对“租界”和“特区”的理解,错误的是
A.租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外国干涉下被迫开放的 |
B.特区是新中国主动开放的表现 |
C.两者的目的都是促进中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
D.两者性质不同 |
8.
沈志华在《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 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 人民急切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 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 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A. 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 人民急切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 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 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9.
通过直接民主的形式,从几千年封建社会走来、习惯了乡绅保甲治理的中国人,第一次作为权利的主体走到了民主政治的前台和中心,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实质。这种民主形式指的是
A. 村民自治
B. 政协会议
C. 民族区域自治
D. 人民代表大会
A. 村民自治
B. 政协会议
C. 民族区域自治
D. 人民代表大会
11.
英国学者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重新定义为“长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
B.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直接冲突 |
D.“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
12.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
13.
世博会被称为“经济奥林匹克盛会”,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集中展示地。世博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编年史。请结合所学知识完善表格
举办时间 | 举办城市 | 主要展品 |
1851年 | 英国伦敦 | ① |
1878年 | 法国巴黎 | ② |
1904年美 | 国圣路易斯 | ③ |
A.①火车机车;②电话、汽车;③蒸汽引擎、飞机模型 |
B.①火车机车、蒸汽引擎;②电话;③汽车、飞机模型 |
C.①蒸汽引擎、汽车;②电话;③火车机车、飞机模型 |
D.①蒸汽引擎、飞机模型;②火车机车、电话;③汽车 |
14.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
15.
19世纪末,桓台县苗世厚四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这一时期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B.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 |
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D.民国政府的鼓励与推动 |
16.
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 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
17.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的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 |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 |
C.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 D.广东率先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18.
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而不是从神学中引伸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
A.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 B.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
C.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
20.
按照卢梭的理论,“社会契约”由共同体各个成员之间加以确定,而不是在上者和下者之间的一种规定。每个人都向全体奉献出自己的权利,全体人民通过订立“社会契约”构成一个“大我”。这个“大我”是指( )
A.民主自由 | B.法律至上 | C.公共意志 | D.主权在民 |
23.
马克思称他为“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在他70岁的时候,宁愿选择死也不愿妥协,他的死既服从了城邦法律的判决,又捍卫了自身的思想和人格尊严。他是
A.普罗泰格拉 |
B.莎士比亚 |
C.苏格拉底 |
D.孔子 |
25.
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贵族)文学,庄重深沉、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由贵族文学向平民文学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A.社会生活去掉了伦理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 |
B.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 |
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文化发展和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 |
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
27.
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C.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突破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C.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突破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
29.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
B.李贽笔下的孔子 |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9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