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6题)
1.
英国是世界史上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国家,形成了独特的政治现代化模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二元制的君主立宪。《权利法案》只是对王权加以限制,国王的权力依然很大,在某种程度上君主仍是权力的中心。到18世纪初,国王手中的特权越来越少,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政治权力的中心。在辉格党人长期把持政权、托利党人退居乡间时期,形成了内阁对议会下院负责的制度,君主“统而不治”的时代渐渐拉开了序幕。但议会下院的这种“中心”地位在事实上是虚假的,因为下院受上院控制,政权牢牢地控制在贵族手中,所以18世纪也被称作是“贵族的世纪”。
材料二 在18世纪早期的农业社会中,土地是英国主要的财产形式,由土地贵族集体掌握政权,因而克服了专制的王权,显然具有某种合理性。但这种贵族政治自工业革命开始后就越来越不合理了,由此而引发了议会改革运动。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扩大选举权,增加选民人数。伦敦和北部工业区的大中城市议席席位得以增加。改革法消灭了衰败选邑,贵族操控下院议员选举的影响力减少,1832年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标志着英国从贵族制向民主制迈出第一步。这以后,改革就在不断进行,直至20世纪完全确立现代民主制度。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权利法案》确立的权力机制,指出推动英国进入君主“统而不治”时代的主要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为什么说工业革命导致英国贵族政治越来越不合理?据材料二,归纳1832年议会改革解决的英国议会制度的问题。
(3)据材料一、二,说明英国政治现代化转型的演变趋势及其成功经验。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二元制的君主立宪。《权利法案》只是对王权加以限制,国王的权力依然很大,在某种程度上君主仍是权力的中心。到18世纪初,国王手中的特权越来越少,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政治权力的中心。在辉格党人长期把持政权、托利党人退居乡间时期,形成了内阁对议会下院负责的制度,君主“统而不治”的时代渐渐拉开了序幕。但议会下院的这种“中心”地位在事实上是虚假的,因为下院受上院控制,政权牢牢地控制在贵族手中,所以18世纪也被称作是“贵族的世纪”。
材料二 在18世纪早期的农业社会中,土地是英国主要的财产形式,由土地贵族集体掌握政权,因而克服了专制的王权,显然具有某种合理性。但这种贵族政治自工业革命开始后就越来越不合理了,由此而引发了议会改革运动。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扩大选举权,增加选民人数。伦敦和北部工业区的大中城市议席席位得以增加。改革法消灭了衰败选邑,贵族操控下院议员选举的影响力减少,1832年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标志着英国从贵族制向民主制迈出第一步。这以后,改革就在不断进行,直至20世纪完全确立现代民主制度。
——以上材料摘编自钱乘旦主编《英国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权利法案》确立的权力机制,指出推动英国进入君主“统而不治”时代的主要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为什么说工业革命导致英国贵族政治越来越不合理?据材料二,归纳1832年议会改革解决的英国议会制度的问题。
(3)据材料一、二,说明英国政治现代化转型的演变趋势及其成功经验。
2.
会馆产生于明朝,盛行于清朝,是明清时代社会发展的产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清时期伴随着传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全国许多地区的工商业者就已经建立了会馆、公所等组织。从成员构成看,会馆大多对成员的地域籍贯有较严格的要求,主要是由同一籍贯的商人组成,因而其名称往往都冠有地名。会馆起初只是同乡会性质的组织,后来则逐渐发展成为同籍商人聚议商务贸易的行会性组织。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明清时期工商会馆的影响”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材料一 明清时期伴随着传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全国许多地区的工商业者就已经建立了会馆、公所等组织。从成员构成看,会馆大多对成员的地域籍贯有较严格的要求,主要是由同一籍贯的商人组成,因而其名称往往都冠有地名。会馆起初只是同乡会性质的组织,后来则逐渐发展成为同籍商人聚议商务贸易的行会性组织。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会馆作为同乡会,其基本职能就是“联桑梓,敦乡谊”,为流寓异地的同籍商人营造良好的乡缘人际关系。工商会馆的同乡联谊活动与商业经营联系密切,有力推动了工商会馆向市场化发展的进程。因此,很多工商会馆到清代便已转化为定期的商品交易市场。同籍商人还通过会馆集议行规业律,规范商业行为,又通过会馆仲裁商业纠纷,制裁不正当竞争行为,体现了高度的商业自觉。加之,中国商人多数是力农致富,经商发家,对乡土有浓郁的眷恋情结,在异地发家后,他们往往通过“炫耀郡邑”,张扬故乡的文化,以为自己争得荣耀和社会地位。会馆从不同层面综合反映了明清时代社会的发展变化与历史变迁。——摘编自宋伦《明清工商会馆的产生及其社会整合作用——以山陕会馆为例》
(1)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会馆的产生原因及其显著特征。(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明清时期工商会馆的影响”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3.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对领土狭小且海岸线漫长的日本来说,外国人以及他们船队的出现很容易被大多数民众发现。在19世纪,日本的舆论一直是从对外来威胁的感知走向对国家认同的认识。日本在文化选择方面相对自由,它早已引入了中国文化的元素,接受西方方式并不会带来多大的震动。维新武士们在摧毁幕府,重建天皇权威,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国家的过程中,能够在政治上转向西方民族主义的理念,这个理念还能够被抹上神道的色彩。日本在一个军事统治阶级的领导下,士兵更倾向——保卫一国的领土而非保卫一套思想观念,这一点与民族主义也有关联。因此,日本人在一代人的时间内就形成了民族主义,找到了一个协调文化传统与当下冲突的途径,即通过维新追求“富强”的道路。这一新发现的民族主义也深深影响了“自由主义”的宪法运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近代民族主义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
材料:对领土狭小且海岸线漫长的日本来说,外国人以及他们船队的出现很容易被大多数民众发现。在19世纪,日本的舆论一直是从对外来威胁的感知走向对国家认同的认识。日本在文化选择方面相对自由,它早已引入了中国文化的元素,接受西方方式并不会带来多大的震动。维新武士们在摧毁幕府,重建天皇权威,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国家的过程中,能够在政治上转向西方民族主义的理念,这个理念还能够被抹上神道的色彩。日本在一个军事统治阶级的领导下,士兵更倾向——保卫一国的领土而非保卫一套思想观念,这一点与民族主义也有关联。因此,日本人在一代人的时间内就形成了民族主义,找到了一个协调文化传统与当下冲突的途径,即通过维新追求“富强”的道路。这一新发现的民族主义也深深影响了“自由主义”的宪法运动。
——摘编自(英)威廉·G·比斯利《明治维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日本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近代民族主义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恩格斯说过:“每一个阶段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来说,都有它存在的理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当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自己的学说时,首先批判地吸收了以往哲学史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创立了被他们自己称为“新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借助这样一种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批判,特别是从政治经济学的层面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继而以此为基础,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5年后,马克思、恩格斯这两位亲密战友明确指出,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主要理论来源,并分析其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条件。
(2)据材料,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思想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
恩格斯说过:“每一个阶段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来说,都有它存在的理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当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自己的学说时,首先批判地吸收了以往哲学史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创立了被他们自己称为“新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借助这样一种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批判,特别是从政治经济学的层面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继而以此为基础,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5年后,马克思、恩格斯这两位亲密战友明确指出,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摘编自贾高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主要理论来源,并分析其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条件。
(2)据材料,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思想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
5.
历史学界关于夏仍有争论,二里头文化的考古发现推动中华早期文明的探索不断深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长江黄河与西辽河考古学文化年表
材料二 二里头遗址的聚落面积已达300万平方米以上,宫殿区(约12万平方米)出现纵横交错的大路,兴建起了大型宫室建筑。宫殿区以南有手工业作坊区,铸铜作坊和绿松石作坊可能都已开始生产贵族用奢侈品。二里头文化的分布范围首次突破了地理单元的限制,几乎分布于整个黄河中游地区。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有了接触,源自中亚地区的作物、家畜以及青铜冶金技术,在这个时期陆续传入了并被我们加以改造和提升。
(1)据材料一,你认为黄河流域哪些考古文化遗存与二里头文化存在文化传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里头文化考古发现的实质,概括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的特征。
(3)据材料三,指出重建二里头文化的重要依据。进一步科学解读二里头文化,还需要继续使用什么方法?
历史学界关于夏仍有争论,二里头文化的考古发现推动中华早期文明的探索不断深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长江黄河与西辽河考古学文化年表
地区年代(距今(2019年) | 长江上游 | 黄河上游 | 黄河中游 | 黄河下游 | 长江中游 | 长江下游 | 西辽河 |
6000 | ? | 仰韶文化早期 | 北辛文化 | 汤家岗文化 | 马家浜文化 | 赵宝沟文化 | |
6000—5800 | 仰韶文化庙底沟文化类型 | 大汶口文化早期 | 大溪文化 | 崧泽文化 | 红山文化 | ||
5800—5300 | |||||||
5300—4700 | 马家窑文化 | 仰韶文化晚期 |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 屈家岭—石家河文化 | 良渚文化 | 小河沿文化 | |
4700—4300 | 庙底沟二期文化 | ||||||
4300—3800 | 宝墩文化 | 齐家文化 | 中原龙山文化 | 山东龙山文化 | 后石家河文化 | 钱山漾广富林类型 | 雪山二期文化 |
3800—3500 | 三星堆文化 | 寺洼文化 | 二里头文化 | 岳石文化 | ? | 马桥文化 | 夏家店下层文化 |
二里岗文化 |
材料二 二里头遗址的聚落面积已达300万平方米以上,宫殿区(约12万平方米)出现纵横交错的大路,兴建起了大型宫室建筑。宫殿区以南有手工业作坊区,铸铜作坊和绿松石作坊可能都已开始生产贵族用奢侈品。二里头文化的分布范围首次突破了地理单元的限制,几乎分布于整个黄河中游地区。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有了接触,源自中亚地区的作物、家畜以及青铜冶金技术,在这个时期陆续传入了并被我们加以改造和提升。
——摘编自许宏《最早的中国》
材料三 中国考古学因重建古史而起。殷墟使用甲骨为材料 占卜,得以保存。二里头时期应该是有文字的,但如果是竹简木牍或帛书,很难保存三千年。所以,当考古学家在历史记忆中夏的时空范围找到二里头时,争论无可避免。——摘编自孙庆伟《追迹三代》
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你认为黄河流域哪些考古文化遗存与二里头文化存在文化传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里头文化考古发现的实质,概括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的特征。
(3)据材料三,指出重建二里头文化的重要依据。进一步科学解读二里头文化,还需要继续使用什么方法?
6.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平遥古城展示了明清时期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画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平遥民居以四合院为主,多为清代所建,也有部分为明代遗存。这些四合院华丽精美,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四合院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场所,关上大门便把外界的尘嚣留在高墙之外,在园中赏花载木,宁静养心,满足了道家遁世的渴求;打开大门又可以投身世俗生活之中,实现了儒家出世的愿望。严谨的空间序列、对称的布局、沿轴线空间等级的递进,反映了宗族合居中尊卑、长幼的等级差别。
(1)据材料一,概括平遥民居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平遥民居具有高超建筑艺术的原因。
(2)据材料二,说明平遥古城的经济地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升昌票号建筑群整体布局的特点和保护原则。
平遥古城展示了明清时期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画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平遥民居以四合院为主,多为清代所建,也有部分为明代遗存。这些四合院华丽精美,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四合院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场所,关上大门便把外界的尘嚣留在高墙之外,在园中赏花载木,宁静养心,满足了道家遁世的渴求;打开大门又可以投身世俗生活之中,实现了儒家出世的愿望。严谨的空间序列、对称的布局、沿轴线空间等级的递进,反映了宗族合居中尊卑、长幼的等级差别。
——摘编自宋昆主编《平遥古城与民居》
材料二 清道光三年,在平遥诞生了票号鼻祖——日升昌。平遥票号无论从时间、数量、规模上都可谓全国之冠,从清朝中期至六、七十年代平遥是中国最大的金融中心。日升昌票号建筑群体现了山西晋中民居的传统特色,也吸收了晋中商业店铺的风格,使用功能、空间利用和建筑艺术和谐统一。——摘编自谢璞《世界遗产中的早期本土银行建筑》
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平遥民居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平遥民居具有高超建筑艺术的原因。
(2)据材料二,说明平遥古城的经济地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升昌票号建筑群整体布局的特点和保护原则。
2.单选题- (共15题)
7.
公元前406年,八位雅典将领率军击败斯巴达海军,取得了阿吉纽西海战的胜利;因为风暴导致船舶搁浅,一两千名雅典船员因此丧生。雅典人认定八位将军要对此负责。除两名将军逃亡外,其余六名将军回到雅典后因为救援失败经投票被处以死刑。“阿吉钮西审判”说明
A.雅典公民人人平等的理念 |
B.雅典公民法制观念淡薄 |
C.直接民主导致权力的滥用 |
D.集体协商防止决策失误 |
8.
钱乘旦《西方“民主”的历史与现实》中说:“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权力的中心,但民主制度并没有到来。光荣革命解决了一个人统治国家的问题,但创造的是‘少数人的统治’,几十个大贵族通过议会来进行统治。这个制度在英国历史上叫‘旧制度’。”这种“旧制度”被淘汰开始于
A.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 |
B.17世纪晚期政党政治开始 |
C.18世纪初责任制内阁形成 |
D.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 |
9.
《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是“田产均耕”的土地制度,按人口平分土地,土地所有权归公。它一方面抓住土地所有权不放,另一方面作出“剩余归公”的原则规定,农民剩余劳动所生产的一切都收归国家。这反映出《天朝田亩制度》
A.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
B.契合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
C.实现土地和产品平均分配 |
D.严重脱离农民实际要求 |
10.
史家陈旭麓说:“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失去了城市,在退出城市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又得到了农村,这种得与失,在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自觉选择的结果……它最终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这种选择
A.坚持攻打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
B.是从城市向农村的自觉退却 |
C.以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代表 |
D.无视国情对革命的制约影响 |
12.
20世纪60年代中期,蒋介石曾责问日本右翼元老石井道:“日本豢养台独,还允许他们成立临时政府,不是欺人太甚嘛!”之后,他指示台湾当局相关负责人和媒体发表谈话或刊发文章,揭露和谴责日本政府及其右翼政客支持“台独”、制造“两个中国”之行径。这说明蒋介石
A.积极推动第三次国共合作 |
B.承认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
C.改变了对大陆的敌视政策 |
D.秉持“一个中国”的立场 |
13.
2018年11月,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建立“欧洲联军”。对此,美国总统特朗普坚持让欧洲分担北约的“军费负担”,俄罗斯总统普京则认为,欧洲是一个强大的经济体,他们想在国防和安全方面保持独立主权是很自然的。材料表明
A.欧洲联军和北约源于“冷战” |
B.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
C.霸权主义正威胁世界和平 |
D.美苏在欧洲展开激烈争夺 |
14.
下表是华商工矿企业部分经济统计数据表,表中数据的变化主要表明
年份?类别 | 棉布产量(万匹) | 面粉日产能力(包) | 发电量(万度) | 生铁(万吨) |
1934年 | 926.5 | 434110 | 59100 | 6 |
1935年 | 896.8 | 428020 | 66300 | 1 |
1936年 | 1092 | 452218 | 77295 | 2 |
A.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 |
B.工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
C.工业各行业产量持续增长 |
D.民族工业受制于官僚资本 |
15.
下表为据《汉书·食货志》简编而成的《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该表信息主要反映出西汉
家庭人口 | 项目 | 数量(单位:钱) | |
5人 | 收入 | 粮食 | 8500 |
支出 | 赋役 | 2989 | |
日常开支 | 7950 |
A.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
B.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 |
C.小农经济的根基脆弱 |
D.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 |
16.
新航路的开辟,使一些“新发现地区”成为人们注目的对象。这不仅是由于好奇,更重要的是大量的西、葡殖民者涌入这些地区,将大量的财富运回本国。这些黄金白银的迅速获得,是纯粹的人为之举,很难再用传统的上帝意志来解释。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A.刺激了殖民掠夺的欲望 |
B.违背了上帝的旨意 |
C.增强了征服自然的信心 |
D.传播了基督的福音 |
17.
下表是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统计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由此可知
时间 | 农业实产量 | 实征农业税 | 农业税占实产量% | |||
合计 | 正税 | 附加 | 合计 | 其中:正税 | ||
“一五”时期 | 8017.80 | 933.21 | 847.45 | 85.76 | 11.60 | 10.60 |
“二五”时期 | 6983.20 | 833.32 | 745.66 | 87.66 | 11.90 | 10.70 |
1963~1965年 | 5004.50 | 374.02 | 333.42 | 40.60 | 7.50 | 6.70 |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
A.农业税已逐渐成为当时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
B.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动“二五”时期农业税比例上升 |
C.1950~1965年,我国农业税征收情况呈总体下降趋势 |
D.到1965年,我国整个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
18.
15世纪末,金属活字印刷术传遍整个欧洲。路德准确地捕捉到新技术带来的传播方式革命,用一场“革命”换来了另一场“革命”的胜利。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印刷术促进新教思想传播 |
B.印刷革命是宗教改革必要条件 |
C.德国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
D.科技进步与思想解放相互促进 |
19.
清人李渔《闲情偶寄》载:“(元杂剧)其事不取幽深,其人不搜隐僻,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满足统治阶级宴乐需要 |
B.适应市民阶层的诉求 |
C.更好体现社会教化功能 |
D.社会环境的相对宽松 |
20.
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公式表述是:经济增长(100%)=劳动增长(75%)+资本增长(25%)美国1984年以后,将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100%)=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科技增长+教育增长)在此背景下我国
A.提出了“双百”方针 |
B.颁布了《义务教育法》 |
C.恢复了高考制度 |
D.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6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7